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门四把捶简编_心意古捶

四把捶总诀      真形已与心机化,七星错落未须夸。

遍知虚灵圆觉意,百代拳则任挥洒。

四把捶连环诀      起势含机轻步站,顾打合一随意变。

虎扑凶猛势当先,束身猴缩神内敛。

过步践蹿虎蹲山,出手横拳虚实含。

鹞子入林身后转,丹凤朝阳双翅展。

沉身劈竹变化繁,挑领硬开无遮拦。

黄莺掐粟锁喉间,落手虎扑似钩杆。

收如伏猫猴蹲岩,纵如放虎一丈远。

震慑百兽虎蹲山,青龙出水紧相连。

退中寓攻虎进洞,拉弓射箭展身弹。

回身撩阴虎观山,迎门铁臂莫轻传。

变势斩捶更剽悍,蛇捆身法束骨难。

溜打滑撑蛇抖身,怀抱顽石双把搬。

退步鹰捉发冲冠,马形喷意寓其间。

虎扑双捋如拽天,转身背劲扫敌颜。

挞意轻如鸿毛落,灵猴攀枝纵身难。

虎扑似锉射丹田,鹞子翻身连环斩。

勒马听风可合演,三盘落地气莫散。

雷声叱咤惊敌胆,收势还原轻步站。

四把捶致用诀释义      轻步站   久经千戈定若僧,当前一任泰山崩。

真形幻影分明见,投袂而起如奔虹。

与敌相距,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不知固守门户。

不知固守门户,则必有损于吾身。

轻步站一势静合天心,动得人力;不行不止,然可处奇破正,变是定非。

其无形可见,无所不为,实诸拳势励志之根本也。

熊出洞   提顶吊裆心中悬,两膀轻松力自然。

取次摧残气更枭,蹲踪硬靠最周全。

兵家之胜,贵于未战。

古之所传熊出洞为拳家出势之姿。

在于移之则动,攻以势也。

置之则静,守以形也。

是以修短存乎虚实,性灵存乎容止,战以气也。

且洞悉趋避,广布杀机;善顾善打,勇猛刚强,百战而力有余。

确为心意拳诸势之冠。

虎扑   豹踞鹰视荡惊风,妙手急变不可逢。

此是中节吐劲法,绵绵真息转无穷。

窃谓善兵者待机乃发,不善战者彼已不量。

吾拳得免祸乱,而有自恣之身,皆虎扑把之功,不可轻视之。

此势锻炼中节,增益内功亦极有效。

老辈拳师通俗教育。

谓之为戗麦茬。

猴束臀   筋斗直跳过羲皇,坐听百变随颠僵。

倏来忽返厌闲立,风虎云龙知有亡。

吾人下盘重者在臀,故臀宜束、戒懒散。

欲惊四梢,必先以敛固为主。

猴性敏捷,善避击,有三闪六躲之能。

皆赖束臀之法,经云:“束则骨腾肉飞,成纵身之灵,反是乃败道耳。

”      虎蹿把   马奔虎践疾可夸,飚忽触撞大惊哗。

震动六极不得已,叱咤英雄为虫沙。

观虎蹿把一势,原足以前质鬼神,后对衾影。

奈何今日无人能存形完势,一身轻灵而远攻强敌。

“攻敌宜速,远攻宜慎”,固可为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前人苦心告诫“敌力不露,未可轻用,否则无疑独坐深山,引虎自卫,十用而九败”,确是探原之论。

