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黑色旅游视角下重庆防空洞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摘 要:本文基于黑色旅游视角,以“重庆轰炸隧道惨案遗址”的现状作为探讨重庆防空洞旅游资源的契入点。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剖析出重庆防空洞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黑色旅游防空洞旅游资源;SWOT分析;思考 重庆作为抗战陪都,它有着厚重的抗战历史,谱写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太多的悲切记忆。现今,红色旅游已然成为重庆主题性旅游活动的代表之一,承载着革命信念,传承着革命精神。红色与黑色是两种极端的色彩,贯以旅游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却都能在启发和教育功能上彰显共通之处。在重庆红色旅游之都的背景下,是否可以将黑色旅游融入其中,来丰富重庆旅游活动的层级?本文以抗战时期中国三大惨案之一的“重庆防空洞惨案”遗址做为契入点,通过SWOT分析方法以期找出对重庆黑色旅游发展的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并提出些许自己的思考。一.黑色旅游的概念黑色旅游是以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等给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环境带来巨大破坏性影响的事件(黑色事件)为旅游吸引物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多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再现黑色事件场景,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特殊情感体验,达到增加知识的目的。 [1]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重庆防空洞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一)重庆防空洞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1.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代表性(1)防空洞旅游资源历史沿革的唯一性防空洞的雏形是重庆人的祖先巴人为居住而挖掘的洞穴;1929年地铁建设,因资金缺乏,加上战乱而停工。未完工的中国最早的地铁工程,构成了重庆现代防空洞体系的框架;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机的轰炸,除利用古代地道和未完工的地铁工程作防空掩体外,重庆主城及其他区县通过国民政府主导,单位群众自发的方式大规模修建了大量简易所防空避难设备;[2] 60年代末期,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兴起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挖筑防空洞的热潮,并成立了各级防空洞的管理机构;[3]上世纪90年代,防空洞主要作民用,转向经营,改成了地下商场、旅馆、餐馆、仓库;每遇酷暑开放供市民避暑纳凉。重庆防空洞的历史沿革,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历史并没有被淹没在尘封的空间内。相反,正是一段段历史的填充,才丰满了防空洞的历史内涵和史实价值。(2)防空洞旅游资源在数量上集具规模性1938年9月,重庆市区的防空避难设备状况是:公家所设,有防空壕512个,可容难民63765人;私家所设,有防空壕504个,可容难民67250人。此外,宪军警及防护工作人员之掩蔽,另有地上防空壕33个,岗警防空洞154个。1940年3月初,市区内就有120处防空洞工程。来自市档案局(馆)的档案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12月重庆修筑防空大隧道起,到1940年初春止,加上众多的私人防空设备,到1940年2月,重庆市所有防空避难设备的总容量可达28万余人,而当时留在重庆市区的常住人口大约是42万,防空避难设备的容量已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二。[4]这样的规模是其他有防空洞的城市所未达到的。重庆防空洞数量上的规模性也对开展黑色旅游创造了现实条件。 作文 /zuowen/ (3)防空洞旅游资源文化传承的经典性防空洞重庆历史的发展中,反映着重庆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抗战的硝烟中,重庆人民为保卫战时首都,打败日本侵略者几乎是全民挖防空洞防空洞承载的不再仅仅是灾难,更传承着重庆人民奋勇不屈的精神,也演绎着抗战时期所发生在防空洞中经典的历史。其中1941年1月18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刊登的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个著名题词就是在防空洞里印出来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在防空洞的煤油灯下,奋笔创作了一幅真实记录民众生存景象的国画《巴人汲水图》;“金陵三杰”的张书旗,也在防空洞内创作完成了旷世巨作《百鸽图》,成为中国第一幅进入白宫的画作。[5]他们在防空洞内或避难,或工作,或生产,或学习,防空洞的作用已不再是掩体,重要的是它具有了人民性和时代的特征!(4)防空洞旅游资源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重庆各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抗日战争时期的遗留下来的旅游资源,如在 1987年7月6日,为了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落成仪式在较场口隧道出口举行。同年也在隧道出口修建了“重庆轰炸惨案遗址纪念馆”。2000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该处列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重庆晚报2008年1月4日报道“南京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庆也该有大轰炸遇难同胞纪念馆。”;我市2008年度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中市社科院《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课题组也相继建议,在埋葬了大批大轰炸遇难者的地方——江北区黑石子,建立重庆轰炸遇难同胞纪念馆。另据透露,2010年我市已将现存大轰炸遗址“打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旦申报成功,重庆轰炸遗址将成为重点保护的“国宝”。这些都体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重庆发展黑色旅游在政策导向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论文代写 2.黑色旅游产品有特定的和潜在的旅游市场随着近年来重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黑色旅游产品是针对特定旅游群体的旅游。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显示2001年-2011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069.67万人次上升到1.62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由137.05亿元上升到918亿元。[6]据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之鑫介绍:2010年,红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0%。到2010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1.1万人。在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免费开放的情况下,红色旅游年综合收入仍然达到了1302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庆黑色旅游产品弹性较大,它主要针对特定的旅游群体。通过重庆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证实,红色旅游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着全民的革命情怀。作为与重庆红色旅游互补的黑色旅游产品,也会起到教育和启示的功能,并能在体验产品过程中,让旅游者获得特殊的情感经历。重庆红色旅游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我们可以借用的。此外,重庆轰炸的历史,外国游客的知晓度较高。入境游客。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