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职业球员学技术第一回]中乙球员有钱吗

从这一期杂志起,我们会开设一个全新的栏目,详细解读优秀职业选手技术动作,发现其中的共性。

以便每一个网球爱好者将其应用到学习网球的过程中,让我们拥有与职业选手同样优秀技术,使我们在比赛中更有竞争性。

如何向职业球员技术?      我们经常被世界优秀选手那优美又极具攻击性的技术所折服,同时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同样优秀技术动作

可是很多业余球员都只是通过电视模仿一些明星的动作,来学习和提高网球技术的。

优秀选手那么多我们究竟应该学习哪一位选手动作呢?为什么技术问题总是困扰业余选手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为什么错误的技术动作总是使我们受伤?通过模仿自学我们能学到正确的网球技术动作吗?我在原地击球技术动作很好但为什么一开始对打或是比赛时整个动作就一塌糊涂了?我们应该学习和模仿什么样的技术?我相信这些问题是绝大多数业余网球爱好者以及一些专业青少年选手经常遇到的困惑,也阻碍着我们进一步体会网球这一极富魅力的运动。

因此从这一期杂志起,我们会开设一个全新的栏目,详细解读优秀职业选手技术动作,发现其中的共性。

以便每一个网球爱好者将其应用到学习网球的过程中,让我们拥有与职业选手同样优秀技术,使我们在比赛中更有竞争性。

网球运动有几个主要属性:第一技术主导,即技术网球运动中处于主导作用;第二隔网,即没有身体接触;第三对抗,即两个人运用技术以及各项能力战胜对手。

可以看出技术网球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其实模仿是人们学习一项运动技能很重要的手段。

但是由于学习方法的错误却往往导致事倍功半,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高速影像资料学习,例如电视直播,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看清整个技术动作,往往只能看到动作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

2.模仿学习以后没有观看自己的动作

模仿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要能通过视频或镜子看到自己的动作,从而和优秀选手动作进行对比,找出差异进行改正。

3.模仿技术动作时过多地关注于选手的个性化动作,而忽视了优秀选手技术之间存在的共性。

其实这些共性才是需要我们真正学习和模仿的,因为这些共性往往都是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适合于所有人的。

4.技术的学习过于单一和孤立,不能很好地和实际战术以及比赛相结合。

在20至30年前世界网球教学是以技术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只有在完全掌握技术之后才开展战术、战略、以及打法方面的练习。

但是近10来,世界网球教学逐步过渡到以实战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即通过教学迅速掌握对打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存在的技术问题并逐步完善提高。

我们的论述也正是出于此目的,很多业余选手已经具有一定对抗能力和比赛能力,需要进一步通过和优秀职业选手技术动作共性的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握拍      通常来说正手握拍方式一般有5种:大陆式正手、东方式正手、半西方式正手、西方式正手、混合式正手

相信大家对于这些握拍都已有所了解,我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不同的选手根据打法以及站位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握拍方式,你所使用的握拍方式将直接决定了你通常击球点应该在什么样的高度

大陆式正手击球点相对靠后,在膝关节到腰以下的高度击球;   东方式正手击球点相对于大陆式更靠前,在腰高的高度击球;   半西方式正手击球点相对于东方式更靠前,在腰以上到肩部高度击球;   西方式正手击球点相对于半西方式更靠前,肩部上下的高度击球

还有一种是像费德勒、达维登科这些选手站位离底线很近,并且尽可能在上升期击球,他们的击球点通常在腰高到肩高的高度

他们的握拍在半西方式正手和东方式正手之间,这也是我想向业余球员以及青少年选手推荐的一种握拍。

它的优点是击球时整个手掌有效支撑在球拍后面,同时拥有东方式握拍和半西方式握拍的优点。

准备动作      准备动作的第一步是转体,即侧向开始向球移动,包括腿部的转动以及躯干的转动。

准确的转体顺序是(下文均以右手持拍为例):1.右脚转动指向移动方向;2.髋部和肩部转动;3.左脚转动。

身体整体转动的过程中,左手应始终靠近或握住球拍。

根据身体距离球的远近,向球移动通常有两种基本启动步伐:一种是左脚直接发力蹬地移动,这种启动方式的速度快,适合近距离移动;另一种是右脚回撤后发力蹬地,这种启动方式的爆发力更强,适合远距离移动。

在到达击球点,来球落地时,整个转体动作必须完成,否则将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挥拍击球