虎蹲山   团身暂憩踞怒猊,捷足攫人有先机。

得势回顾劫灰尽,回首空山故步迷。

此法属心意门臀打秘技,虽曰臀打,发之中节,故又名顿中节。

拳诀云:“学会心意门,屁股能打人”即指此。

唯练之不易,用之更难。

盖反身顾后以臀击敌时,极难把握火候,一旦失之稳准,易被高手所乘,故擅用此技破敌者,多为名家。

此法练时取一木椅置于身后,然后束身下落以臀部击之,初练宜缓慢不可急躁,务必沉逼内力,贯气而发,行拳意时起如饿鹰展翅,落如高峰坠石。

下坠之势不可有一丝窒碍也。

横拳   横拳力夺天地功,龙战于野其道穷。

瘦蛟出海阴阳势,摧坚夺魁无不成。

对敌交锋,以急起急变为最难。

前手得势,后手疾追,皆赖前手之力,后手之功。

前手应如舟子荡桨,后手须如天马脱衔。

第一招、第二招、第三招,势势连环,节节相催。

痛快驱疾,以至于无穷,方是头手横拳势难招

横拳诸势可变,上下左右,高低俱是一个手法破敌。

其凶如武夫挺枪直刺,横冲直撞,战守兼举。

故乡下拳师喜称之为“捅娄子”,有心意母势,人手圭臬之誉。

窜拳、迎门铁臂皆可由此化生。

白虎搜山   格律深远安得窥,俯仰向背愿不违。

赖有白虎搜山意,身退依旧肯发挥。

此势为回身御敌之法

当敌从背后欲抱我时,我迅速沉身后坐,以右肘猛击敌心胸,或猛撞其肋,或用臀部向后下坐撞敌腹裆,名虎蹲山,功深者可坐断石凳,绝非妄语。

若我双臂及身躯被敌抱紧,无法施用肘击臀撞,只需将下垂之手反抓敌阴即可破解,但此手法关系人之生死,故历代秘而不传,惧其滥用也。

鹞子入林   横身势欲入西关,乱柳枯桑任往还。

投林惊鹊因双翅,回翔笑傲堂前燕。

此势乃行步活变之法,侧身进人左右,神出鬼没而百发百中。

其劲疾快有如恶鹞入林,钻天、俯冲皆取伶俐之势。

临敌必预思自全之路,诈三方而取一方,贯穿缭绕猝不可解。

常令强敌缓急之际不测我之颠倒,而随我摆布。

此乃脂轻能疾趋者,万试万效之法也。

有入林必有出林,出林即抢势翻身打也,经云:“早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

此势妙处,非匹夫可究其诘!      丹凤朝阳   举翮穿云逞翱翔,雄鹰志岂在雕梁。

九天缥缈驾长风,千里敬谢旭日光。

此势上顺开合之意,下合束展之法

进如波腾,退如风雨,乘时而发,发如崩溃,临敌不拘一格,取上取下,全凭随机变化,一脚蹬出,好教师也丧名声。

沉身劈竹   翻云覆雨太离奇,势若破竹尽披离。

交手早知无选择,断腕折臂岂终极。

吾闻有非常之势,必有非常之法;有非常之法,必有非常之变。

是以沉劈一起一落,变化迭兴,若水之就下。

起则摩胯抖身而起,落则剁肘藏身而落。

拳势动静相继,变化煞是可畏。

犯者胆敢纵恶肆逆,无异自取灭门之祸也。

挑领   望眉斩颊拥如蜂,尔身皆在焚劫中。

雄心扳倒铁罗汉,奇变全凭一臂撑。

挑手顶肘乃真顾法,真打法也,有倚天拔地,长虹气概。

挑时需手眼灵通将敌势领开。

战机一熟,即用吾之肘攻敌心胸,一似舟行浪尖。

又云挑顶以放丹田为宗,其技精到者,能翻新斗巧,花样百生,且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技法奇诡,殊可骇也。

