浅谈浙江风电CDM 项目案例分析与研究

摘 要:风力发电是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重点领域。文章以浙江省衢山风电项目为例,从风电项目清洁开发机制下的项目开发运营和经济收益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浙江省风电CDM项目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风力发电碳减排增加值      一、清洁发展机制的背景   京都议定书建立3个合作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允许附件Ⅰ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   二、浙江风电CDM项目现状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CDM项目浙江省风电CDM项目为10个,估计年减排量为482,953吨CO2e,仅占全国的0.79%。   截至2010年5月,中国在联合国EB注册CDM项目1053个,估计年减排量147129136吨。但浙江省风电CDM项目较少,批准注册的仅有4个,申请但未通过的有2个,估计年减排量341982吨,批准注册项目估计年减排量为265759吨。   三、案例分析与研究   (一)衢山风力发电场概况   衢山风电建设规模为48台单机,容量为850K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0.8MW。根据《浙江岱山衢山风力发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1年风能测速报告,该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8950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2190小时,平均容量系数为0.25。

(二)经济价值分析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场主要技术经济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不作为CDM项目,没有CERs销售收入,该项目的投资内部收益率为8.15%,NPV为384万元。尽管略高于行业平均收益,鉴于风电运营期限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投资者无法承担如在建设期购买设备时汇率变动损失、风电运营成本提高等影响;尤其是风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其更新速度加快,仍缺乏商业竞争力,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三)CDM项目增加值   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得知,2009年风电运营成本费用比可研报告下降约8%,非发电收入(主要为碳减排量交易)年增加约500多万元。假设未来其运营成本每3年下降10%,年非发电收入500万元,在预测该模型下该风电场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从表2对比可见,CERs收入会对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全投资都提高了,项目投资回收期较无CDM支持下的要提前2年左右,显然,风电场投资具备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四、浙江风电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目前,浙江省风电产业发展的系统规划不够、缺乏整体推进的措施,激励力度较弱,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不够,还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浙江省需解决风电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开发省内的风电场资源项目。经对相关风电运营公司、省发改委和宁波、温州、台州和舟山等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调研发现,风电场进展缓慢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论文网   (一)前期筹建周期长   浙江省风电资源丰富,但对风电资源点开发,政府部门缺乏组织,并无对资源点进行有序的测量、储备和待开发风电公司拟开发需自主进行风力勘测,而风电测量工作准则规定,风电场场址处收集至少连续一年度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风能资源评估资料,收集完整率大于90%,直接导致风电企业前期工作冗长。   同时,风电场址勘测单位的唯一性,造就不少企业单位是否有资金实力和开发经验,都与地方政府甚至乡村政府签订风电勘测协议,树立2—3个风电测量点,“跑马圈地”,测而不开发,只测不进行;同时,有关政府职能部分对风电项目申报、立项和后续开发监管力度不够,督办执行无措施。   (二)风电场初始投资大   浙江省风电场可建大多为海岛、山上,因此在风电建设,如在风电机组运输、建设安装过程中,相对比在内陆地区如江苏、内蒙古等地建设风电场成本要高,工期较长;同时,需劈山开路,破坏山地植被,影响地方景观。在风电建设完成,因自然灾害及国产设备稳定性差问题,造成风电运营维护和单位发电成本高。   (三)风电上网运营中的非稳定性   浙江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远离负荷中心的偏远地区和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处于电网末梢,电网建设相对薄弱,风电上网的难题短时间难以解决。另外,受风力影响,风电相对不够稳定,电网企业对接收风电的积极性不高,也被认为是造成风电上网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论文网   虽然,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有利于风电接入的智能电网,但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难以解决近期浙江风电产业发展问题。同时,各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差异形成的利益,驱使企业与政府机构间博弈,将间接导致浙江风电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五、浙江风电CDM项目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浙江省风电既可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节约常规能源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浙江省应以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为龙头,机械制造和电气生产企业为核心,培育零部件供应企业,形成并完善风电产业链;积极发挥风电资源优势,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和碳汇交易规则下的额外经济收益,加快风电建设速度,具体建议如下:   (一)有风可开——制定风电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    浙江省风电开发利用虽初步规划,但尚未公开。同时,因政府部门在风电前期缺位和不作为,造成风电开发企业垄断风资源和“跑马圈地”现象发生;浙江省应由相关部门或委托相关部门负责收集、测量和评估浙江省目前风资源;明确浙江省风电产业中长期目标、重点区域和重点实施项目等细则。   (二)“开源节流”——有效实施配套的风电产业支持政策    风电有效开发利用事关浙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同时又具有现实的公共利益性,但由于受技术瓶颈、投资规模、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新开发成本往往过高,导致风电发展缺乏投资吸引。因此,有效实施配套风电产业支撑政策,引导、促进和激励风电开发利用,如大幅增加上网电价,减免发电企业税收和有效整合非清洁发电企业,将降低风电投资成本,增加对风电需求和发电收入,提高社会资本投资浙江省风电积极性,促进浙江省风电发展内生动力。 论文网   (三)加快风电项目开发进度   加快推进近海风电示范项目建设浙江省风电区域重心在近海,未来风电容量大多数来源于海上风电场。因此,浙江省应加快近海示范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探索近海风电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通过近海风电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实践经验,深化近海风电规划,促进浙江省风电产业蓬勃发展。   (四)稳定运营——做好电网配套和辅助调节工作   浙江省风电场主要分布在沿海高山、滩涂、近海岛屿和近海海域,多位于电网末端,并网专用输变电投资较高。电网企业应制定风电配套电网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电网发展规划,加快电网建设,为风电发展提供上网保障,避免出现“忽悠”风电投资者“只投入、无收入”的尴尬局面,改变由风电企业投资建设电网配套工程现状。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浙江省能源结构优化和布   局调整研究[R].2008(12).   [2]关伟,关钧·利用CDM的清洁能源项目开发[J].吉林电   力,2007(2).   [3]王正明,路正南.风电项目投资及其运行的经济性分析    [D].江苏大学,2008(12).   [4]吴金城.浙江风电项目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代写论文   2008(5).   [5]张希良,汪婧,顾树华.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我国风力   发电产业的发展[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   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中国。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