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学校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共享的活动。它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思想,触发教学灵感的肥沃土壤,是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体现。

目前,网络教研的主要载体有博客、微博、论坛、即时通讯软件、交流群等。网络教研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但目前主要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教研打破时间限制,成就教师教研之梦。

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以科组集会的形式进行的,必须要有一定的集会时间、集会场所才能开展研究讨论活动,只有到会的人才能参与讨论活动,而未到会的教师,对于教研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无法亲身体会,因此,时间因素造成了教研活动一定的客观局限性。

网络教研由于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就同一个教学主题进行研讨,突破了传统教研的时间局限。它可以随时随地把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心得体会、教学设计等点点滴滴,放在自己的论坛中,及时关注其他教师的跟帖评议,进行反思再改进,通过评论或者留言与同行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将教学设计以及课件完整呈现,其他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诊断修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课后反思可引来大家集体讨论,再次重温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到了优秀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网络教研活动能帮助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快速提升其教研能力和水平。

网络教研突破空间限制,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独辟蹊径。

网络教研活动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不同地方的教师可以在不同地点通过互联网,就同一个教学主题进行研讨,突破了传统教研的空间局限。

青年教师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渴望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同行的鼓励、专家的指导,但往往由于不在同一地区,无法与同行或者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网络教研活动,却能够非常方便地得到不同地区同行和专家的指导。由于网络教研主要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体现,研讨内容往往以文字形式准确记录,存储及后期整理非常方便,它是教研活动的实时体现,是青年教师课后反思学习的第一手教研资料。保留在论坛中的文字是对年轻教师最好的指导。互动、反思、改进、提高,这种良性的反馈和激励成为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反思

在我校网络教研开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对传统教研积极的补充作用,同时由于网络教研尚在探索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学校网络教研活动要有整体规划设计和管理。

在我校经过一段时间以实时在线工具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教研之后发现,以分散形式进行网络教研并未体现出网络教研的优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为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建立一个集成的互动平台,便于学校教科研部门开展和管理各学科网络教研活动。各学科讨论板块集成在一起,便于对教研活动的进展进行检查和对教研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二是对于网络教研活动要建立校级、学科组、备课组的各层级管理机制,对研讨活动的安排、组织与实施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反馈网络教研开展情况,推进网络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是对于已经建立的以适时交流工具为载体的学科讨论群等学校教科研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并做好引导、管理与服务工作,如邀请专家加入讨论进行专业指导等。

教研主题要明确,外延过大的主题讨论要避免。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交互活动中的随意性,如果在网络教研时,没有拟好明确的教研主帖,将会导致教研活动无的放矢,交流活动进行得松散、跑题,讨论者没有中心议题,跟帖者随意应付,浏览者没有学习收获。比如“如何上好物理课”,是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话题,讨论帖的内容大都比较空泛,教研参与者的回复均泛泛而谈,教研的实效性不明显。

因此在进行网络教研时,主持者在发帖时要力求体现教研任务明确、组织性强的特点,使教研活动进行得积极有效,使教研活动开展得“形散而神不散”。

网络教研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使活动内容言之有物。

虽然网络教研逐步取得了教师们的认可,也逐渐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得一席之地,但是也有一些学科发布的网络教研主题不切实际,不能引起教师讨论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科教研主持人要注意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活动展开网络讨论,如学科规范课、精品课展示、学校各类赛课活动、阶段考试成绩分析、各类考试命题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疑惑、新的教育理论的认识、某个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处处都会有教研的火花。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西乡中学)。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