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理论解析与测度方法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企业购并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企业的现实价值,很少问津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实际上,真正决定企业购并得失的关键因素,并不是目标企业的现实价值,而是其潜在价值。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购并是一个等价公平交易,所以,如果投资者按照现实价值收购一个没有潜在价值目标企业,那么他只能收回其购并投资而不可能获利。如果绝大数企业购并都是无利可获之等价交换,那么,世界企业购并就不可能风起云涌和浪潮迭起。人们之所以会热衷于企业购并,就是因为这种投资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购并投资获利过程也就是挖掘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过程。企业购并投资要获得较高回报,就必须购买具有较大潜在价值目标企业目标企业潜在价值越大,购并投资回报就可能越高。测度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企业购并投资决策的基础与前提。只有科学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才有可能准确预测购并投资能否获利、以及能够获取多高的回报。因此,从理论上解析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基本特性、形成原因、决定因素以及实现前提,创立测度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技术与方法,不仅能够填补企业潜在价值理论研究空白,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购并决策水平。

一、 企业潜在价值解析      所谓目标企业,又称靶子企业,是指成为其他企业购并对象的企业。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指目标企业价值增值潜力。   与现实价值相比,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具有两大基本特性,即不确定性和隐蔽性。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不确定性,是指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价值。我们知道,企业现实价值是一种确定性价值。因为这种价值是根据企业现实盈利能力或预期收益评估出来的,并且表现为确定的市价总额或资产评估值。而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则是一种既有可能挖掘也有可能无法实现价值企业潜在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必要条件。挖掘实现企业潜在价值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足够的资金投入、管理效率的改善、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等。如果上述条件具备,企业潜在价值就有可能实现;否则,企业潜在价值则有可能永远处于隐性状态。   所谓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隐蔽性,是指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易发现与测度企业潜在价值不易发现与测度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潜在价值企业潜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企业潜在预期收益则是一种隐性收益。由于这种收益,既不是企业现有盈利能力的直接拓展,也不是企业现有市场表现的简单延伸,而是一种需要通过与其自身最优经营状态或与其它企业经营效率的比较才能发现与测算的收益,从而无法根据企业现有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直接估算出来。由于企业潜在价值具有特殊性质,所以其发现与评估需要运用特殊技术和方法。   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判别企业购并经济合理性的必要前提。一项企业购并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关键取决于这种购并投资能否实现机会成本最小化或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购并投资的回报小于其他投资,那么,投资者就应该选择其它投资而放弃企业购并;倘若购并某一企业的收益小于收购其它企业,那么,主并企业则应当收购其它企业而放弃对该企业购并。作为商业投资,收购目标企业必须获得回报。但是,企业购并投资能否获得回报以及能够获得多少回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大小。这是因为,企业购并投资是通过购买与整合目标企业来完成的。购买与整合目标企业获取投资回报的过程实际上是挖掘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过程。因此,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大小决定企业购并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购并一个没有潜在价值潜在价值很小的目标企业,其投资回报率必然很低,甚至不具有经济合理性。反之,收购一个潜在价值较大的目标企业,则有可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从而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由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是决定购并投资回报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发现与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可以预测购并投资回报率,而且能够判别企业购并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决定企业购并能否获利,而且制约企业购并溢价形成及其水平。所谓企业购并溢价,是指超过企业价值购并价款。从本质上说,企业购并溢价是挖掘实现企业潜在价值的期权价值。由于挖掘企业潜在价值可以获利,拥有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意味着获得了一种盈利机会,所以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并且本身具有价值目标企业在出售企业产权的同时,实际上也将挖掘自身潜在价值的权利让渡给了主并企业。由于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权利本身具有价值,所以目标企业让渡这种权力时,主并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这种对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购并溢价。从理论上说,主并企业进行股权收购,实际上是购买了两种价值:一是企业的现实价值,二是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期权价值。前者构成企业购并价款中的资产评估值或合理市价,后者则形成企业购并溢价。总之,目标企业潜在价值不仅是企业购并溢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且决定企业购并溢价水平高低。