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说课稿1:海伦凯勒简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第三单元为有志竟成。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人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更进一步感悟海伦与命运抗争,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四)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积极性。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二、说教法。

语文课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本节课中,我运用朗读,让学生品味语句,领会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进人物。

三、说学法。

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主体参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教学生运用默读批注法进行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再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说话,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通过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读书: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在继续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读一句话。人能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老师为什么要大家读这句话呢?用一个词说说海伦成功的原因不屈不挠。请同学们读课后第四题的学习要求。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学习中。

(二)走进文本,深入对话。

接着让孩子默读课文,在书上做批注,抓住课文中两段最能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句子,渗透领悟。分别是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摸出了血和为使我的伙伴练习练习练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想象等体验方法,让学生尝试走进海伦的世界,感悟体会海伦不屈不挠,受到情感的熏陶,并随即进行朗读指导。

(三)引导体悟,升华认识。

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交流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爱给了海伦力量,海伦又把爱无私奉献给他人。接着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介绍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小结后,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最后齐读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首尾呼应,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能呈现文章的线索,突出文章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8 海伦凯勒。

不分昼夜。

不屈不挠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坚持练习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