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人—组织匹配差异分析

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人组织匹配差异分析。

人—组织匹配的概念与测量  (一)人—组织匹配的概念  匹配,又称契合,指的是一种相称、适应或胜任的状态。人—组织匹配,是指个体特质与组织整体之间协调一致的状态(Gregory等,2010),它从系统的角度看待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Chatman(1989)认为人—组织匹配是人与组织在规范、价值观方面的高度契合和一致。Muchinsky和Monahan(1987)认为匹配本文由收集整理包含两种类型: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一致性匹配是指个体在目标、价值观以及态度等方面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或组织文化具有相似性,互补性匹配是指个体拥有的独特资源可以满足组织的需要。Caplan(1987)则从人与组织互相满足对方需要的角度,将人—组织匹配分成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相匹配以及工作要求与个人能力相匹配。需求—供给匹配是指当组织满足个体的需要和偏好时,才能出现人与组织匹配;要求—能力匹配是指当个体拥有组织所要求的能力时,才能出现人与组织匹配。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Kristof(199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组织匹配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人—组织匹配的整合模型,指出人—组织匹配包括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一致性匹配指价值观匹配,互补性匹配则进一步分成需求—供给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Cable 和 DeRue(2002)以及Hinkle和Choi(2009)的研究也表明人与环境匹配是三维度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组织匹配的完整涵义包括人与组织在三个方面的匹配,即价值观匹配、需求—供给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  (二)人—组织匹配的测量  对于人—组织匹配的测量,本文选用的是Cable 和 DeRue(2002)的英文测量量表,并采用双向翻译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中文量表。具体做法是:首先请一位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并已在美国工作8年的专业人士将量表翻译成中文,然后再请英文专业的老师将其回译成英文,最后由专门研究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将其与原文进行了对比,来确保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从而形成了中文版量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人—组织匹配差异分析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调查范围涉及吉林、长春、成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沈阳、石家庄等多个城市,行业涉及化纤、电信、汽车制造、IT等多个行业,共收回553份有效问卷。研究样本的详细信息如表2所示。 论文代写   (二)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是利用来自两个正态总体的独立样本数据,来推断两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给定显著性水平后,首先需要利用F检验来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如果F统计量的p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可认为两总体方差并无显著性差异,此时可进一步观察方差相等条件下的t检验结果,如果t统计量的p值小于或等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可认为两总体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反,如果p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可认为两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进行F检验时,F统计量的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则认为两总体方差显著性差异,此时需观察方差不相等条件下的t检验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是对两组数据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检验,如果组别在三组以上,则需要采用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所研究的是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当只涉及一个分类型自变量时,该分析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类型自变量时,则称为多因素方差分析。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推断总体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显著差异,接下来就要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如何,哪些水平的作用明显区别于其他水平,哪些水平的作用不显著。这就要用到多重比较的分析方法,多重比较是利用样本数据,对各个水平下的总体均值逐一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检验。由于所采用的统计量不同,多重比较有许多具体方法。方差相等时常采用LSD法比较,方差不相等时常采用Tamhane法比较。 论文网   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研究样本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位和工作年限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于员工的性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员工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职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表4、表5、表6、表7、表8、表9、表10、表11所示。置信度水平为95%,两两比较只列出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的结果。  结果与分析  (一)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