黄莺掐粟   恨将怒气通枯指,黄鹄四顾气参差。

徘徊狡兔三窟尽,草里心裂步逶迟。

此势是锁喉之法

勾心斗角,隐其匣剑帷灯,能不动声色而勒人咽喉。

虽未至于伤其性命,亦可令其气息一时不能舒畅。

故稍有远识者,谁肯悍然不顾此处,甘冒大危险而抛咽喉于强敌。

虎扑   自倚利爪能勾捋,敢欺百兽起干戈。

南山逐杀无远近,怒吼元为稻粱谋。

此虎扑如猛虎下山,气势十分威猛。

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疾抓快勾,灵变飘忽与前势虎扑之急提猛按劲路大有区别。

用时与鹰捉连环攻敌,眼贼,步随,手准,心稳,意狠,则可令敌顾此失彼,难以招架。

虎进洞   忽然逢飞蚊,身退有余勇。

雷动无由追,投火尔命终。

此势乃以退为守法。

其智如江海,与天同虑。

去凶离咎,能尽身法之巧,违患废贼,竭退打之伎。

若精修守虚 之法,参透迈门槛儿消息,累积长久则能进退自如,无所不克矣。

拉弓射箭   心意追随百幻影,弯弓走马消顽凶。

瞥见目标万弩彀,击兔射鹿夸强雄。

此势专备相机出奇冲锋所用。

侧身应敌,背凸胸偃。

前手射出如推泰山,后手回拉如握虎尾。

险阻虚空,使敌狂惑。

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妙用。

虎观山   我以我拳夺汝命,身心暂效豺狼行。

霸王破釜腾恶氛,十万秦甲血染红。

此势又名霸王观阵,用时由下向上钻翻,手撩敌阴、肘击敌心、肩靠敌胸、头顶敌下颏,连环巧打,一气呵成。

中者无不倾翻丈外。

敌如敏捷避过此势,我速进身变艺打迎门铁臂,力发千钧,中者不死亦残,非同小可。

相传此法旧时千金不传,我辈习武以强身自卫为宗旨,如非歹人,慎勿用之,切记!      迎门铁臂   逗手频回亦异哉,诱敌中门为我开。

吾拳冒险惯用壮,抱膝破腹莫徘徊。

大勇者无大窘,惟实可以备天下之虚。

忘机消众机,惟至拙可以破天下之至巧。

经云:“阴阳怕懵懂。

迎门铁臂一势大气磅礴,魄力弘毅。

交手时不必揣摩迎合敌意,不必计及一切守御之祸。

不需烦督而出势自奋。

妙在可取快一时,驾驭惴惴不肖之徒。

斯法若朴实少心窍,血性倔强之人用之折冲强敌,乃可包容一切。

斩捶   乘隙插足扼主机,百脉元张勇成癖。

疑以叩实察后动,天翻地覆谁得知。

斩捶有沉身劈竹之势。

交手之际,先取敌之面部五行,遇眼流泪,遇鼻流血,故曰火到金化,望眉斩颊。

若敌以中平式手法击我胸肋部位,我则沉身运劲向下斩之,一斩即挑,勇猛直上。

即经云:“起落如水翻浪之意。

”妙得此旨。

始可言拳。

蛇捆身   阴以待逆乃良谋,顺时而动少蹉跎。

心意雷霆助舒卷,一身独乐若卧蛇。

捆身之势,不特为蛇抖身之引线,且为搬双把预动之阶。

一合即开,全身皆动,内五行即导之于先,外五行必踵之于后,非徒以手舞足蹈,做皮毛姿势矣。

蛇抖身   直使鱼肠安能防,变化出入唯阴阳

惊蛇诡谲骏奔疾,身跨震雷追日光。

经云:“意有所长,形有所忘,能安身心,其唯意乎?”蛇抖身一势重意不重形,闭则如龙蛇盘踞,开则冷弩射石。

开阖变化,悉在吾之心胸,既守规矩,且有翕辟操纵之妙,可谓最得巧打之宗旨。

怀抱顽石搬双把   莽汉气嗔拼残躯,可怜遇此绝真魂。

存身应知重万钧,手掷骷髅费精神。

此势阴阳刚柔之法,暗藏先天无极之象。

虚则祥云捧日,实则怒猊抉石!高深如山海,莫测似闪电,实为拳势之母。

能精熟此势者,其他诸拳势亦可通晓,以此攻敌,则所向披靡,剽悍莫制。

鹰捉   看尽诸天滋味轻,俯仰足以妙性灵。

融结一气凝精纯,奸凶胆破骨亦惊。

鹰捉者,阴劲扣人也。

以收敛固啬,行霹雳手段为主。

而其用法,亦以游身捋按敌臂为不二法门。

其寻找战机,灵若蝴蝶寻香、履霜坚冰,相机而行。