完成转体的标准:左肩和左髋垂直于球网,非击球手离开球拍平行于底线,手臂完全向外伸直,双腿下蹲降低重心。

易犯错误:   1.来球移动时未及时转体

开始向球移动时,如果没有及时转动腿部和躯干,不但会影响横向移动的速度,还很容易造成来球落地时,转体动作的幅度不足。

2.左手指向来球。

这样做也很容易导致球员在准备动作阶段转体不足,身体打开过早,从而在击球时很难充分发挥身体转动产生的力量。

引拍      到底什么样的正手引拍轨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是常常困惑大多数业余球员以及青少年选手的问题,因为我们很难从职业选手中看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引拍轨迹。

我认为现在比较理想的引拍轨迹是:沿着一个弧线行进完成引拍

随着器材水准和球员能力的不断提高,比赛中网球的旋转更强了,球的弹跳也就变得越来越高。

相比直线引拍,弧线引拍能够更好地应对高球。

通常来说,我们建议引拍的最高高度为持拍手的高度略高于肩的位置即可。

那么引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当整个肩部的转动基本完成(垂直于球网),左手臂挟住拍喉开始引拍

引拍结束的标志则是球拍降到略低于来球的高度

引拍结束时,击球手臂通常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像纳达尔一样整个肘关节完全伸直;第二种更为普遍,我们通常称之为双弯曲状态,即像德约科维奇,穆雷等人肘关节和手腕都是弯曲的。

但是两者共同点是手腕向后弯曲,相对来说,双弯曲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女子职业选手引拍往往会超越右肩的位置,处于身体左侧,而男子职业选手的整个后挥过程都是在身体右侧完成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比如海宁的整个引拍动作就和男子选手很相似。

女子职业选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更大幅度的引拍可以增加她们的击球力量,但对于业余球员和青少年选手来说,大幅度的引拍极易导致击球点偏晚。

易犯错误:   1.引拍过早。

教练通常会告诉学员要早拉拍,但如果只关注引拍而导致双手早早分开的话,转体常常会不充分。

2.引拍太晚。

引拍太晚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来球落地时,转体引拍动作还 没有完成,这样极易引发击球点偏晚的问题。

3.引拍幅度过大。

引拍幅度过大同样会导致击球点偏晚,击球时更像是切削球面不是抽击球

4.引拍高度不足。

主要因为没有采用弧线引拍,简单地直线引拍,遇到弹跳高的球就很难有效地击球了。

击球点      击球点是否稳定是判断一个选手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优秀职业球员正手击球点相对稳定在一个区间内。

而对于业余选手和青少年选手来说击球点误差范围就比较大了,显得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离身体太近或者离身体太远的情况。

更为常见的击球点问题则是,击球点太晚。

大家可以用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来检查自己的击球点,不论是什么站位什么握拍的击球击球瞬间肘关节都应该处在身体的前方。

如果使用的是关闭式站位击球击球点应该在前脚的前方,转而在使用开放式站位时击球臂与身体的相对位置应与关闭式时是相同的。

另外,击球时的身体仍然侧向对球网也是造成击球点晚的主要原因。

击球点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把球拍摆在正确的击球点,然后让同伴手抛球来完成挥拍进行改正。

易犯错误:   1.击球点偏晚。

这是在业余球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遇到这个问题时就应该在击球时反复提醒自己:击球瞬间身体要完全转正,同时将肘关节控制在身体前方。

2.击球点不稳定。

忽远忽近、忽高忽低的击球点也是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将手靠在腰上,练习抓抛来的球进行纠正。

随挥      在随挥方面,大多数业余选手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随挥不充分。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业余选手只是看到优秀职业选手在结束时击球手臂的位置。

却没有真正注意到随挥的关键点:首先随挥要充分,击球击球臂继续向前充分伸展,这是把球打深很重要的步骤;其次是随挥高度,通常来说持拍手要随挥到与眼睛齐平的高度,然后再根据击球的不同情况,将球拍收到相应的高度(肩高、腰高,头顶随挥等);再次是击球结束时,右肩对向击球的目标,身体充分回转。

易犯错误:   1.随挥前送不足。

很多人随挥时只是转动小臂。

没有充分前送肘关节,这样会造成回球的深度有所欠缺。

2.肘关节高度不够。

随挥时,持拍手臂肘关节与上身的夹角至少要少达到90度,这样才能保证持拍手随挥到眼睛的高度

否则,回球深度和高度都会有所欠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