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咀嚼效能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12~18周岁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与矫治后1年咀嚼效能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河北省口腔医院正畸门诊12~18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31例,其中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16例、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

采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吸光度法分别测量安氏Ⅱ、Ⅲ类患者矫治前与矫治后1年的吸光度值,统计并比较结果。

结果 安氏Ⅱ类患者矫治前的吸光度值为(0.990±0.108),矫治后的吸光度值为(1.040±0.102),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错(牙合);吸光度法;咀嚼效能正畸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8(c)—0132—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masticatory efficiency of 12—18 years old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and Ⅲ malocclusion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1 year.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0, in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31 12—18 years old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Ⅱ and Ⅲ malocclusion were selected, 16 patients were Angle class Ⅱ, 15 patients were Angle class Ⅲ. The absorbance values of Angle class Ⅱ and Ⅲ malocclusion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1 year were measured by using grating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s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absorbance values of Angle class Ⅱ patients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as (0.990±0.108), and those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as (1.040±0.102), those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1.2 实验仪器及材料   托盘天平,上海楚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100 g教学天平JP—100A,性能指标应符合GB/T4168—92的有关规定,并符合JY0001—2003《教学仪器一般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紫外光分光光度仪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的722型紫外光分光光度仪。

量杯,1000 mL两个,50 mL两个。

玻璃棒、滤纸、移液管、蒸馏水、颗粒大小均匀的干燥花生米(若干)。

1.3 矫治标准   面型与矫治前相比较有所改善,且前牙具有正常的覆合覆盖,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磨牙呈中性或者基本中性。

1.4 咀嚼物悬浊液吸光度值的测定   使用722型紫外光分光光度仪,以其可见光对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前与矫治后1年咀嚼的花生米的悬浊液进行测定。

咀嚼物的颗粒越小,悬浊度越高,测得的悬浊液的吸光度值读数就越大,咀嚼效率就越高;咀嚼物的颗粒越大,悬浊度越低,测得悬浊液的吸光度值读数就小,咀嚼效率就越低。

具体测定步骤:①使用备好的722型分光光度仪,将其接通电源,调节波长于590 nm处,并预热20 min。

②将受试者口中用蒸馏水含漱干净,并反复多次含漱,以尽量去除口内残留的食物残渣。

③用天平准确称重颗粒大小均匀的花生米,每次5 g,利用自封袋封好。

给受试者测试时,每人1袋,充分咀嚼30 s后吐在1000 mL的量杯里,并反复多次漱口,直至口内无任何食物残留为止,用蒸馏水将受试者吐出的咀嚼物稀释到1000 mL,玻璃棒充分搅拌1 min,之后静置2 min。

④参照文献[1]所报道的吸光度法进行受试者咀嚼物稀释后的悬浊液吸光度值的测定,用吸管吸取量杯中上1/3处的悬浊液,每次7 mL,取出3份分别放入3个比色皿中,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置于分光光度计光路中进行比色,将3次所测得的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   研究测定6类错(牙合患者咀嚼效率后结果表明,锁(牙合)的咀嚼效率最低,开(牙合)次之,均明显低于正常(牙合)的咀嚼效率

周彦恒等[5]研究,女性安氏Ⅲ类骨性畸形咀嚼效能是正常者咀嚼效能的61%,男性安氏Ⅲ类骨性畸形咀嚼效能仅为正常者咀嚼效能的56%,认为与(牙合)干扰有很大关系。

吕雪芹等[6]测定正常(牙合)和错(牙合畸形咀嚼效能研究,认为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高于错(牙合畸形者。

关于正常(牙合)和错(牙合畸形患者咀嚼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错(牙合畸形患者咀嚼效率低于正常(牙合)者。

认为这与上下颌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系。

刘鸿翎等[7]研究发现青少年女性中上颌前突和拥挤的咀嚼效能高于正常(牙合)的咀嚼效能

还有学者认为,(牙合)干扰引起的咀嚼效能降低,是口颌系统适应性保护性作用的结果。

3.4 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前后咀嚼效率的变化   牙和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程度是影响合力大小的直接因素之一,将直接对咀嚼效能产生影响。

