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效开展学校教研,就要使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要上好每节课,着眼小问题,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走"教研兴教"、"教研兴校"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19—01。

以校为本,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那么如何促进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

1.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就要明确什么样的教研才有效。

学校教研工作的有效,从效率上讲: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从效果上讲: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学校教研工作前与参加学校教研工作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学校教研工作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从效益上讲: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学校教研工作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学校教研工作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需要理清以下几个关系。

长期以来,一些老师一讲到教研活动就吐苦水,情绪很大。比如说,"那是教研员的事情"、"那是名教师的事情"、"对教学帮助不大""没有时间"、"浪费精力"、"会影响教学质量"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这里面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开的"死结"在作怪,就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没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因此,要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需要理清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要理清教研教育教学的关系,使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研究的问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教研活动就是瞎研究、空研究。

第二,要明白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使教研活动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师必须要学会通过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教研活动来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教师有机会通过教研活动来形成一种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教师应善于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业。

第三,要清楚教研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关系,做教研就是上好每节课,着眼小环节。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一得,许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

第四,要认识到学习与教研的关系,勤学教学理论,博览课外书籍,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能有效提升教师教研能力。老师们在读书的时候,虽然都学过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但那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课程一结业,这些书籍就被束之高阁,再也未曾翻阅,突击抢记的一点"理论"早已成了尘封的记忆。工作后,遇到太多太多的问题,即使有所感悟,也往往只是"经验式总结",这种建构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开放,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博览课外书籍,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腹中有书气自华",教师博学多才,学生耳濡目染,也为学生刻苦攻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3.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教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建立起一支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的新型的教科研教师队伍。坚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的培训思路,结合国培、省培、市培的相关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通过业务培训、专家指导,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竞争与考评相结合,强调自我培训,促使教师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好习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学校将对热心于教育科研并具备较好业务素质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增强教师优秀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从而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

4.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的保障。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主阵地。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1 落实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七有、五上交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主题、有主持、有组织、有发言、有讨论、有记录、有结果;上交:集体备课单、说课稿、教学设计、评课材料及教师反思材料。各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继续发挥教研教师之间的青蓝工程——同伴互助作用,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青蓝工程"以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伴互助"活动,形成"在学习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的"的理念,激活研究的氛围,树立浓厚学习研讨之风,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

4.2 强化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责任意识。教研组要从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科教学指导与管理入手,严把学科教学质量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要在"研"字上做文章,形成各自的管理、研究特色;教研组组长要认真做好对教师教学月查、考核及督促工作教研室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坚持对教研组的工作月查及考核评比工作,并及时通报交流。 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教研组进行捆绑式评价,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

4.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性的动力。

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形成不是一蹙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然而在它的形成之初,我们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保证它有深厚的根基去成长和发展,最终使这种学术氛围成为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学校上空的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我们的隐形力量。

5.1 保证教研投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研水平。 教研条件是教研工作效益提升的基础,要加大对学校教研经费的投入,大力加强学校教研条件的建设;建立教研奖励制度和教研考评制度,大力加强对教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5.2 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教研实践活动。丰富多采的教研交流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教师教研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互相交流各自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从而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

总之,我们要有效开展学校教研,就要使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要上好每节课,着眼小问题,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走"教研兴教"、"教研兴校"之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