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要注重朗读兴趣的培养

朗读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了这些现象:不少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朗读缺乏兴趣

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下载论文网      一、如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

小语课文类型不一,若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指导朗读《夏夜多美》一文时,课前我就先录下了蛙鸣声,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幽静美丽的夏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朗读“今晚就在这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时读得又轻又慢,把睡莲姑姑和蔼可亲的语调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了出来。

二、恰到好处的言语激励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真情实感的外现。

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真是个朗读大王”,可使学生备受鼓舞。

如,在教学《小珊迪》中写珊迪求“我”买他的火柴时的一段对话:“先生,请买盒火柴吧!”“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低沉,因为小珊迪饿极了,没有劲儿说话了,所以要越来越慢。

”大家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提议给予了充分肯定。

另一同学对这一段话的朗读处理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认为应该读出请――请求――恳求――乞求的语气,因为小珊迪急切地想把火柴卖掉。

”由此可见,教师真诚的鼓励和赞许,不仅可以撞击他们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朗读兴趣,更可以燃起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促进其养成良好朗读习惯。

三、分角色表演,培养朗读兴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是不是“多多益善”呢?我觉得“多读”的同时还应注重“巧读”,因此,我就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表演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

表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处于愉悦、轻松的环境中。

例如:《两只小狮子》这课,对话较多,我先让学生角色朗读,读出勤快狮子认真、懒狮子懒洋洋、小树奇怪、狮子妈妈语重心长的语气来。

然后,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

我找了四位同学上台表演,分别戴上勤快狮子、懒狮子、小树、狮子妈妈的头饰。

这四位同学各自模仿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按故事发展顺序进行表演,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使班内气氛异常活跃。

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深受形象感染,既使学生充满了兴趣,又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质量。

四、灵活多变的方式激趣      课堂上,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通过声音能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得有个过程,读到一定时间,一定数量,就能“悟”出一些道理来,因此,阅读教学要强调学生多读书。

老是用一种形式朗读,学生会有单调、乏味感,重要的是朗读的形式应该多样。

通常情况下,阅读课要做到三读:初读、细读、精读。

教师要在这三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朗读形式。

初读时一般选用范读、自由读等;细读时一般选用分角色读、指名读、串读、分合读、创设情境读等;精读时可选用互读、齐读、欣赏读等方式。

每册课文,都有几篇要求感情朗读,有几篇要求分角色读,有几篇要求朗读,教师必须对所教课文进行合理分析,按教学目标做科学设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到新鲜,读有收获。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朗读兴趣,他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朗读的海洋,去寻觅朗读的奥妙。

以上只是我几点肤浅的看法,我相信,在新课改所创设的广阔天地中,各位同仁一定能探索出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