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2008年12月21日,教育部规定的全国50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体验了大学英语四级机考的试点考试,机考的最大变革就是题型的设计和题材的选择。

听力部分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0%,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综合听力又包含单项选择、听写、跟读、结构以及写作五大题型。

对考生听说能力的考查,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必将掀起一次中国英语高等教育改革的风暴。

2007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主张把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学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能力培养的重点从阅读理解转向了听说,并对用计算机网络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寄予厚望。

教学要求》实施以来,各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学生听说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

部分学生语音基础差,发音不准确。

②计算机网络教学经济成本高,③学生的网上自学难以落实。

教学中的小组讨论难以开展,讨论被少数听说能力强的学生“垄断发言”而不少学生成了旁观者,学生参与度低。

学生的口语实际上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达不到交流的效果。

④有些听说教学中使用的资料过于琐碎庞杂,不是英语的“核心语言”。

⑤双语教学超越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搞得专业课和英语课两头没着落。

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是以应试为目的,偏离大学英语课通识教育的宗旨。

⑥   学生的语音问题   不少教师发现现在的大学新生不懂基本的语音规则,有的学生甚至认不全国际音标,发音不标准而且难纠正。

这些问题与初中阶段取消系统的音标教学有很大关系,也与基础教育的教师水平和教学环境有关。

目前流行的小学和初中教材强调在对话和短文中认识和理解单词,系统的语音规则被当做语法知识给删掉了。

另外,课文中的生词及其音标不再出现在课文后,而是全部放在课本最后的总词汇表中。

这就造成学生缺乏系统的音标认知,查看生词读音又不方便,许多单词读音不正确。

清华大学的程慕胜、吕中舌教授发现一旦学生形成错误的发音习惯,教师纠正起来是相当费力的。

语音知识是发展听说能力的基础,许多专家认为本该在初中就解决好这个问题。

这本不是大学教学任务,而且大学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去做这件事。

针对学生的语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解决:挑选本校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经过简单的教学培训后去给大学新生上语音课。

如果本校无英语专业,选拔口语好的其他专业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去上语音课。

上课应以小班形式授课,保证每位新生能听清讲课者的发音。

这种办法的可行性在于: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研究生和本科生可以胜任。

2.通常口语好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比例约为5%~7%,英语专业的大多数口语都不错。

排除一些不宜教学的,可充当讲课者的人手仍然是充足的。

一个人教二三十个或五六十个新生(分成两个班)是可行的。

况且大学新生中有些人口语好,不用上这种课。

3.教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践机会,他们通常会乐意接受的。

这种方法可能会遇到一些如授课者经验不足、授课缺少教室等困难,但也能够克服。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部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教学,本想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

但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设施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据笔者在西安三所高校的调查,学生每周在学校机房和语音室学习时间只有两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就需付费上机或者使用自己的计算机。

而购买两三千元的电脑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不足20%,有些宿舍连一台电脑也没有。

在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英语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使教师实施课堂统一教学的难度加大。

⑦   针对上述现象,有必要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优势。

传统的朗读背诵仍是提高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出声朗读有利于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发展。

如果对材料能倒背如流,通常对它的听说就不必担心了。

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琢磨怎样去说它。

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学习习惯。

加强学校调频广播的使用率。

学校调频广播的使用多用于各种考试,笔者认为可以全天都开通英语调频广播,邻近的大学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多设几个英语频道。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多套听力材料和语速不同的录音磁带。

特别注意要给学生留够跟着磁带朗读的时间。

即使是同一份听力资料,也可以完成多方面的训练。

具体教学步骤是:第一步,要求学生慢速跟读,注意重点词汇的发音正确;第二步,要求学生快速跟读,注意整个句子的流畅性;第三步,要求学生在跟读中注意讲话者的语气和节奏;第四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背诵听力材料;第五步,要求学生模仿此材料自己动手写一篇并朗读和背诵。

这种同一份材料的反复练习,看起来枯燥无味,实际上由于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的重点是不断提高的,因而使学生受益匪浅。

小组讨论中的问题   许多教师都采用过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法本身来讲,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基本技能,启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自主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组织协作能力,培养其学术民主精神。

但从教学的效果看往往并不理想,原因是1.许多学生对用英语讨论和发言有畏难心理,真正积极参与的只是少数英语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只是听,达不到使学生听说能力普遍提高的目的;2.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抓不住中心主题,造成“跑题”或者“乱抬杠”;3.各小组内部讨论中遇到的难题不能及时反映给教师来解决;4.小组讨论课往往比较费时,教师难以控制教学时间。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一些循序渐进的措施,如由带稿发言向脱稿发言逐渐过渡。

先允许学生带着写有发言内容的稿件,随后允许他们带发言提纲,再往后只允许写几个关键词,最后过渡到完全脱稿发言

规定小组发言代表由组员轮流担任,鼓励听说能力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勇敢发言,给他们在发言过程中予以指导提示。

限定发言时间,及时纠正跑题现象。

及时总结和处理小组讨论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教材选择问题   周流溪教授认为一些英语听说教材里有些内容并不是英语的“核心语言”。

什么是核心语言呢?它体现于通用的发音、基本词汇、基本语法,连带一些基本的交际项目规范。

口语和书面语相比显得更灵活更丰富,但是没有书面语那样严谨和规范,因此口语有时显得杂乱和更容易随时间变化。

在教材选用过程中不能盲目跟着“流行语”跑。

英语中的同义词学得太多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茫然和混乱。

关于英美国家社交礼仪中的忌讳问题,杨治中教授认为:忌讳当然有,但不要把忌讳神秘化。

忌讳取决于人际关系。

关系好了,忌讳就少。

西方和我们是大同小异。

⑧杨教授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理解交际问题的新思路。

因此,选择教材要注重是讲授核心语言的、实用性强的、语言精练的、有趣味性的。

另外,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最好还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四级机考明确了教学重点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转向培养听说能力,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当前听说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学生语音基础差、计算机教学经济成本高、学生自主学习难落实、小组讨论难开展等问题。

本文在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后提出了一些对策:以研究生和英语专业本科生辅助教学来解决小班教学的师资不足问题;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有效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朗读、背诵和口笔并用等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双语教学要量力而行。

注释:   ①张尧学:《英语教改重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教育报》,2008―11―21。

②包天仁:《程慕胜、吕中舌教授访谈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2),2008―11―13   ③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④杜鹃、孙晓朝:《翻译教学课程BBS对学习学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基于学习者反馈调查的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

⑤周流溪:《英语学习应该有所作为》,《大学英语》,2003(10)。

⑥冯玉柱:《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七年之回顾》,《外语界》,1994(4)。

⑦吴特青主编:《中外著名教学法述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8)。

⑧包天仁:《杨治中教授访谈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8)。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外语系)   编校:施 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