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潜在价值,关键要看该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一般来说,高效企业发展潜力较小,低效企业发展潜力较大。这是因为,经营效率低下,表明企业的资源利用或配置效率未达到应有水平。而一个企业没有获得应有业绩,则说明这个企业存在业绩改善的可能或空间,从而具有潜在价值。   衡量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主要尺度是效率指标。一般来说,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率低于行业平均或主并企业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企业资源未能获得有效利用;倘若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低于主并企业,则表明该企业具有购并潜在价值。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说明具有业绩改善的空间;而经营效率低于主并企业,则表明主并企业具有改进目标企业经营业绩的可能。目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一旦获得有效改善,那么购并对象的价值就会发生增值,从而企业潜在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企业经营业绩低下,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或经营规模,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其中,前者是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客观原因,后者则是导致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观因素。从客观原因来说,缺乏足够资金会造成企业投入不足,致使企业无法达到最佳经营规模,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缺少先进技术,则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创新,从而会使企业丧失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一般来说,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薄弱;而导致技术落后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就主观因素而言,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管理者无能,也有可能是由于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其中,管理者无能,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控或混乱。而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则会导致管理者侵吞公司财产、过度在职消费、以及工作不求上进。  挖掘实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通常需要具备以下前提:第一,购并双方必须存在效率差异。并且主并企业经营效率应该高于目标企业。如果购并双方不存在效率差异,那么就不存在通过购并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可能性。倘若主并企业经营效率等于或低于目标企业,那么,即使目标企业存在很大发展潜力,但主并企业也没有能力挖掘。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具有不可实现性;第二,主并企业必须具备挖掘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能够提供必要资金和技术,而且还应包括能够提供适用于目标企业的过剩管理能力。不能提供足够资金和技术,目标企业规模扩张和产品创新就无法实现;不能提供适用于目标企业的管理能力,目标企业管理落后状况就难以获得有效改善。同时,如果所提供的管理能力不是主并企业过剩的管理能力,那么,就有可能在提高目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会降低主并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无法提升兼并后联合企业的总体经营水平;第三,主并企业内部扩张受到诸多限制(如反垄断法、规模经济临界点、以及内部扩张成本较高等)。否则,主并企业过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就会用于内部扩张,而不会投入企业购并;第四,目标企业存在资源短缺或更换管理者的困难。否则,目标企业股东就会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或更换管理者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不会出售股权或资产。   由于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潜在预期收益的折现值,而潜在预期收益则是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产物,所以,可以通过测算企业增效和资源利用潜力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即效率比较法和资源利用法。      二、效率比较法      所谓效率比较法,是指通过测算购并效率改进收益以评估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假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潜在价值,关键要看其经营效率与行业和主并企业的比较。其中,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决定其潜在价值的大小。两者的差距越大,表明目标企业业绩改善空间或潜在价值越大。反之,其业绩改善空间或潜在价值则会越小;而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主并企业的差距则决定其潜在价值的可实现程度。两者的差距越小,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实现程度就会越低。   由于企业潜在价值取决于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可以大致评估出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同时,由于目标企业实现潜在价值来源于目标企业主并企业经营效率差异,所以,通过测算目标企业主并企业效率差异可以大致评估出目标企业的可实现潜在价值。   运用效率比较法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测算目标企业潜在价值(GP);二是通过目标企业经营效率主并企业的比较,测算目标企业实现潜在价值(MP)。其中: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测算公式为:   GP=HSB—SBB   上式中:GP=目标企业潜在价值;HSB=按行业平均经营效率计算的目标企业价值;SBB=购并前的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实现潜在价值测算公式为:   MP=USB—SBB   上式中:MP=目标企业实现潜在价值;USB= 按购并后联合企业效率计算的目标企业价值;SBB=购并前的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潜在价值(GP)与可实现潜在价值(MP)之间的差额主要来源于主并企业经营效率(AE)与行业平均经营效率(HE)之间的差异。在其它情况不变条件下,当 AE>HE时,MP>GP;如果 AE。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