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创新独立学院教学模式,阐明实践教学经管类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双师型和复合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加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等措施,为创新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和保证。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56932.htm  关键词:教学模式 经管人才 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   一、引言   我国于1999年开始了公办民助二级学院(又称独立学院)的建设以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诉求。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率屡创新低。

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尤为困难。

由于企业选择和评价经管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其实际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因此,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

[1]其中,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主要手段。

区别于理工科实践教学经管类实践教学是通过仿真和信息技术将现实中的经济管理活动模拟成沙盘或仿真软件,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模拟仿真环境中体验经管业务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目前独立学院经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惯有思维导致对人才培养方式认识不清   一直以来,实验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试管、烧杯、仪器、仪表,具有理工科背景知识的实验人员在其中忙忙碌碌,大学里经管类人才的培养大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思想的学习,塑造在企业中从事经管活动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长期的惯有思维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认为经管类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导致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重讲授、轻实践的现象,加上在经管类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环节的课程学时数偏少,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教学活动中通常仅仅流于形式。

(二)部分教师对企业工作实践业务生疏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在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任教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各大高校学术性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毕业后择优选用的,文化素质都比较高,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大都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经管业务流程不熟,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自然在教授学生时大都以单一的讲授为主,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书本上勾画纪录,看似学习氛围浓郁,可实质上学生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方式仅限于记忆和背诵。

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实践环节中得不到有针对性地辅导,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理论无法与企业实际相联系起来。

(三)部分学生实践课程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经管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到的经济管理知识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在现实的企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因为一来学习者的任何一次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二来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必须熟悉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而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相关情况。

另外,目前考评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还是分数,因此,在开展课程实践时,学生都希望得到依照老师的示范,尽量得到一个“最好”的实验结果,以获得一个高分。

殊不知,经管类实验与理工科的验证性实验完全不同,其实验结果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其实验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在经管类实践教学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四)部分高校对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投入不足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完全依靠民营资本,而教学实验实践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是在政府教育部门评估检查的压力下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建设上往往侧重于实体上的投入,如实验大楼和实验设备等硬件建设,对于实验用的软件则大都采用网络上下载的免费版,而免费版本的软件在功能上往往有限制,导致部分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加上免费版软件无法升级更新导致知识陈旧过时而造成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而往往在上级教育部门评估检查过后,就无后继资金持续投入,造成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得不到更新而长期闲置。

三、加强实践教学创新独立学院经管专业教学模式   (一)认清独立学院经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由于经济管理是应用理论知识来指导企业实际经营工作的活动,因此独立学院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并不在于学生经管理论知识的研究能力,而是具备实务知识和实际动手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复杂环境下企业所遇到的疑难问题,驾驭企业平稳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经管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于传授经管理论知识的层面,而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相宜权变的意识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应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对待,甚至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以培养创新应用型经管人才。

(二)建设双师型、复合型师资队伍   部分任课教师由于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无法深入细致地讲解企业业务流程,形象生动地展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导致目前的实践教学形式多为案例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中,经管人员常常需要面对复杂的局势综合评判迅速做出决策,这就需要把打造创新应用型人才作为经管类学生培养目标,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的教师作为保障。

目前大多数从事经管专业教学的教师知识结构背景都比较单一,要么是经济学毕业,要么是管理学背景。

经管类课程具有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跨学科、多技能的“复合”知识结构才能胜任经管类专业教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可通过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指导原则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如采取寒暑假校外集中培训、校企合作、校内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寒暑假期间,安排任课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上参加工作实践;在平时课余时间,鼓励教师与合作企业开展交流学习;定期邀请企业创业人士、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导师到校园里举办职场讲座;多渠道、多方式地增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双师”素质的提升。

(三)强化认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经管知识是以解决企业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的,因此,实践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动脑思考、探索实践,以达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必须改变学生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是要改变任课教师的认识,如由原来的用考分来评价学生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转变,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增加实践课课时的数量,增加对当前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环境的分析,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实践性课题让学生自主组队引导学生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二是要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视,如可以增加实践教学考核的比重,在实践教学考核形式上,增加对实践过程和实践参与度考核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创新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前提和保证。

要建立良好的实践环境,首先就要增加在实践用房、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软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经管类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实践、实习课程和教材方面的建设。

这些都是实践教学条件得以提高的物质保证。

可以采取统筹资金、统一预算、统一计划的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实践用房、统一购置实验用软硬件器材,统一核算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经费。

统一组织实验课程和实验教材的建设,破除原有各自独立的藩篱。

其次按照以经管类学生为本的原则,对原有实践教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扩建,与时俱进,保证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紧贴企业工作实践,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保证创新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最后,积极筹措资金打造实践教学云计算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将经管模拟仿真软件放置于网络平台之上,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在线服务,使师生们不限时间、不限地点,随时随地均能利用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络实践模拟平台开展实践教学与学习。

(五)改变认识,纠正几种偏向   第一要防止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要知道,实践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没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践不是单纯的“做”,而是理论的升华和理解。

第二要纠正重学习轻情商的偏向,就经管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应注意其情商的培养,可在设计实践流程时,增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权变应对的内容。

第三要防止重操作轻能力的倾向,目前经管类实践教学大都采用模仿仿真软件进行,存在着实践课成为了模拟软件操作学习课的现象,仅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对经管类学生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无提高。

四、结束语   毋容置疑,经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实践教学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经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独立学院应明确经管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培养双师型和复合型教师队伍,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经费的持续投入,建设与时代接轨的满足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的经济管理仿真模拟实践平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经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新宝,印小玲.独立学院应用型人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5)   [2]唐冬生. 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3]米德超,徐玖平,李小平,黄勇.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四川大学商学院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1)   [4]张微,温光浩.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5]赖绍聪.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西北大学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6]武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   (胡征,1978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高级实验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教学、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