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区域经济 壮大经济区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区域经济正在打破国际、省际、市际、县际界限而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经济区域的强弱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是否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成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

科学把握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使经济区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并将区域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科学快速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科学认识区域经济经济区域的内涵   区域经济是在不断组合特色发展经济

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既有宏观区域经济理论,又有微观区域经济理论。

仅就微观区域经济理论而言,区域经济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并密切联系的地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地域单元。

区域经济因其不同的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基础与经济史,显现出鲜明的特色,使其具有发展的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

当前,区域经济趋向一体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组合,达到了更高发展层次。

经济区域是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不断组合

经济区域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经济特色突出、经济发展方向明确的地域,生产要素比较齐全,产业分布比较合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一定经济发展空间。

这个区域既不同于自然区域,也不完全是行政区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区域已突破人为划分的地域和边界,冲破自然条件、地理交通、民族关系等影响,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经济发展区域,获取竞争优势

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且正朝着一体化、集团化、集群化、板块化方向发展

经济区域壮大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着经济区域能否在区域竞争中生存和壮大

经济区域的生命在于区域经济是否有活力。

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不同经济区域发展状况看,这种活力总是交替出现,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两大经济区域不断壮大

要使欠发达的经济区域,迈向快速发展经济区域,就必须拓展优势,突出特点,提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正确把握区域经济经济区域发展关系   区域统筹与区域协调

统筹区域发展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运行规律和遵循区际经济运行规律,既能有效促进经济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组合,也能有效促进各个经济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组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个区域有了自身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既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也给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增添了新内容。

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大市场相互之间的竞争,需要区际协调发展,这既需要着眼于区内经济协调,也要着眼区际经济协调;而区际经济协调既是区内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是区内经济发展的结果。

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

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

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看,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区际联系强度逐渐增强。

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输送资金和产业,而中西部向东部输送劳动力和资源

同时从经济区域发展看,区域竞争也是很明显的。

区域之间的竞争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在竞争中获得更快发展,打破了经济区域带来的障碍,人、财、物等各种要素更为快捷、更为自由、更为有效的流动,资源得到整合。

伴随着区域经济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地制定经济政策、扩大开放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在相互依存和互相竞争经济大环境、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不可能封闭式单体发展

借鉴WTO的贸易合作和竞争平衡机制,建立一系列共同执行的政府行为准则和市场游戏规则,加快推进区域发展

区域共性与区域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既有区域共性,但也有各自的个性。

一个发达的经济区域会吸引资本和劳动力流入,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分区推进发展战略。

培育优先发展经济区域,形成了经济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的差距。

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城乡的差距复合在一起,使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

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倾斜,有效地解决日益突出的区域差异问题,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