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理论中资源观与能力论的反思

摘要:在彭罗斯企业 成长 理论 中,存在一个“资源——能力”的二分法 分析 框架,这既为后来的竞争优势理论确立了基本的 研究 方向,又造成了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歧。实际上,企业资源能力是统一的,从客体的角度看是资源,从主体的方面看则是能力。作为企业成长关键的企业能力企业知识的外在表现,企业知识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企业能力的高低。企业根据其拥有的知识识别资源的用途与使用方式,确定企业成长的方向。企业的知识既决定了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企业的边界,是企业成长源泉。 论文网。

关键词:企业成长资源能力      对企业成长源泉与动力的探究是当代 经济 学和管 理学 的重要理论课题之一,为了揭开这个企业成长之谜,理论界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不论哪个分析范式、何种流派,都对这个企业成长 问题 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也都成为了后人继续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资源。但是,理论界至今仍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解释,表现出“企业成长理论丛林”的状况。对于企业成长,我们首先能够达成一致的是:企业对利润的追逐是企业成长的基本前提。企业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但是,市场是外在于企业、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企业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才能获得利润,进而实现成长。因此,企业能否把握住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就成为了企业成长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企业成长问题,彭罗斯的内生成长理论第一次试图从企业内部去寻找企业成长源泉与动力,具有开拓性的理论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彭罗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企业能力企业成长源泉,从而使企业成长问题取得了真实的意义,这为后来的企业成长理论奠定了基本的研究方向,即管理学对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探寻。

