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经典阅读的迷失与回归

摘 要:本文旨在描述初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反映学生阅读经典所面临的无奈、尴尬和迷失;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带领学生回归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点亮孩子们阅读经典之灯。

关键词:经典阅读 迷失 回归。

作家余华对“经典阅读”作过生动的描述: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地走着,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后,才知道它们已永远和我在一起了。可见,经典有着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塑造灵魂的神奇魅力,阅读经典是一种特殊的旅行,会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深刻的感受和终身难忘的经历。

然而,现在中小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面临着几多无奈,几多尴尬,几多迷失:一是教师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指导,不少语文教师几乎没读过几部经典,甚至连“四大名著”都没有完整读过,遑论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二是存量少。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尤其是经典藏书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家长学生购买的大多是课程辅导训练及优秀作文选,对经典名著很少问津。三是学生阅读经典缺少兴趣和热情,呈现出以下几种阅读现状:

(一)功利式阅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得相当多的学生根本没时间阅读经典原著。为了应付高考、中考对名著经典的考查,只得在临考前突击读读简本、背背提纲要点。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读,让原本高雅的阅读变得功利十足。

(二)浅文本阅读。有些学生阅读经典时,急于追求情节,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种缺乏深刻感悟和体验的阅读,在阅读结束合上书后,就像灯火熄灭一样,什么也没有了。

(三)娱乐化阅读。据权威调查显示:八成中学生冷落名著,而对于像《论语》、《三字经》这样的传统文化经典只有10%的学生表示自己接触过。他们觉得完整版的经典读起来又累又没意思,而“戏说”、“大话”以及简本读物成为他们的首选,他们把阅读当作娱乐消遣,以获得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规定了初中阶段必须阅读的10部名著,但实际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天,10部名著都没能认真完整地读下来,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缺失和遗憾。因此,引领学生阅读经典,让学生经典同行,应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觉悟和使命。

首先,教师要有阅读经典的热情。

阅读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语文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因为经典阅读不仅能提升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还能让教师形成个性化、诗意化、充满灵气的教学风格。因此,语文教师要有阅读经典的觉悟和热情,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自己首先必须完整反复地阅读;不仅如此,语文教师经典阅读方面更应该拥有“一杯水”、“一盆水”,甚至是“长流水”。惟有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思接千载、神采飞扬,才能让课堂闪现文学的光彩,让学生感受经典精彩,激起学生的共鸣,点燃学生阅读经典的火花和热情。

其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她直接决定了阅读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精美文章的阅读向课外经典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如,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放映《骆驼祥子》中与文本有关的精彩片段,一方面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感悟课文,让学生深切感受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痛苦感受和煎熬,再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骆驼祥子》,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原著。也可以抓住影视热播等契机,有效地促进经典阅读,如,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并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原著;此外,还可以通过介绍作家的趣闻轶事、文学典故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第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一是读写结合。培根对阅读曾打过一个精当的比喻: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只聪明的“蚂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时,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精彩段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让学生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表达技巧上的收获。二是读思结合。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读书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读又思,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甚至辩论,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理想境界。三是“攻读”。不少经典尤其是外国经典学生来说,在阅读方面的确很有难度,一些学生畏难罢读,知难而退。作家王蒙认为学生最好读点费劲的书,因为费劲读下来的书,往往是最有趣的,也是最有收获的。一个真正想要学知识、长智慧的人,必然要经过阅读中的难读、难懂的解答才能真正有进步。教师要鼓励、帮助学生踮起脚尖“够一够”,让学生感受“啃书”的苦乐滋味,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收获美不胜收的风光。

第四,营造书香四溢的阅读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语文练习做得太多,会影响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读写写的实践,而不是让学生陷于题海。语文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学生,还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增加学生朗读的时间;课后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实践证明:教师学生共读,并及时与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进行心灵的对话,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和督促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共读,合力打造“阅读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阅读经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如:办好手抄报、板报、校园文学期刊,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经典片段朗诵比赛、话剧演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精彩感受经典的熏陶和魅力。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我们引领孩子们阅读经典、回归经典、亲近经典,就是要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保持与经典、与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充满诗情、充满灵性、充满浪漫,诗意地栖居于人类的精神家园。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