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的建设构想

论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带;合作;对策   论文摘 要: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带的框架构想,并提出了建设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带的具体对策。

长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包括上海等16个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三大圈之一。

同时,该地区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旅游发展也如火如荼。

新世纪,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便捷的体系和世博经济等新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要素,又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因此,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带,对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旅游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建设的实施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许多城市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正在逐步加强。

区域整体看,苏、浙、沪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区域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互补性产生强近邻正效应,从而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增强对远程客源地的吸引力。

加强旅游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的金三角,能使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从而增强对全国的辐射和对世界的吸引。

同时,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运转又会进一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在这种格局下,各市应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摈弃“孤芳自赏”式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大旅游、大产业、大联盟的联动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旅游业的发展,另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繁荣发展经济基础、丰富悠久的底蕴以及长期以来的认同,是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带的基础,也使该区域旅游合作带的实施成为可能。

1 丰富、互补的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合作的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和悠久的文化孕育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两省一市共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全国18.1%;国家4A级旅游区(点)48个,占全国17.8%。

江浙沪三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各具特色,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上海大力挖掘都市旅游资源;浙江大打休闲与“山水旅游”品牌;江苏力推园林和水乡文化。

苏浙沪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旅游资源的整体气质比较协调,因此,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整体协调下的互补性成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的基础。

2 经济优势推动区域旅游业的深化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科技与文化最前沿的地区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8%的,创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的五分之一。

进入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早中期阶段的主要任务,逐步进入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日趋合理。

因此旅游业深化发展的前景广阔。

3 完善的交通体系提供了旅游合作最必要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扼长江人海口,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交通便利。

航空方面,本区域内有包括上海浦东、虹桥、南京禄口、杭州萧山等8个机场;京杭大运河穿过区内11座城市;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和杭甬铁路以及新开通的苏北铁路几乎能连接区域内所有的城市

公路交通方面,长江三角洲正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网格状为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体系。

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将有10条高速公路60条车道、11处48条车道的干线公路与江浙地区连接。

沪宁城轨、京沪高铁和沪杭磁悬浮的建设更使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心城市可以“2小时互通”。

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大加强了各城市间的联系,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提供了最必要的条件。

4 区域认同成为旅游合作、“团结”的内在动因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大江南”的理念已成为该地区共同的区域认同。

这种区域认同感推进且巩固了区内强大的旅游互动:苏、浙到上海旅游的人数占全国来沪游客的比例,常年保持在40%~48%之间;上海到苏、浙的游客,占全国到苏、浙总人数的35%~40%。

这也成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团结”的内在动因。

5 以往的合作基础又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长期以来,苏浙沪旅游部门之间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1992年,三地凭借“江南六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轰动效应,首次携手推出“江浙沪游”的概念,举办了“江浙沪旅游年”专题活动。

2006年,环太湖地区的9个城市联合召开旅游开发联席会议,研究新世纪旅游合作新途径。

2006年1月召开的钟山风景区旅游工作会议上又传出消息:由南京中山陵风景区牵头,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华东线的30多家景点将结成“景区联盟”,共同对外推销华东旅游线路。

这些活动可以为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创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6 世博经济成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合作的巨大推动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会提升上海国际化都市的形象和地位,并带来巨大的客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上海和与之经济发展水乳交融的区内其它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并将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会展、物流、、商贸、城市规划和建设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发展

据预测,2010年将有7000万人参观世博会,其中将有近35%的参观者会顺道去周边城市一游。

世博会的示范效应及其强烈辐射,也将促进区域内各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和旅游基础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加快区域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增长,树立起长江三角洲的整体旅游形象。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带建设的框架构想      目前由于受到经济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影响,一蹴而就的旅游圈的形成或区域内各地旅游的同步发展与成熟几乎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

因此,笔者设想:以区域内的首位城市上海为中心,以几个相关联的城市群(如苏锡常、宁镇扬等)为次中心,形成一个旅游主中心和四个区域旅游带,依靠它们的集聚优势,将能量扩散、辐射到各自所属区域内其它地区与城市,再通过局部推进,实现主中心与次中心的联合互动,形成“多心组团,分层辐射”的区域旅游圈,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1 上海旅游主中心   上海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

作为中国旅游第一大目的地和“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其灵魂般的核心地位是其它15个城市无可取代的。

由于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形成了其特有的都市文化、都市商业和都市风貌,并被开发为“都市旅游资源”,使申城树立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稳定、快速、全面的发展,以国际型的会展、商务、节庆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发展势头强劲,且将成为上海未来旅游的主打特色产品。

2 以上海、南通、宁波、舟山为中心的沿海旅游带   南通是长江以北的核心城市,独特的江海风情资源和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留下的人文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开发的独特优势。

宁波,悠久的河姆渡文化的历史积淀与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该市的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为海岛旅游城市的舟山市,既有着优美的海岛自然景色,又拥有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三地在旅游资源上是小异中存大同一一沿海旅游特色。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