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结束后,随着口内牙齿位置的变化,牙周组织所承受的压力重新分布,牙周支持组织需要重新适应和改建;另一方面,新的颌型的建立,对咀嚼运动具有明显影响,包括肌肉、神经、关节等各因素的影响。

机体要适应这种改变必须需要一定的时间,正畸矫治后时间越长,机体越能适应这种改变,咀嚼效能改善越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间与治疗后咀嚼效能呈正相关,治疗结束时间越长,错(牙合畸形患者咀嚼效能矫治前改善越明显,直到机体完全适应了这种改变,咀嚼效率可能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3.5 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咀嚼效率的相关研究   刘鸿翎[8]在研究测定不同错(牙合)类型患者咀嚼效率后表明,对于前牙反(牙合)、上颌前突、拥挤这3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后刚刚拆除矫治器后测定咀嚼效能均较矫治前低,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咀嚼效能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前突矫治前后咀嚼效能有统计学意义,拥挤矫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后刚刚拆除矫治器时,口内牙齿移位到新的位置,此时虽然前后牙排列、上下牙齿(牙合)关系较矫治前有所改善,但矫正到新的位置的牙列由于牙周组织、骨小梁等改建尚未完成,没有建立新的咬合平衡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矫治后的咀嚼效率矫治前反而降低,与矫治前相比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正畸治疗使咀嚼效能降低,正如作者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矫治牙的保持稳定,牙周组织的稳定,一年后,错(牙合畸形矫治咀嚼效能明显高于矫治前的咀嚼效能

Pancherz等[9]在1982年报道了男性安氏Ⅱ类Ⅰ类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效率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12~18年龄段内,不论性别,在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包括无修复、创伤、手术史;无牙体、牙周异常;无明显的关节症状,无关节疼痛、弹响及压痛;无夜磨牙、紧咬牙、偏侧咀嚼习惯)的情况下,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宋兆峻,叶秀芬,宁丽,等.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研究[J].口腔医学,1988,8(3):70.   [2] 张运明,时毅,张月兰,等.正畸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1):96—98.   [3] 张跃荣,李勇,刘通,等.口腔咀嚼效率与相关因素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3):227—231.   [4] Haggman—Henrikson B,Eriksson PO. Head movements during chewing: Relation to size and texture of bolus [J].J Dent Res,2004,83(3):864—867.   [5] 周彦恒,傅民魁.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咀嚼运动的肌电变化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1995,11(2):113—115.   [6] 吕雪芹,许建辉,朱玲,等.吸光度法测量50例咀嚼效能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2):305—307.   [7] 刘鸿翎,魏福利.重量法测量121例正常错合咀嚼效能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6):841—844.   [8] 刘鸿翎.错合矫治前后咀嚼效率的对比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1(6):583—584.   [9] Pancherz H,Anehus—Pancherz M.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bit jumping with the Herbst appliance on the masticatory system:a function analysis of treated class Ⅱ malocclusion [J]. Eur J Orthod,1982,4(1):37—44.   [10] 周彦恒,傅民魁.成人骨性三类错合咀嚼效能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2):72.   [11] 梁晓菲,李秋红.牙周病与正畸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393—399.   [12] 于绍冰,刘余聪,孙婧婧,等.一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5,22(2):118—120..   [13] 史学明,郭婧芳,刘晓红,等.Ⅲ类替牙期反(牙合)预后诊断指标的筛选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2):216—218   [14] 王丽.伴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50—151   [15] 汪伟材.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92—93.   [16] 熊培颖,梁海,蔡旭贞,等.正畸治疗导致上颌第二磨牙颊侧倾斜萌出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1349—1351.   [17] 王旭,王锐,王健,等.成人错(牙合畸形个性化舌侧矫治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63—165.   [18] 黄跃,张海亮.父母对青少年正畸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0(1):129—131.   [19] 叶庆,曹丽珍,夏毓财,等.青少年口腔正畸的依从性分析与干预效果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4):263—266.   [20] 王旭,吴承芳,李昀生,等.错(牙合畸形及其矫治与社会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6):162—165.   (收稿日期:2015—03—25 本文编辑:苏 畅)。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