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条件的分析

【摘要】正在逐步形成中的海峡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中又一强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应该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积极地融入海峡经济区当中,来实现本地区跳跃性发展

【关键词】海峡经济区梅州;优势条件;劣势条件    一、逐步形成中的海峡经济区  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以及随着台湾经济的全面转向“亚洲化”,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来往从无到有,并日益紧密。两岸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也日渐增多。据台湾方面对2004年进出口的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海峡两岸的间接贸易总额达到4045.75亿美元,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的出口总额为3393.97亿美元,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的出口总额为651.78亿美元,台湾方面获得了2742.19亿美元的顺差,大陆地区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外贸顺差来源地(可以说是来自大陆地区的区额贸易顺差支撑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后的台湾经济)。同样是截至2004年,台商对大陆地区的投资项目是64626个,合同台资金额超过800亿美元,实际投资额为396.23亿美元。在这样一种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以及台湾地区经济逐渐融入祖国大陆地区经济的潮流中,包括海峡东岸的台湾地区海峡西岸的浙江南部地区、福建全省、广东东部地区等在内的海峡地区(自宋元以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在这一区域)正逐步在形成一个人口总量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当,但经济总量超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国第四个大规模,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一个经济区。这个海峡经济区一旦最终形成,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将有重要的影响力。  目前,海峡地区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产业结构也不同。海峡东岸地区的产业主体是以电子、石化、机械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高,总量也大。西岸地区则处在以服装、鞋子、食品、玩具和工艺品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以电子、机械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的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但两岸地区各有优势,经济互补性很强。十多年来,海峡东西两岸地区的经贸合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西岸地区承接了东岸地区大量的传统产业的转移,支持了东岸地区的产业升级,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发展海峡东西两岸地区都形成了中心城市带动的中心区,东岸以台北、高雄为中心的台湾西部沿海地区,西岸以温州、福州、厦门、汕头为中心的沿海地区。  虽然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影响和阻碍了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两岸的经贸往来也处于“单向”流通状态,未能实现直接的“三通”,也给经贸往来造成很大的不便,但随着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以及两岸经贸往来的进一步密切,海峡经济区将不可阻挡地会最终形成。  二、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的有利条件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区,东部和东北部与福建省接壤,南连揭阳、潮汕,处于海峡经济区的西南边缘地带。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户籍人口500万人,其中90%以上的是客家人,是世界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区,享有“客都”之美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梅州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要赶上先进地区发展水平,就应该借助海峡经济区正逐步形成的这一大好时机,积极融入海峡经济区,承接海峡经济区中心区的适合梅州地区优势和发展需要的一些传统产业的转移,并同时积极实现本地区支柱产业的全面升级,来促进本地区的跳跃性发展,推动本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进步,从而实现梅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奋斗目标。目前来看,梅州融入海峡经济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条件:  (一)资源条件优势  人文资源优势。梅州境内拥有500万人口,其中近七成居住在农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够为梅州今后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充分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经济区内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的其它地区提供劳动力。据有关数据显示,梅州常年在外谋生的人超过百万。这些人目前大部分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旦梅州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有大量需求,这些离家谋生的人则可以迅速地回归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服务。梅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本地五百万人口中超过90%是客家人客家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勤劳朴实、特别能吃苦的优良传统,这是梅州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梅州客家地区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有“文化之乡”之美誉。特别是近年来,“文化梅州”战略的实施,使梅州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形成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拥有一大批省市一级学校和国家、省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梅州最高学府的嘉应学院在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的这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拥有的学科门类不断增加,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一所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梅州源源不断地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生态资源优势。梅州地处武夷山余脉,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面积约占梅州总面积的90%。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的种植和保护,加上近年来的“生态梅州”建设,梅州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达71.8%,远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境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众多,拥有令人羡慕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梅州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自然条件。  华侨资源优势。梅州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300万人,享有“华侨之乡”之美誉。在占全台湾人口五分之一的四百多万客家同胞中,来自梅州的有很大比重,其中仅蕉岭籍的就有五十万之众。这一共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台湾同胞对梅州的认同,可以消除大山和海洋的阻隔,拉近梅州台湾的距离,促进梅州快速融入海峡经济区。  自然资源优势。在梅州境内,探明并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钨、石灰石、稀土等有四十余种。在大埔等地,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也提供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林木资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和众多的河流,加上充沛的降雨,使梅州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另外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矿泉水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加快梅州经济发展融入海峡经济区的良好条件。  (二)经济条件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开放梅州、工业梅州、文化梅州、生态梅州“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昔日封闭落后的梅州山区,焕发出与时代同行的勃勃生机,初步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