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病理固定液;甲醛乙醇   [论文摘要]在病理组织诊断制片过程尤为重要,而在病理制片的过程中组织固定更为关键,故而对于石蜡切片,组织固定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笔者对AF、AAF及甲醛一生理盐水三种混合固定液的优劣进行仔细分析、对比,从而认为混合固定液与其他固定固定效果相比之下较为优越。

由于病理诊断诊断的金标准,是辅助临床诊断的主要把关口,也是最后的宣判性诊断

做好病理诊断,层层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及染色。

组织固定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为没有好的固定就没有好的制片,没有好的制片就不会有好的成品,一张好的切片与固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固定的目的      固定的概念是将采取的活体组织置于化学性溶媒(固定液)中,使其不发生自溶与腐败,保持被采取时的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与生活时相仿的成分和形态,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各种成分转变成不溶性物质,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因此,固定组织愈新鲜愈好,固定组织时,应使用足量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量一般小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倍以上。

2 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必需要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迅速地渗入组织内部,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并且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可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获得较佳的折光率和对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组织细胞中不至于因固定引起人为的改变,因为在凝固原生质以后,增加了细胞对于各种穿透的抵抗力,不至于因以后的处理而使固定后的原生质变形,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使细胞内的成分(蛋白质)凝固沉淀下来,由正常的半液体状(胶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增加媒染作用和染色能力,使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便于以后的蜡块保存。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分为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其中混合固定液比较常用。

2.1常用单纯固定液   2.1.1甲醛(formaldehyde)为非沉淀固定剂,是一种约有40%重量溶于水的气体,易挥发,市售的为40%的甲醛水溶液,也称为福尔马林液(formalin)。

此液久存自行分解,形成白色沉淀为副醛(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

用于组织固定的浓度为10%,实际浓度含甲醛为4%。

固定液渗透能力很强,固定均匀,对组织收缩小,故而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标本的制作常用此液。

2.1.2乙醇(alcoh01)即乙醇,为还原剂,无色液体,可与水无限相溶,固定脱水,用于固定的浓度为80%-95%。

用于糖原、纤维蛋白及弹性纤维的固定乙醇的渗透力较甲醛弱,能沉淀白蛋白、球蛋白和核蛋白。

缺点为渗透能力相对较弱,且易挥发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而使用时应盖好容器;并对色素有破坏。

2.1.3醋酸(aceticacid)又名乙酸,为带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低于15℃为冰醋酸,可溶于水,能沉淀核蛋白,可较好地保持染色体结构,把未分裂细胞核的染色质沉淀为块状体,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细胞核结构。

5%的醋酸pH2-8,可抑制细菌和酶的活性,可防止自溶,缺点为组织膨胀较明显,对于胶原纤维与纤维蛋白尤其明显。

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2.2常用混合固定液   2.2.1AF液(乙醇+甲醛液)配方:95%乙醇或无水乙醇90ml+40%甲醛10ml。

此液不但有甲醛固定作用,并兼有脱水作用,用于固定肥大细胞和糖原,效果较好,米粒大小的胃镜等标本需要4-6h,其余外检的大块组织需用12-24h,其优点是固定后可不经水洗,直接放人95%E,醇继续脱水,大大减少了脱水的过程和缩短了脱水时间,增加了工作效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