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与构想

[论文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体系 设置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医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人文教育理念不尽突出,教育部门主导思想不尽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应明确加强医学人文科学教育的宏观方向,以此构建医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加大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交叉课程的比重,重视发展实际工作所需综合人文技能的学科建设等系列方式推动人文课程体系的建立。

一、目前医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医学课程体系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设置医学人文课程的意识淡漠,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师资力量薄弱,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差,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都影响着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体系设置人文教育理念不尽突出   我国现有医学教育重心在于注重医学科学教育,而忽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

具体课程体系设置中匮乏医学科学与相关人文科学交叉课程,更无融合医学科学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

由于公民素养及医师职业素养塑造功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实际教学中“重科学,轻人文”现象。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人文教育课程比重偏少,(低于10%,西方发达国家中同类课程约占25%)且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重度缺乏医学科学人文科学交叉型的融合课程

(二)相关教育部门主导思想不尽明确   目前,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与校方对于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重要性的态度不尽明确,教学评价手段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并极少融入人文教育评价指标。

作为人文教育的官方主导因素,其推进力度并不强,难以适应在公民社会中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相一致的医学人文教育需求,从长远说对医学生自身以及对医疗体系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某些不良社会意识导致部分医学人文观念淡化   以追求功利代替对医师职业精神的追寻。

形成职业自我约束意识的相应机制薄弱,高度的医师职业认同感并未得以建立。

医师应有的职业自信心,自豪感与责任感隐没在对于功利的追求与各种不良社会意识的影响之中。

医学人文教育具备树立医学生高度的医学人文观念,丰富社会文化知识,全面认识医学的自然学科属性与社会人文属性关系的功能。

培养医学道德情感,规范医学道德行为理应成为人文课程体系设置的着眼点,从而构建医学人文素养,发展临床综合技能,培养公民意识与规范的医师职业意识。

医学生的职业成长建立在融合临床技能与发展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之上,掌握和谐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建立人本主义的医疗态度也应成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本质追求。

(四)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匮乏具有医学专业背景与人文教育背景的复合型教师。

在针对性培训与进修缺乏的情况下,造成部分教师医学课程授课相对单调,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缺乏吸引力。

现阶段,缺乏跨医学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结构的教师问题已经成为阻滞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一客观障碍。

二、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宏观方向探讨   医学院校需根据人才培养实际目标,在未来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宏观理念方面,明确加强人文科学教育,以构筑医学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环境,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结构

力争创造医学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课程相互包容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对医学生施加的强大意识塑造功能。

基于我国现有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科学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功能的现状,课程设置中应逐步构建医学专业类课程人文科学课程共同组成的课程体系,加大医学科学人文科学交叉课程的比重,加大医学专业课程医学人文类型信息的交叉使用量,并逐步发展一系列此类型核心课程

在这一大趋势下,尽快探索系统化的人文课程教育手段已成为当务之需,并且应使其体系化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体系化的教学方式成为深入推进人文教育理念,打破阻碍人文精神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与拓展医学人文教育内涵的内在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整体人文理念的进步,为医科院校有效融合大学的科学精神与大学的人文精神提供理论与方式探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