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危机成因与对策探讨

诚信是维系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首要信条,是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乃至个人都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

非营利组织作为为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或共益性的独立机构,由于它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与政府和企业相比,更要诚实守信。

可以说,诚信非营利组织的生命。

然而,在社会各界大声疾呼要建立信用中国的时候,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成为了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唯独非营利组织信用建设被忽视了。

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泛的社会生活日益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领域的信用缺失,同样将导致不可预料的损失。

中国编辑。

当前。

我国还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非营利组织在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同时,也会因社会责任的缺失和利益的驱动而产生信用缺失

非营利组织也同样面临诚信危机

因此,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庆信问题,推动非营动组织诚信建设已经提上了日程。

一、非营利组织信用缺失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共益服务的,提供准公共产品的独立机构。

它与企业、政府一起构成现代社会,关在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

但非营运组织也并非一块净土,不少非营利组织由于社会责任的缺失也产生诚信危机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度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半的美国人相信“在使用公众捐款方面,慈善机构是诚实可靠、有责任的。

”但是,非营利组织诚信也是一个时常困扰问题。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也会因社会责任的缺失而有负组织使命的完成或导致组织效率低下,甚至中饱私囊。

下面就是两个例子:一是芝加哥邮政局的职员抛弃了大量的邮件:二是一些非营利性医院,未痊愈的病人如查付不起护理费就无人为其治疗。

更有甚者,美国联合道路(The United Way of America)(该组织可能是美国最大非营利组织)前任主席因榨取该组织120万美元,于1995年锒铛入狱。

已有86年历史的赫赫有名的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NAACD)也因类似事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尚且如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诚信危机

2001年9月11日,假药“梅花K”使中毒人员达到71人,其中6人昏迷,沈智芳因服用“梅花K”成为植物人。

这不仅仅是黑心商人程书群的操作和策划,马小刚的违法经营,而且,原株州市药监局市场监督科科长,擅自越权的批准,株州市原财贸医院院长张振录的推荐、株州电视台的广告攻势,才使“梅花K”产生了巨大危害。

公信度较高的慈善机构,存在同样的危机

2001年末,《南方周末》发表的两篇发人深思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篇是曾经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妈妈”胡曼莉用“两江妈妈联谊会”法定身份,用慈善组织的名义不断为自己谋取私利被告上法庭庭。

另一篇是关于希望工程捐款被人私吞,直到捐款人不远千里寻访名义上的“被捐助者”,才揭开希望工程管理的漏洞。

我国非营利组织诚信缺失比比皆是。

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已经给社会造成了不可预料的损失,也已严重影响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

除非这些组织向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否则,公众对这些极为重要的组织的信任将日益减退,组织将无法生存。

因此,在中国提出打造信用大厦之际,探讨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的原因,重视和加强非营利组织诚信建设已提上了日程。

二、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成因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问题的产生,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与组织的人员素质、伦理道德观念、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有关,同时,也是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以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动的驱动机制,在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很容易失控,因而,容易出现诚信危机

非营利组织诚信危机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失控。

罗国杰教授指出:“道德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反映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那种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特别是依靠人们内心观念,所保持的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和义务的关系。

非营利组织社会提供的是知识产品、精神食粮。

其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与人民身心健康和福利休戚相关。

非营利组织又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它以实现对社会的公共责任和完成某种社会使命为目的。

因此,道德建设和道德规范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尤为重要。

非营利组织要完成社会使命,实现组织宗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准公共产品,必然要求组织成员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外在的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自我需求。

社会使命变成组织成员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时,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诚信规则,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不良道德现象,如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会影响非营利界,使少数人道德迷失,忘记组织使命,忘记作为医生、教师、科学家、艺术家的职业道德和良心,片面地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用的最大化,甚至置他人身心健康于不顾。

2、产权模糊。

非营利组织由于有着先天的所有者缺位,因而,相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其产权更加难以界定。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事业单位片面的属性定位的影响,人们对非营运组织产权问题至今尚表示淡漠。

产权模糊导致非常利组织中管理者、经营者权责不明。

因而,非营利组织的一部分经营者和管理者会利用这一产权缺陷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损害包括委托人和准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导致诚信危机

3、人力资源素质低,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乃至管理观念缺乏。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为社会公益或共益服务的独立机构,因此,它具有较高的社会使命感。

所以,对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素质有特殊的要求,非营利组织的员工不仅应当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技能,而且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综合的个人道德

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之间要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很高的道德自律。

然而,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人事行政化严重,在组织员工招聘上存在浓厚的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组织领导人的任命不是看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而是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非营利组织的员工素质低,缺乏对组织使命的认同感和道德自律,同时也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观念。

4、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非营利组织大多数是由计划时期事业单位转化而来的,因而,许多非营利组织没有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缺乏分权与制衡;缺乏对内部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即使是在设有理事会的非营利组织,理事会也只是一个橡皮图章,并没有真正行使其最高决策权,不可能对内部人进行监督。

5、信用建设薄弱。

我国非营利组织与国外发达主义国家相比,不相当薄弱。

虽然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上对这类。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