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是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那么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春秋战国)。

生产模式: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 个体农耕。

时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土地制度:

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⑵商 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⑶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小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 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

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2、纺织 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⑵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⑶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陶瓷业:

⑴制陶业: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

⑵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代景德镇是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斗彩瓷——————清粉彩、珐琅彩。

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三、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古代商业发展

①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 ②周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④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对外贸易发达;城市里坊市分开。

⑤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

⑥明清: 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重农抑商 政策。

⑴史实: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

⑵影响:

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

③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政策。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⑵影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⑴产生:时间、地点、部门————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

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⑵明清时期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⑶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习题

1.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普遍使用石器、骨器,有少量的青铜农具。

B.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C.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后世的主要农作物此一时期已开始种植。

D.普遍采用铁犁牛耕。

2.青铜器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

A.夏朝  B.商周时代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代。

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即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

A.从事商品生产    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  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下列古代农具中,用于播种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6.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7.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

A.发明淬火技术     B.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  D.灌钢法得到推广。

8.下列关于景德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景德镇是我国瓷器的发祥地,素有瓷都之称。

B.宋代五大名窑不包括景德镇。

C.景德镇位于江西。

D.明清时期,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

9.隋朝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的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

A.丝  B.麻  C.棉  D.毛。

10.《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 ②设置了专门的税官管理商业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若生活在宋朝,你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有(  )。

①在长江流域能穿上丝绸衣服②在河南开封参观定窑生产情况③在四川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在浙江杭州可以逛早市、夜市。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

A.明朝的经济措施       B.农业、手工业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  D.对外贸易繁荣。

13.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剥削沉重  B.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购买力低  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

1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

A.官营手工业的出现  B.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C.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D.洋务企业的兴办。

15.我国对外贸易的路线,由汉唐的以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以海路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

A.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  B.北方战乱频繁,严重影响陆路交通。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习题答案

1. D  2. B  3. A。

4. D  5. A  6. A。

7. B  8. A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14. C  15. A。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2.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3.必修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4.高一必修历史专题一知识点归纳。

5.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