得势必以落如钩杆为律。

倘若恰能鹰捉深入,而继后手虎扑胜着策应,斯为上乘。

切勿孟浪争功,徒思梢节搏人,不揣一片射入之本,势虽先发而不能制人也。

背劲   掉尾鞭力敌万牛,功夫深浅在刚柔。

见惯直来莽汉体,笑他中节有离愁。

此乃反背捶人之法,劲出腰际,势极猛厉。

闪身奔而陡击,能令强敌呕血踉跄,防不胜防。

反背捶人,若有手脚所不能到者,务于反侧屈仲,疾徐进退处求之,小捶中乌龙绞尾亦属此类。

挞意   龙腾鲸转一味闲,乘势发生四梢短。

根如虎坐身合抱,气力直压解倒悬。

挞意属短劲击人法,看似肌肉虚松,如莲蓬之穰。

然机心一起,贯铁穿甲之力必随势立生。

且开合捷如抽刀断水,劲发如微风之振窗纸,穿棂而逝,踪迹诡秘,猝不及防。

著敌身时有力深至骨,刺心大痛若捶击之验。

斯法颇为恶毒。

个中关窃,非一朝一夕可明也。

猴纵身   筋力绵绵已虚圆,弯弓谈笑杀生权。

身心一意忽明旷,兹行不受垢污缠。

纵身之道非翕聚不能发舒。

束身之法非潜心不能通晓。

此势果能熟精专注,则由此以窥拳道蕴奥,亦复非难。

不然规矩尚未有成,遽望以此求取灵劲附体。

更遑论随意放恣拳势

所见谬矣!      鹞子翻身   此身惊矫鹰鹞翻,后顾隐危非偶然。

兵情须知溃决虞,方可出入须臾间。

此势攻如击电,避如收雾。

其见舌而守柔,观影而知持后,虽劲近似翻身斩,终非完全相同。

木鸡德全,猴性顽劣,习此艺者当于细微处详查之。

三盘落地   一经真气侵骸骨,三节九关任吞吐。

高峰坠石眯目难,莫忘轻扬出肺腑。

此势由古传拳法参合变化而成,重腾跃,尚轻灵,攻守进退之法,可称悉备。

上中下之盘随意使用,有出人意外之妙。

雷声   牛刀闲暇似无功,腐儒空叹论最庸。

不知五意无关碍,一啸仿佛迅雷声。

心意门四把捶学蠡测      心意拳学精深广博,概括而言,其用功所在,可以用“意与形合”一语括之,其最臻于博大之拳势,可以用“四把捶”一语括之。

心意拳之一气,阴阳、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十形,各种莫测法门大抵皆可由此化出,故知“四把捶”实为古贤所恒用而今后尚可袭用者也!   心意拳渊源远古,“四把捶”始于何人何时,实乏有力资料而探本求源。

因本人所学仅为李政下传之晋、豫二脉“四把捶”。

拳势、师承高推圣迹,晋以戴文雄为魁首,豫以张聚为宗主。

今述张聚下传之“四把捶”。

把与捶是河南乡下方言,用现在的语言解释之,即巴掌与拳头的意思。

从“四把捶”套路内容参究:有四把(虎窜把、鹰捉把、虎扑把、搬双把)、四捶(横捶、背捶、冲捶、斩捶),“四把捶”方算名实相副。

而四把、四捶练到精纯,万殊归为一本,便化为“横拳、挑领、鹰捉、粘手”。

经云:“六通四辟,大小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心意拳全部的体用实在于此。

所以由博返约后的“四把捶”名称,应以长安宝鼎先生修正的“四拳八势”为最准确。

本文仍沿用“四把捶”之名,因为大家的普遍观念习惯了。

“我从众”的意思。

四把捶学,乃是历代先师最珍贵之拳学遗产。

因清末民初发展太过。

未流滋弊,宝鼎便率先发起还原活动而力图矫正。

其所校勘之“形意拳谱”阙谬存真,按语虽吉光片羽,但却是其毕生功力之所聚。

精辟独到之论,文中随处可见,治斯学者最宜注意。

例如他别创一格以“十六处练法”剖明“四拳八势”的行功次第、可谓直指心意法门。

能令闻者感发而不失其度。

实在是古今心意拳学最可宝贵、最有价值之拳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所弗惜者,今之无端青年,喜恶心相谤前贤,或摭拾一二训诂之学以为抨击之资,动则大诬宝鼎所论谬矣。