但是, 目前 管理学中对于竞争优势源泉的探讨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源在于彭罗斯理论中存在的“资源——能力二分法,而这个“资源——能力”的二分法造成了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歧与误区。因此,本文试图在企业知识本体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歧与误区,进而探讨企业成长源泉与动力。      一、彭罗斯理论资源能力二分法      彭罗斯(Penrose,E.T)在1959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构建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范式,揭示了企业成长源泉与动力。彭罗斯认为,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企业内部,企业成长的原动力在于企业资源所形成的“生产性服务”,①企业对这些生产性服务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是企业成长的原因。对于企业而言,资源是“企业为自己使用而购买、租借或生产的有形物品,以及使这些资源得以高效运行的雇员,而服务是这些资源创造出的,为企业生产运作做出贡献。一种资源可以被看作可能的服务流。”由于服务能力)只能产生于资源的使用过程,从而使每个企业能力是独特的、异质的。彭罗斯认为,服务分为企业服务和管理服务企业服务用以发现机会,管理服务用来实现扩张。而“真正有进取心的企业家不把需求看作给定的,而看成是它应当能够创造的。”[1]换言之,企业服务能力)的作用是创造需求,为企业带来成长机会。由此可见,在彭罗斯的内生成长理论中,企业成长源泉企业服务能力),而服务能力)来源于企业资源。简言之,企业资源产生了服务能力),服务能力)将 影响 需求,形成了企业的生产机会,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 代写论文   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最具革命性的贡献在于将“资源”与“服务能力)”区分开来,并明确地将“服务能力)”界定为企业成长源泉。由此为企业成长理论奠定了开拓性的理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彭罗斯是 现代 企业成长理论真正的奠基人。彭罗斯指出:“企业成长理论本质上就是对不断变化的企业生产机会的研究。……所谓生产机会包括了企业企业家所注意到的并利用的所有生产可能性。”而“资源所产生的服务取决于使用它们的人的能力,但是一个人能力的 发展 ,部分也是由其所涉及的资源形成的。这两个方面一起形成了特定企业的专门的生产机会。”对于企业内部而言,“未用过的生产性服务对革新是一种挑战,是扩张的动机,是竞争优势源泉。”对于外部而言,“如果有增加产量的有利条件,它们将为企业的扩张提供一个外部诱因。但是这并没有使我们了解其对任何指定的企业的重要意义。……从重要性上讲,在确定扩张方向时,未用过的生产性服务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力量。”[1]36,90由此可见,在彭罗斯那里,企业的生产机会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未利用服务,而这种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扩张。因此,企业成长是内生性的,企业成长源泉就是企业内部资源所形成的服务能力)。   彭罗斯企业成长源泉的探寻为后来的理论指明了方向,但同时也造成了理论分析的困境,这就是资源能力何者是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分歧。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其原因在于彭罗斯理论中出现的“资源——能力二分法。这种“资源——能力二分法造成了一种错觉,即资源能力可以分别独立存在,资源能力基础能力是在资源上形成的。这种错觉不仅在彭罗斯理论中存在,在后来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更成为了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其实,我们从企业成长的现实活动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资源能力是统一的,不存在能够脱离资源而独立存在的能力。另外,对于资源能力的关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彭罗斯理论资源对于能力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毕业论文      二、竞争优势理论资源能力的分歧      彭罗斯以后的企业成长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企业竞争优势源泉问题,竞争优势理论从彭罗斯的“资源——能力二分法出发,形成了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动态能力论与企业知识论的发展脉络。资源基础论是在彭罗斯内生成长理论基础之上,经过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1984)、巴尼(Barney,1986)等人的发展而形成。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组合,而稀缺性资源企业盈利的原动力。“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资源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并使企业收益达到较高水平。……有效的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是取得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2]可见,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成长源泉在于异质性的稀缺资源,而非能力,这一观点实质上与彭罗斯的观点是不同的。核心能力理论则认为,资源能力不同,能力是配置资源的主体能力企业的本质是“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资源基础论忽视了人的作用,偏离了企业成长的本源。也就是说,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不同于资源基础论,而与彭罗斯的观点是一致的。在此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论的观点分歧恰好来源于彭罗斯理论中的“资源——能力二分法,一个立足于资源,另一个则立足于能力。 毕业论文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存在惰性,容易导致“核心刚性”,使企业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丧失竞争优势。由此,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成长应当适应变化的环境,更新自己的能力。所谓“动态”是指更新竞争力的能力以至于与变化的商业环境相一致;而“能力”则是恰当地配置、整合和重组内外部组织技能、资源来与变化环境相匹配的重要作用。(Teece,1997,2003)动态能力则是 应用 资源的流程、战略位置与发展路径。[3]企业知识理论则指出,企业的独特资源能力企业难于交易和模仿的知识,企业知识是企业的基本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成长源泉。至此我们发现,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论的区别在于,资源基础论建立在彭罗斯资源——能力二分法资源方面;核心能力论立基于能力方面。而企业知识论与动态能力论不满意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论的静态分析方式,引入了动态分析,进一步深化了理论的研究。但是,动态能力论更强调能力,而企业知识论则强调资源。因此,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动态能力论与企业知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彭罗斯理论的发展,其区别只是研究的基石与 方法 不同而已。下表是这四种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这四种企业成长理论流派尽管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它们都存在着三大不足:一是概念不统一;二是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忽视外部环境的影响[4]。概念不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彭罗斯理论中存在的“资源——能力二分法。从实质上讲,资源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脱离资源能力。同样,对于企业而言,未被企业能力所把握的资源是无意义的资源。然而,彭罗斯以及其后的这四种企业成长理论都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出现了企业竞争优势资源能力的分歧,造成了概念的不统一。也正是由于未能认清资源能力的统一性,才导致了概念的过度抽象,造成了理论可操作性的降低。另外,这四种企业成长理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外部环境的倾向,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内部,而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需求)的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论的企业竞争优势是一种差异化或稀缺性优势;而动态能力论与企业知识论则是一种创新性优势。前者实质上将企业的视野放在了竞争对手身上,认为只要企业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差异性或资源的稀缺性,就能够实现企业成长;后者则提出企业能够创造需求,带来企业成长。可问题是企业的创新活动为什么必然被市场(或消费者)所接受?对于此问题,动态能力论与企业知识论未能给出正面的理论阐释。因此,企业成长理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等待我们来继续探索。而能否做到,或者说企业成长理论能否建立统一的分析框架,必须回到彭罗斯,重新反思罗斯的“资源——能力二分法,在资源能力的统一性中奠定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基础。 论文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