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研究

[提要] 基于区域旅游分工合作中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分析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实施的优势条件和困难,并为武陵山片区今后的旅游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资源整合;市场开发协同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20日   一、引言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协同开发区域旅游合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合理的资源整合与有效的市场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有力保障。

武陵山片区主要包括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湖北恩土家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重庆黔江区及贵州铜仁在内71个县(市、区)。

片区内各地具有良好的旅游合作基础和发展潜力。

但由于同属一个地理区域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整合度不高,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

因此,从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协同开发探讨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的深化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的优势条件   (一)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优势互补或叠加效应。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优越,有利形成资源优势互补或叠加效应,区内集中了武隆喀斯特、梵净山、乌江等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凤凰古城、芙蓉镇、南方长城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土家族、白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内民俗风情独具特色,有土家族摆手舞、侗戏、思南花灯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区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物种类繁多。

(二)区位条件独特,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武陵山片区自古就有“全楚咽喉”与“黔滇门户”之称。

位于中原与西南地区的重要连接地带,武陵山片区不仅是我国中西结合部也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作为西进东出的重要缓冲地带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武陵山片区内区市县相邻相连,地缘交通相关性强,目前片区内基本形成“两环四横五纵”的以怀化、吉首、张家界、黔江、恩施、铜仁六中心城市为支点,以县(市)城为基本单元的空间发展格局。

航空方面,有张家界荷花机场、恩施机场、怀化芷江机场、铜仁大兴机场以及黔江武陵山机场等。

水运方面长江、乌江、澧水等重要水域均可通航,同时区域内的断头路正在连通,独特的区位条件和立体交通枢纽的不断完善,为武陵山片区地区旅游发展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良好的政策环境,旅游扶贫政策推动。

武陵山片区是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区域

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

片区内各地共同面临着贫困程度深、发展底子薄的困难,也共同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致富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等政策优势,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旅游业成为片区扶贫开发中最容易撬动的“支点”。

各级政府重视区域旅游发展,同时多项开发政策、民族政策、扶贫政策重叠覆盖,为片区旅游发展在项目建设、金融信贷的多个方面带来了机遇。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效应逐步凸显。

经过长期的发展武陵山片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区通达度不断改善,各地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景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武陵山片区核心地区,2016年,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到了各地GDP的22%以上,旅游业逐渐成为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擎。

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的困难   (一)行政区空间分割,生产要素流通受阻。

武陵山区包含四省(市)交界地区,行政?^划上不属于任何一个独立的省(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区域内部旅游资源跨区整合的复杂性。

不同地区发展程度、利益诉求不同,难以达成跨区域横向合作。

尽管各个地区都有合作共赢发展的愿望,但长期来,许多合作的形式多于内容,务虚多于务实,没有实际形成资源协同开发资源共享。

地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同质化开发使片区旅游资源开发不尽合理。

(二)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能够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繁荣。

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起点低,分布着数十个国家级贫困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均GDP仍然偏低。

一定程度上成为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

同时区内旅游产业聚集程度差距较大,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张家界、湘西州旅游收入区位商在地区内较高,黔江区、恩施州、怀化市处于较低位置。

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加大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协调难度。

(三)客源市场单一,内耗竞争严重。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但由于同属一个地理系统,资源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规划导致区内旅游产品低水平同构、重复开发现象存在。

产品雷同,争夺客源与市场进一步阻碍了宣传合力的形成,造成了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浪费了旅游资源

四、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市场协同开发对策   (一)塑造武陵山片区旅游主题形象,建立跨行政区旅游营销联盟。

武陵山片区各地旅游品牌建设应突出各地旅游体验和特色,以增强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

武陵山区域创建旅游品牌要突出区域差异性,同时通过形象整合,形成互补,统一于大武陵旅游品牌之下。

不同的市场群体有不同的市场需求,根据武陵山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的特征可以进行品牌形象定位。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通过不同的整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根据不同的品牌诉求创建、整合品牌,打破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限制,建立跨行政区旅游营销联盟形成营销合力,塑造大武陵旅游品牌。

(二)旅游资源整合,优化产品结构。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整合需要在市场协同开发策略指导下,因地制宜地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为旅游产品整体营销打下基础。

目前,武陵山片区仍然以单一的自然观光型旅游为主,而科考、探险、度假等重游率较大,消费较高的产品较少。

旅游产品结构也应避免雷同,要在合理的规划下形成突出各旅游景点优势的产品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多元化趋势和各景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特征逐渐完善区内旅游资源观光、度假、科考、探险的功能定位。

开发能够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系列组合,既有满足一般观光需求的优质产品也能够为高端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精加工的旅游产品。

同时,拓展旅游产品线的长度、深度、关联度,开发乡村休闲度假、少数民族风情、宗教文化、山地避暑等多样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选择性强的有效产品组合。

(三)发挥增长极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辐射扩散效应。

武陵山片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差距,张家界资源质量高,旅游发展较早,旅游竞争力最强,可以作为一级增长极,在不断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

恩施、怀化、吉首作为二级增长极对武汉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客源有较强吸引力,铜仁、黔江作为三级增长极对成渝经济圈及大西南地区形成辐射和扩散效应,加强增长极的培育,以点带面,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

(四)强化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武陵山片区各地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例如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因此在旅游?Y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凸显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文化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塑造不同景区间的差异。

人文资源开发上推出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从初级的旅游文化了解向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历史、民俗的旅游体验层面上提升,以“山水风光―民族文化”的形式挖掘资源潜力,提升旅游地吸引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洁,鲁芮妍,王换茹,尹华光.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3.   [2]苏洁,李军.基于竞合理论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   [3]于洁等.区域旅游产品的利益博弈及差异化实施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09.27.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