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集装箱港口民营化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集装箱港口民营化必要性现状   [论文摘要]现代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使得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港口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应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等发展趋势的需要,集装箱港口发展呈现出深水化、功能多样化、运营高科技化及产业国际化的特点,民营化成为集装箱港口发展的最新趋势。

本文主要分析了福建集装箱港口民营化必要性与现状,并阐述了今后民营化过程中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福建集装箱港口民营化必要性      港口民营化始于英国,目前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福建集装箱港口码头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泉州港跻身全国百强等,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民营化提上了日程。

(一)港口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在福建港口发展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包括码头港口之间过度竞争的问题,都出在产业结构方面,如果由民间投资,地区之间的竞争、过度竞争,都会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国有资本从集装箱码头退出,可以集中力量建设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国外资本的进入,可以对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福建集装箱港口的地区结构也需要调整,以形成干线港和支线港合理分工的机制,而不是盲目的都去争干线港。

(二)港口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目前福建的公用码头呈现超负荷运转态势,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不足,区域港口间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福建港口业目前的吞吐能力看,结构性总供给不足依然是主要特征。

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85%以上依靠海运完成,目前福建沿海港口运输货物集装箱化率已达到65%,但实际福建集装箱设计能力与实际吞吐量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巨大的需求缺口仍然存在,并突出的体现在一些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上。

(三)港口集疏运网络不完善   全球经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要求集装箱港口经营由独立、单一运作向大型、高效、综合物流方向发展,这需要包括码头、仓储、各类运输经营者等参与的庞大的集疏运网络体系的有机互联,而福建目前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亟需改善。

(四)港口功能不完善   福建港口产业里,除了装卸、仓储等直接产业以外,还有相关产业,如临港产业和物流业,正是这些相关产业决定了福建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潜力,但现阶段,福建港口相关产业规模较小,港口功能多样化发展的还不尽充分。

二、福建集装箱港口民营化的现状      SCT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高效率的作业水平、优质的服务、不断增长的业绩,受到各方的广泛肯定,从而掀起了国外资本投资中国港口业的高潮,厦门港、福州港等都在港口民营化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目前附件内集装箱码头存在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的参股情况。

如民间资本投资福州的江阴集装箱码头集装箱泊位数5个,设计规模150万TEU。

迄今为止,福建约半数集装箱码头都不同程度的实行了民营化,2006年福建投资约54亿元开发东南沿海港口群,这些都可以看出福建集装箱港口民营化呈现出一派繁荣状态。

具体来说,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福建集装箱港口主要是通过合资的形式实现民营化的,而且一般都是中方控股50%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之前政策的限制,后来取消了对外商投资港口比例的限制,此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由外方控股的集装箱港口

(二)福建政府从审批上有效控制外资进入可能形成的垄断。

福建对外商(含港商)投资集装箱港口业采取鼓励政策,开放度逐渐扩大,但考虑港口长远发展的需要,福建政府通过审批等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外资进入可能形成的垄断。

(三)福建民营化后的集装箱港口服务采取自由定价的模式,价格普遍比国有港口企业高。

我国国有港口企业是按照交通部制定的费率水平定价的,同其他国家的港口费收相比,这个费率水平是相当低的;而民营化后的集装箱港口是可以自由定价的,必须弥补相对高昂的成本,如高昂的土地转让价以及外方员工较高的工资水平等,其良好、高效的服务为其较高的定价提供了保证。

(四)福建民营化后的集装箱港口的指泊权仍然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

虽由国有的码头经营者、全球知名码头经营者和国际著名的船公司多方参与,在投资主体上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架构,但是经营上还是由国有企业统一管理,指泊权也由其统一调控。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