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 内容体系。

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 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网   高等职业教育则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按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专业,以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根据“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

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直接适应某一岗位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马上顶岗工作。

至于“后劲”及置换工作如何适应的问题,则留待继续教育中去解决。

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的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而非照搬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

1 职业体能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对于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学者作过许多的探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职学生应具有胜任岗位技能(核心)、相适应的知识(支撑)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基础)。

体育课程一直被列为学校的基础(公共)课,如果从单一的健康目标上看,这无可厚非,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既“高级蓝领”。

相对于管理类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身体素质(包括心理)的要求会更高更直接;另一方面,高职专业是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的,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上岗,学生的专业就业率高,岗位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确定。

我们将不同职业对人体身体素质(包括心理)的不同要求,称之为职业体能,对于“体能”,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如警察、战士、运动员等特殊行业中,香港学者钟伯光以“适能”的称谓来定义体能,他认为,“适能”就是指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完整适能包括身体适能和心理适能

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包括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两大范畴。

良好的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可以让身体应付日常工作、余暇活动和突发事件。

2 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结构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体育文化素养、专项运动技能职业身体训练3个模块的内容。

体育文化素养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体育运动、促进身体发展的基本原理,认识体育运动对个体身体、心理及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知识。

专项运动技能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某一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学习和练习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学生独自锻炼提供素材,发展学生终生体育运动项目。

学习的内容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类运动项目。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每学期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学习。

职业身体训练模块的设计是从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的特殊性出发,目的在于协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相关身体素质训练职业相似动作技能训练职业相似环境适应性训练职业要求身体形态训练

学生按专业类别限定学习。

3 体育职业实用身体训练   3.1高职教育是技术型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特定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

突出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和提升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

为了顺利地掌握职业专业技能,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专业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必然是高职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使用体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发展学生适应生产劳动必需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在独立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能力,这种专门化的教育过程即为职业实用身体训练

通过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充实和完善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储备,强化发展对职业劳动重要的身体能力,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

采用根据职业活动特点加以改造的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身体练习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基本手段,这些练习直接决定着具体职业活动的效果。

3.2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有:1)职业相似身体运动技能练习;2)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形态和姿势不良影响的职业实用性体操和运动项目练习;3)职业相近环境的适应性练习

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一般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身体练习,以及根据职业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发展对于职业生产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从整体上把握和贯彻教学目标的要求,以体育知识模块和运动技能模块的学习为教学计划制订的发展顺序,在教学计划中结合专项教学的特点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

体能练习运动技能练习活动要依据课程体育态度目标和心理发展目标的要求,设计活动的组织和练习形式。

锻炼活动内容的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难点。

强化学生职业相关身体素质和机能是职业相关体育必修课的本质功能,应合理设计职业体能训练路径,避免简单的动作模仿,注意动作技能的迁移性,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体育技能运动能力。

锻炼活动的内容要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活动内容的设置,多数是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而设计的,因而锻炼活动内容的处理必须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羽毛球步法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下肢力量练习,安排较大强度的练习

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又能发展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

锻炼内容的空间应延伸到课外,进入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相对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当有限,而体育态度和心理发展课程目标的达成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对课程情意目标的实现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曾永忠,董伦红,赵苏??.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24—128.   [2]阳慧,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湖南经济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7):74—7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