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作经验研究的历史问题追溯

鉴于工作经验在管理实务中的重要作用,理论界一直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国外已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工作经验理论研究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成果较少,这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经验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在梳理国外工作经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工作经验内涵测量工作经验工作绩效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及述评,以期对在中国背景下该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助益,为工作经验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指导。1 工作经验内涵如何定义工作经验,是工作经验相关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回顾已有文献,学者们对工作经验内涵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①过程观。该观点将工作经验理解为工作中不同职能的多种经历,认为工作经验是一定工作情景下实践行为过程本身[1],通常基于工龄、资历等时间性指标来识别工作经验水平[2],然而,不容置疑的是,运用工龄、资历等来测量工作经验虽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并不表示这些指标能全面反映工作经验的本质[3]。②结果观。该观点认为,工作经验是实践者对工作中的感性认识进行初步加工后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包括个体工作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积累,将工作经验定位于同工作有关的知识[4],提出在对工作经验进行研究时应该把工作绩效作为检验标准,强调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之中,同工作绩效相关的事情就是工作经验[2,5]。例如,LANCE等[6]将工作经验定义为随时间的推移而获得的同工作相关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论文网 不难看出,过程观与结果观尚未就工作经验内涵的认识达成一致;事实上,即便是在过程观和结果观各自的内部亦存在分歧。出现此种情况的可能在于研究者常常基于各自的研究目的来选择变量,将体现工作经验的某一个因素(如任期)与工作经验同一化。实际上,在一些问题上的争论与歧见,恰恰可能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不清引起的。在没有对工作经验做出严格界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利于工作经验后续研究的开展。不过近年来关于工作经验的认知,两者出现了相互借鉴与融合的趋势。综上所述,工作经验可以界定为工作者在一定的初创或先前工作背景下,通过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知、技能及行业相关信息等方面的积累。2 工作经验测量工作经验内涵界定之后,下一步的研究就是如何对工作经验予以测量。对此,从测量指标的构成来看,工作经验测量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最初单纯的客观指标测量模式,到主客观相结合的,考虑情景因素、个体因素、行业因素等方面的整合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作经验测量的标准与尺度呈现出逐步完善的趋势。2.1 单纯的客观指标测量研究受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以及出于将问题简约化的考虑,长期以来通过客观指标测量工作经验成为理论与实践上常用的方式。总体来看,这些客观指标可概括为时间性和非时间性两类。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基于时间性指标测量工作经验,基本上是围绕着个体工作经验和组织工作经验两个层面展开的。其中,从个体工作经验层面来测量研究,虽然考察的对象不尽相同,但是却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岗位工龄(从事该职务的时间等)这一指标[7,8];从组织工作经验层面来测量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是选择了组织工龄(在现组织的任期)这一指标[9,10]。当然,也有将个体工作经验与组织工作经验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工作经验的[11]。毋庸置疑,此种考察方式将会弥补单纯依赖于某一指标(视角)来测量工作经验的局限。与上述研究思路不同的是,基于非时间性指标测量工作经验,更多的是着重考察研究对象完成某项工作频次。例如,SPIKER等[12]以70个军队汽车技工为样本数据,以过去维修发动机数目或维修信号发生器数目为测量工作经验指标;PINDER等[13]通过员工以前岗位轮换的次数来考察工作经验。与此相近,LANCE等[6]提出,可以运用个体在某类任务上的经历(以频次来计)来实现对工作经验测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逐渐认识到,运用完成某项工作频次等非时间性指标固然能反映工作经验的某一方面,但如果将二者等同,则不能完全反映出工作经验内涵。基于此,此后的研究大都将其作为衡量工作经验的一个维度,或者一般就不予以考虑。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以上通过时间性与非时间性等数量指标测量工作经验,具有简单、客观、易于理解和可操作性等优点,但是该种测量方法忽视了个体差异对工作经验的影响。比如,工龄对不同个体的意义并不相同,有些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工作经历能够提高工作绩效,也有些人工作绩效没有明显的改善,还有些人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2,14]。与此同时,如果过度关注工龄相关任务完成次数,一些重要的过程和周边因素将会受到忽视,容易导致误解工作经验的真正意义,盲目追求时间与数量,对工作经验的质量缺少关注,不利于发挥工作经验指标的引导作用。2.2 综合多因素的整合模式研究鉴于运用定量指标测量工作经验可能引致的局限,工作经验不仅要包含时间、频次等数量成分,而且要有体现工作的变革性、挑战性、复杂性等定性成分的内容,这一观点逐渐被理论界所认同,并开始在理论上尝试探讨工作经验测量的定性因素[15~17]。工作经验定性指标的提出为工作经验研究拓宽了视野,其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弥补了工作经验的定量成分的不足,缺点是评价结果易受个人的认知程度和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在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同时,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融合来测量工作经验逐渐成为理论上的共识。培训与经验评价法(training and experience rating method,T E)正是源于这一理念产生的。该方法根据行为一致性原则[18,19],通过申请者填写书面材料(背景、履历、面试与心理测试)以及同工作任务相关的具体经验(业绩记录、完成任务信息),让评价者运用点数法等手段来识别个体和目标工作岗位相关工作经验水平。T E方法在 关注能体现个体知识、技能及劳动活动能力等预测胜任状况的同时,具有简便、经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特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该方法存在对工作绩。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