信口雌黄之语,尽显其无知面目,闻后使今人喷饭。

宝鼎虽为武夫,但无丝毫阴鸷悍戾,一生不崇诈力,光明正大,英挺不拔之概足可为人师表。

愚意以为心意门倘若无此人,以正心术为克己的心意拳,欲求一二养 浩然正气精神者,岂不渺不可得!   若以宝鼎先生比飓风,则卢嵩高先生不啻火山爆发。

宝、卢二人同为张聚拳法之宗门大匠,然卢嵩高技法毒辣,更超人意表。

卢嵩高先生莅沪后,力自振拔,以一己之力又渐开“四把捶”之通途。

其晚年所传“四把捶”,一本散于万殊,严整博大,万法俱备。

但无从可知此趟“四把捶”就是返璞归真之原貌“四把捶”,或者是卢嵩高先生一生心血所化。

颇值探讨。

有一首后人依据拳经所扩充的“四把捶”歌诀。

暗藏无上秘密,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

当可耐人寻味矣。

现附在下浅注,与大家互相劝勉。

诀曰:   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扫。

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首句说出势疾毒难招,以此可证宝鼎“十六处练法”存“字注解之公正,试想若无”存身蓄势,试问如何出势疾毒难招?手法巧妙难招,虚实相间难招阴阳不测难招,刚柔兼备难招,进退得宜难招,收发自如难招……尽道六势软硬消息。

练则开合,用则奇正……尽道展闭中平,含裹吐吞,反身御敌,犁庭扫穴之法

(《神拳点睛》云:“中者何?拳势未发、念头不动之义,非中节之中也。

”)   三述长身而起,束身而落,鳞潜羽藏,动静互参,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翻浪……尽道灵劲上身之一贯妙道。

未了直抒移步换形,持盈保泰,鹰捉虎扑之下手玄机;限于文字,去如钢锉,落如钩杆之粘、斩、翻妙用虽未明示,然均可在练用中一一体现。

由此可见,战战兢兢,自然而然之灵、粘劲意规范又岂是太极拳法所独擅。

“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四把捶”练得好不好,属于授受问题:“四把捶”用得妙不妙,要看施用者的天赋。

卢嵩高先生为使习者有规矩可循,便以龙调膀(练膂力连绵,反侧灵便)、追风赶月(练忽开忽合,无滞圆活)、摇涮把(发挥践、钻、裹最为透彻),三拳作为最初下手之法,并辅以“四把捶”之核心动作(鹰捉虎扑,背劲)作为每一单式演习的收势,而令传习者反复修之。

此举境界极高,虽异于传统教授模式,但不失为锻炼“四把捶”应用,增益其变化的教授良法。

卢嵩高归真已四十余年。

其门下早期敲头劝学之弟子亦多辞世。

现今海上尚有少数俊拔笃挚之士,仍循教诲而求得身心康健。

皆足为后学道范。

若有志求索卢嵩高拳学真谛者,则请从诸师以游,切勿问道于盲而徒损岁月。

四把捶赞      四拳八势理法地水风火,而立武学之元胎,故魁如天地,照如日月。

其秉天地之常,象物窈冥,驽马同颓影竞驰;其挟阴阳之变,随时斟酌,长拳与短打争锋。

三节四梢生成有数,五形六合分列无差,是以精深而不拔,神固而不脱。

其古意渊然,拳势不乘凡夫薄俗,敢乐虚无,犹飞湍激石,电注雷迅,由反不可识知。

其清净简易,因吞吐而解悬,设奇正而登真,玄哉邈乎,奥不可议!   或谓广开道心,人为仁义。

身成六势,皆知尊道畏天;技主七星,常有计念思虑。

又云力稽牛刀,息心静气。

心如饥虎,怒如涌泉。

能柔能刚,鼓怒骏爽。

或正或倾,纵横反复。

神高气全,天下无之。

且前进一丈,急如电光,后退八尺,速如星火。

心若江海,志若苍天,动则江海渺漫,静则山岳巍峨。

开合藉乎阴阳,性常自然。

奇正假以虚实,体必守一。

出没有起伏,若鹰望鹏逝,跌宕诙诡。

翻身有反侧,似惊禽走兽,络绎飞驰。

往来无不克,若影之于形,能触石贯金。

参天地奥妙,测造化幽微。

废伪立道,戛戛独造。

雄风虎变,名显自然。

上原道德之意,下揆天地之心。

备物致用,与物通同。

媲美李白诗歌,公孙剑舞。

张旭草书,敢论艺境四绝。

小蛇不死,化为神龙。

倘若志诚行之,精专而习熟,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无处不悟,超妙入神。

无形自守,合于冥冥。

及其为壮,体轻可履风烟,骨坚可齐天地。

能行能用,诸祸宾服,福寿不可尽也!   注:四把捶名之由来:四把变化不测之妙,最为古人推重。

把与捶即河南方言掌与拳之谓也;因拳式中虎蹿把、鹰捉把、虎扑把、搬双把及横捶、背捶、冲捶、斩捶、之四把、四捶精义俱在,故名。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