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儿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笔者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护理,发现并提出问题,查询最佳证据并验证相关资料,再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发热 降温。

[Abstract] We applied evidence based nur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discovered and asked questions,inquired about the best evidence and confirmed related datum,then formulate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ga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hildren,thus enhanced pati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ursing.

[Key words] evidence based nursing;fever;cooling。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 就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是指护理人员审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原则,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又最佳护理。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发热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为了在发热护理中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笔者从2006年起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发热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发现并提出问题。

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和满意度调查,收集并分析家属反馈意见,发现工作中存在两个常见问题:(1)家属认为测量体温(特别是肛温)会干扰患儿休息,不利于疾病恢复。(2)服用退热药半小时后复测体温下降不明显,家属不满意。针对患儿家属的意见,结合临床工作中出现的疑惑,提出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腋温肛温的相关性如何?其差异值为多少?(2)对于感染性发热,哪种降温措施效果最佳?(3)运用不同的降温措施后何时显效?

2 查询。

最佳证据并验证相关资料分别以“发热”、“体温”、“退热”等关键词从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上共查询得相关文献89篇,依据论文的科学性,结合我们工作实践和患儿实际情况,评价文献,最后得出结论。

3 护理干预。

3.1 关于腋温肛温的相关性及其差异值 临床上一直以来执行的标准是腋温比口温低0.3 ℃~0.5 ℃,而肛温比口温高0.3 ℃~0.5 ℃,按此推理腋温肛温低0.6 ℃~1.0 ℃。吕小玲等对175例新生儿调查得出其腋下温度(36.74±0.52) ℃,肛门温度(37.02±0.44 ) ℃。李荷君通过对100例新生儿调查显示,按正规操作,新生儿肛温腋温差异无显著性。而吴德杏对997例婴幼儿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测量肛温腋温,依据肛温高低显示,高热时肛温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19±0.13) ℃;中等热时肛温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33±0.12) ℃;低热时肛温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44±0.16) ℃;不发热肛温腋温的平均差值在(0.54±0.12) ℃。通过笔者临床实践证实,当外界温度在25 ℃以上、患儿高热时,肛温腋温相差在0.3 ℃以下;低至中等热时,相差在0.3 ℃~0.5 ℃。而如果外界温度在25 ℃以下时,体表温度较低,加上穿衣多,影响上肢夹紧形成密闭腋腔,致使肛温腋温相差较大且不固定。对此,笔者在临床上采取以下措施:(1)调节中央空调,保持室温在25 ℃左右。(2)与家属沟通,讲解测量肛温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3)灵活采取不同的测温方法。患儿睡觉时,穿衣较少,为避免刺激患儿,预测腋温,根据体温越高差值越小的原则,酌情加0.3 ℃~0.5 ℃。而当患儿清醒时,上肢不停活动,难以固定,则尽量说服其测量肛温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