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效益成本观

【摘要】 现行观存在普遍适用性差、可比性差等缺陷。

效益成本是特定主体为实现效益成本比的最大化而发生的资源耗费补偿的量度,其实质是特定主体为实现效益成本比最大化目的而发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

【关键词】 效益成本 成本效益成本观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能否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而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之一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正确核算成本以及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正确的成本概念至关重要。

成本诞生到现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成本概念——生产成本、标准成本、机会成本、差量成本、可避免成本质量成本作业成本成本等等。

不同的成本概念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及条件下产生的,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这就使得这些成本概念存在着不系统、普遍适应性差的缺陷。

因此,为了协调各种成本和解决现行成本概念普遍适用性差的问题,笔者在分析现行成本概念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具有普遍适用性效益成本观。

一、现行成本观分析(一)各种现行成本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成本诞生到现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成本观。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成本观、耗费成本观、理论成本观、管理成本观、质量成本观、作业成本观、环境成本观、战略成本等。

1.耗费成本观1885年以前很长一段时期内,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体系相分离,会计账簿的记录中几乎没有成本概念

会计出现以后,业主才开始关注生产过程的成本信息。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1885—1920年间成本记录与会计账户一体化,诞生了生产成本概念

这一时期的成本核算主要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取产品或劳务所支付的实际耗费成为成本观念的全部内容,被称为耗费成本观。

2.理论成本观随着的化大生产程度越来越高,成本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以滞后于管理需要的产品成本观核算成本,显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泰罗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工程师创立了科学,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

受科学管理理论的标准化定额化、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管理思想的直接影响,出现了标准成本概念

由于标准成本侧重于从理论的角度核算成本,因此被称为理论成本观。

耗费成本观和理论成本观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又称为产品成本观。

3.管理成本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管理的呼声变得越来越强烈。

耗费成本及理论成本概念均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

1920—1987年间,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大量的与管理决策相关的概念

如,机会成本、差量成本、边际成本、资本成本、付现成本、可避免成本等。

这一时期的成本概念主要以管理为中心,称为管理成本观。

4.质量成本观随着JIT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引进,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质量成本主要是由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四种所构成。

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而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是降低的。

因此,可以通过协调四种成本使总成本最低。

5.作业成本观随着作业成本法被引入我国,作业成本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业成本制下,成本费用的发生被视作与作业相关。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表现为作业的费用消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构成。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生产费用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汇集到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此外,还出现过战略成本观、环境成本观等等。

(二) 现行成本观的缺陷客观地说,各种成本观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曾经为管理决策提供过这样或那样的支持信息,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就整个现行成本观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成本概念的普遍适用性现行的各种成本概念虽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成本的内涵或外延,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致成本概念的普遍适用性差。

比如,产品成本观只将成本局限于生产领域;管理成本观较传统成本观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受传统狭隘的管理思想的影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这类成本观不能完全满足管理的需要;作业成本观重在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等。

2.成本核算资料缺乏可比性在现行的各种成本观中,由于各个成本概念的侧重点不同,在对成本计量时其计算口径自然不同,从而导致成本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

比如,产品成本观只是局限于对产品生产领域的成本进行核算。

管理成本观强调为管理提供正确的信息,考虑更多的是机会成本、差量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可避免成本等。

由于各自的核算角度不同,涵盖的范围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成本观核算出来的成本资料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无法进行直接比较。

3.现行的各种成本观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自利行为由于现行成本观不具有统一性,不同的利益主体有选择使用各种成本资料的自由。

比如,为了达到上市,在成本核算时,企业可以选用产品成本观,而避免计算研发阶段的成本;按产品成本观,企业不承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就导致了企业大肆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环境污染。

又如,有些支出短期看来会增加企业成本,但从长远看,这些支出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大幅度增加企业效益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概念是动态发展变化的,现行成本越来越难满足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需要。

因此,笔者拟从效益成本的角度探讨效益成本观。

二、效益成本的涵义与分类(一)基本概念效益成本是由朱学义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

王希旗于1999年在《构建效益成本管理体系》一文中对朱学义教授关于效益成本的思想进行了初步发展,但是他并没有对效益成本做出严格的定义。

[1]陆勇在《论效益成本观》一文中对效益成本定义如下:效益成本是特定的个体为了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而发生的资源损耗补偿的量度。

[2]我们认为,此定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考虑了特定个体自身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效益不仅包括特定主体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应包括企业外的顾客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有关效益成本的一些介绍,但都未对效益成本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笔者认为,效益成本指特定的主体为实现效益成本比的最大化而发生的资源耗费补偿的量度,其涵义主要体现在: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