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看管好百姓钱袋子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看管好百姓钱袋子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的儒雅风采在记者的围追堵截中,遭到了空前严峻的考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一结束,刘明康夹在熙熙攘攘的代表委员中在苦候的记者前刚一露脸,被眼疾“脚”快的记者蹿上跟前,让周围的代表委员一时失了方寸,原本有序的秩序被刹时打乱,很快刘明康被“拐”到楼梯的转角处。银行业的开放和改革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夹在记者方阵中被推来搡去的刘明康,绅士风度未减,从容应对媒体的“拷问”……。

一个颇具胆识的银行家身影的凸现。

2003年4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刘明康领命担纲。从商业银行行长到银行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刘明康的经历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我是一个做过运动员的裁判员,因此我非常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愿望。”刘明康说,“我会保护他们参加职业赛的那种渴望和追求,我也会时时提醒他们,你虽然是职业的球员,但是你也必须上运动课和日常的训练。由此来保护他们在职业赛时不会受伤,不会违规,也不会屡战屡败。”。

刘明康屡次受命于危难之际,一直被视为解决银行系统内问题的专家。他先后两次被当做“救火员”派到中国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去清理银行问题,后出任银监会首任主席更是如此。

1999年,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朱某因受贿罪被捕,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明康于当年7月被紧急任命为光大集团董事长。刘明康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整光大的财务结构以及加强投资过程中的内部风险管理。同年,光大集团与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合资成立了光大永明保险公司,这举措在当时被视为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一个开端。

2000年,仍在光大集团工作的刘明康接替王某担任了中国银行行长一职,而王某则因为在职期间贪污受贿而被拘捕,刘明康可谓是临危受命。

刘明康深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健全的决策系统,对银行的长远发展影响重大。鉴于此,他着手构造了科学决策系统,并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处置评审委员会与采购评审委员会。藉此,中行完善了对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制衡机制和风险评审机制,有效防范了授信决策、资产处置、基建及大宗物品采购中的道德风险。

2000年,中行开始对32家国内分行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考核,2001年,考核扩大到20家国外机构负责人和全行所有员工,考核结果与奖金发放、员工晋升和培训使用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中行工作作风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3年3月21日下午,中国银行处以上干部会议在中国银行位于北京西单的总部举行,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宣布刘明康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肖钢出任中国银行行长。会上,讲到动情处,刘明康多次哽咽,在场的员工无不感叹万分。显然,刘明康中国银行的感情是真挚的。在向大家深情话别时,他这样评价自己在中国银行的三年:“这三年,是中国银行90多年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三年,我们经受住了重大的考验,走过了很不平坦的发展道路。”。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违规事件、广东开平事件、中银香港成功上市、金融控股集团的试验等,刘明康的确经历了中国银行悠久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三年。在这三年,人们依稀看到了一个颇具胆识的银行家的身影。

2003年4月,刘明康正式接掌银监会,开始了由一位职业银行家向监管者的转变。

怎样做才算是一个良好的监管者?在银监会成立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刘明康表示:“我们根据国际经验,设立了6条标准。第一,我们的工作要能够促进金融的稳定,同时又促进金融的创新;第二,努力提升我们国家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能力,作为中国银监会要响亮地提出这个口号;第三,对各类监管设限做到科学合理,监管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第四,一个良好的监管者要致力于金融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并且为维护这种有序的竞争,反对无序竞争,做自己的有效努力;第五,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第六,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得为民所谋。”。

在这一番监管宣言里,人们透过“促进金融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问责制”等新鲜字眼,隐约感觉到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新理念。

初到银监会的短短第一年中,刘明康就马不停蹄地相继到各地对大小银行进行了专门调研。一系列的监管方案在刘明康“事必躬亲”的操作中渐渐浮出水面:一年间,银监会先后出台了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关于印发的通知》等各类草案、办法、意见稿等16个;开展了对部分行业贷款情况专项检查、部署全面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等4次专项大检查,加强了对银行票据业务的监管、开展了对信托业的数次检查……。

身处中国改革关键的银行业中心,刘明康肩上的压力可以想见。刘明康表示,在监督管理实践过程中,银监会坚持一面鼓励创新,一面加强监管,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绝不会成为创新的阻力。

一个敢于直言的金融家。

1979年,33岁的刘明康来到了南京,成为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分行前身)的一名职员。

1984年,刘明康以过硬的外语和银行业务水平,通过层层考试被选拔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作为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伦敦给年轻的刘明康营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绝佳环境。1984年7月至1987年4月,他先后担任中行伦敦分行贸易清算部副经理、业务发展部经理。其间,刘明康还于1987年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当41岁的刘明康在英国修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时,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伦敦城市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将会对中国金融业有如此作为。事实上,除了MBA的求学经历,以及在国内金融业显赫的从业履历之外,刘明康还曾在英国从事了将近3年的金融实务。知识与实践的双重背景,让这位中国银监会主席能够更便利地从英国监管体系中吸取经验。

1987年回国后,刘明被任命为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信托公司总经理,此后任中国银行福州分行(福建省分行前身)副行长、行长。

1993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省希望能配备一个熟悉金融、精通外语的领导干部。此时,任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的刘明康进入了有关领导的视野。是年1月,刘明康离开工作了14年的中国银行,走马上任福建省副省长,主管经济金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8月,刘明康又兼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长。

1994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组建,刘明康从福建调往北京,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属于新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没。

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