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映绿托彩虹

九月,乍暖还寒的时节,淅沥的雨夹着狂风迎面袭来,略带几分凉意,直觉告诉我:又一个收获的季节来临了。

今年是中国改革的攻坚年,今年也是中部经济的崛起年,我国经济如何和谐发展?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九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国家稽查特派员刘吉、清华大学教授魏杰、中国十大策划人之一李光斗等一大批著名的经济专家和一些知名企业家将齐集武汉,再次掀起一场知识风暴。

下载论文网   继2004年12月,首届中国市场经济论坛武汉成功召开后,第二届论坛的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论坛将会有哪些亮点?论坛将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带着一个个疑问,《总裁》杂志记者冒雨扣开了武汉春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门,与中国市场经济论坛发起人、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关协会高级公关师、《中国市场》杂志社湖北记者站副站长、武汉春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江先生进行了对话。

总裁》:作为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的发起人,当初组织论坛是出于怎样一种考虑?   张春江: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论坛热潮,如“博鳌论坛”、“东湖论坛”、“财富论坛”……各种形式的论坛如雨后春笋,遍地林立。

其实早年在《中国市场》杂志社湖北记者站任职的时候,我就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论坛,备受启发的同时也发现一些论坛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不断的总结过程中,逐渐有了一些体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发现中国还没有举办过一次市场经济论坛

于是在2004年3月,我和另外3位朋友组织策划了第一届中国市场经济论坛

因为此次论坛是在“东湖论坛”落幕之后才举办的,鉴于“东湖论坛”的效果,所以最初与政府要员沟通的时候,他们很是为我担心,也为我投入的资金担心。

但是我坚信市场经济论坛中国一定会有市场。

通过多方努力,我们成功地请来了国内知名的经济专家加盟,并促成了论坛的圆满落幕。

总裁》:能回顾一下第一届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的盛况吗?   张春江:首届中国市场经济论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于2004年12月在湖北武汉圆满结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当时的与会嘉宾主要有: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刘吉、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清、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秘书长郑砚农、中国亚太经济合作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曹步高等几位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原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王重农、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唐德生等政府要员。

在我看来,首届论坛的成功主要体现并不是论坛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而应该是它的社会效应。

在首届论坛中,湖北恒松集团通过领衔协办的方式,与专家学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道,不仅认识和掌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脉络,对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积极的修正,而且在论坛的直接影响下,集团成功签订了一个高达1个多亿人民币的项目,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赢的目标。

总裁》:据悉2005年举办的是第二届中国市场经济论坛,与上次论坛相比,亮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春江中国市场经济论坛一直以“平等对话、集思广益”为宗旨。

因为中国市场经济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

它既无现成的外国经验可以借鉴,也无自我的历史经验可以运用,所以我们应该也只能是在前进中发现、理论上探讨、实践中去解决各种问题。

现在全国各大经济论坛都是为搭建一个政界、商界、学术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平台,而本论坛的所要做到的则是以下四大亮点:其一,政学互动。

建立政府(具体是政府的一些主要只能部门如发改委、国资委、经委和计委)与经济学界的沟通与互动平台,让政府和它的职能部门在制订各种政策和法规的时候,能充分运用经济学界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以增加各种政策法规的现实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其二,学产交流。

搭建经济学界与企业界的沟通和互动平台,使经济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精神财富能迅速转换成物质财富;同时便于企业界将实业界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反馈到经济学界中去,使中国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能不断地更正、更新和升华。

其三,企业交流。

组建企业家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平台,使他们都在经实践检验、有科学根据的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各自发展自己的产业和事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

都能得到高速、平稳、健康和和谐的发展

同时也在企业间建立起一个内部商业网络,扩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其四,营造品牌

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的运作,就是营造品牌、培养品牌、创造品牌的过程。

在今年我们进行了规范化的操作:如会议服务方面我们与湖北好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友好合作,他们将在论坛期间提供规范、一流的会议服务;同时论坛也拥有了自己的标志(标志是以“C”和“古钱币”、“中国龙”演变而成)。

“和谐与发展”是本届论坛的主题,可如果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梯度转移进程中,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支点”的作用。

总裁》:您怎样看待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2005年7月19日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组委会主任刘吉(左)与组委会秘书长张春江合影   而,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文化公司和各种产业经营活动却是近年内才开始发展的,还存在一些诸如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市场供给相矛盾的问题。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应扣准时代脉搏,及时、有效的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

总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春江文化”目前所面临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里?   张春江:“21世纪将是文化产业兴盛的世纪。

”因而人才和知识是市场竞争中取胜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尤其是文化行业。

怎样更新人才,怎样整合公司的人力资源,怎样提高员工的专业职能……等等,都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目前,春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只有2名硕士研究生,其余的大多是本科和专科学历。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完善组织结构的同时,我们将加大力度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才留住了,知识体系深化了,组织结构完善了,各种压力将会迎刃而解。

总裁》:作为一家文化公司,春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在品牌的打造上,您遵循的理念是什么?   张春江中国是一个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企业的发展应发挥各自品牌特色,进行独立的经营和管理。

目前,“春江文化”是湖北省一家比较有特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它突破了以往文化公司单一的经营模式的局限,以文化发展为核心,服务于企业管理、形象策划、开展论坛活动……等多个项目,进行多元化的经营。

因此,其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而应该是一家与市场经济休息相关的文化公司。

品牌打造上,公司遵循的理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换。

总裁》:未来几年,“春江文化”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针对这一目标,您将进行怎样的战略部署或规划?   张春江:“春江文化”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将继续围绕中国市场经济论坛而展开。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因此,我们的发展战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经营过程中,继续扩大和发展春江文化”,从而实现由产业链向产业群转化。

另一方面把中国市场经济论坛当作一个品牌发展和创造。

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1年投资,2年发展,3年创造效益”的既定目标,逐步将中国市场经济论坛与市场体制进行有机的结合,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