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经验总结

创新机制选准载体。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

**县是**市五县两区之一,位于**市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面积82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辖3镇14乡,503个行政村。**县属典型的平原农区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畜牧产品以鸡、猪为主。近年来,突出发展“红白绿”三色农业,已建成30万亩尖椒种植基地、1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和28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精心组织实施以“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为主题的帮扶工程,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活动开展以来,我县的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部署“千企帮千村活动

1、领导重视,成立组织“千企帮千村活动作为省、市委统战部、工商联安排部署的一件富民强企工程。**县工商联严格按照活动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县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及时成立“千企帮千村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做了动员讲话,明确了要求,提出了希望,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参与到“千企帮千村活动中去,为此项活动开展打好了基础。

2、深入基层,搞好调研为开展好“千企帮千村活动,多次深入到帮扶企业帮扶村走访座谈,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在帮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全县实施的全民创业活动,全面培育创业主体,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拘形式谋创业,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返乡创新业、企业创业”的可喜局面。会员企业在我们积极的引导下,逐步克服了“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纷纷投身全民创业大潮,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3、选准典型,示范带动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科丰公司、联合胜佳、天盛化工、恒立农业等12家企业为重点参与对象。在重点企业与重点村的示范带动下,全县的民企参建活动形成了一个村企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共同发展良好局面。

(二)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全力实施“千企帮千村活动

1、抓宣传,营造氛围为营造全社会支持“千企帮千村活动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县电视台、电台之间的合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千企帮千村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民营企业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同时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创业在**”栏目,通过宣传,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一股鼓励、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当创业带头人、争当创业之星热潮。

2、抓环境,搞好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本身就是对实施“千企帮千村活动的支持。企业发展环境受到制约,企业自身不能发展,那么也就无法谈及参与新农村建设了。为此,我们开展了六项活动:县级领导联系企业活动、县直单位服务企业活动、金融机构“1+1”帮扶企业发展活动、非公有制经济跟踪服务活动企业评选职能部门服务企业优秀单位活动以及设立发展环境监测点。通过以上活动开展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抓机制,跟踪问效为推进“千企帮千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了考评机制,把“千企帮千村活动纳入乡镇年度考核目标,把企业帮扶效果作为考核依据,并根据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跟踪问效,督促完成。从而调动各乡镇做好此项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创新模式,因企制宜,“千企帮千村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自“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产业带村、项目兴村、资金扶村等形式,不断创新村企共建模式。主要模式有:

产业带动型:河南恒立佳泰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科研开发、推广及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企业,也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与阳邵乡北阳建和翟固两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充分利用两个村上千亩的林下资源,组织群众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有效解决林下资源闲置和菌粮争地矛盾,利用“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互补效应,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先后组织农户1200余人次到北京永乐店镇和廊坊林下基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600多期。培训农户5000多人次,与3000多户农民建立生产合作关系,带动农户在林下投放香菇菌棒1800余万棒,双孢菇15000平方米,林下种植户年均增收15000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3000多户。

结构调整型:河南科丰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带动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效农业,卓有成效的实施了“科技示范带动工程”,实行良种良法一齐推,初步形成“公司+农户”、“科技+服务”、“示范+推广”的高效农业新格局。建成小麦种子繁育基地15000亩,年生产合格的小麦种子1000多万斤;建立玉米制种基地6000多亩,年生产国标玉米种子400多万斤;推广种植棉花、花生、大豆、尖椒等农作物种子50万亩。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公司先后投资5万元购买了科技下乡宣传车,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把百姓的疑难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投资10万元购买了科教电影机,免费为广大农民播放科教电影300余场。建立科技示范户500户,科技示范员350名,发展会员户10000户。举办专家讲座30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培训群众15万人,每年推广优良品种1000万公斤,增加农民收入7400万元。现已初步形成公司农户,科技加服务,示范加推广的高效农业新格局。

科技兴村型:濮阳联合胜佳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林、牧、副、渔产品生产、加工、分装、销售,农资农产品物流配送,农林生产性资产租赁服务,农林技术及农产品网络信息服务。是**地区较早进入黄河故道进行治沙造林、生态修复、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的民营企业。在“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活动中,该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在**县**乡的西部***村黄河故道沙区,利用1000多亩荒丘废岗建设农林科技示范园。通过发展特色、高效、节能农业,实施“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林推广。春夏季在林间种植彩色甘薯,秋冬季种植拱棚越冬蔬菜,林鹅生态循环经营、林菌间作等种植模式,使以前的荒丘沙岗“变废为宝”,年均亩产值也由原来的仅仅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万元左右,最高可达4万元,仅此一项,公司每年给该村带来200万元收益。在公司示范带动下,位于黄河故道沙区的**县**乡、**乡、**乡十余个村庄的黄沙地披上了绿装,2000多家农户在与公司造林合作中得到了实惠。农林产品统购统销使农民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在该公司帮扶下,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公司增效、生态发展共赢目标。

资金帮扶型:河南省天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上亿元,年产值2.5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用工400多人,直接为该村及周边群众带来劳务收入500多万元。近两年来,与公司所在地的高堡西侯村对口帮扶,积极支持被帮扶村的新农村建设,投资40万元硬化了该村3600米长的三横两纵主街道。投资10万元安装村内路灯108盏。投资30万元帮助西侯村建设高标准中心小学1所,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资5万元建设村中心文化广场。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西侯村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劳动力转移型:***镇南永固村是一个120户、537口人的行政村,人均耕地0.6亩,许多农民常年以外出打工、干零活为主。河南七点半食品有限公司入驻该村之后,主动提出帮助农民发展经济。为此,公司拿出2000元为村里打吃水井一口,首先帮助解决了群众吃水困难问题。安排村民80多人到公司上班,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近100万元。安排村民送货车辆搞货物运输,帮助群众增收近20万元。在公司的大力帮扶下,该村农民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取得的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28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活动,签订帮扶协议32个,建设项目12个,修路5000米,安装路灯108盏,建中心小学1所,建立15000亩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多人,捐助各类社会公益事业资金260多万元

二、几点体会。

1、帮扶企业发展壮大,资金雄厚,经济效益好,是推动“千企帮千村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帮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

帮扶村提供必要的帮助,才能促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反之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帮扶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和私营企业主思想进步,正直开明,是推动“千企帮千村活动开展的关键。只有民营企业家能将个人致富同共同致富联系起来,愿意拿出资金进行帮扶,才能有实质性进展。否则一事无成。

3、统战部、工商联的大力倡导,是“千企帮千村活动开展的助推器。统战部、工商联只有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持久的思想教育,才能成为使“千企帮千村活动长久的开展下去。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部分帮扶企业规模小,成长慢,发展困难,有心无力。

2、部分帮扶企业有顾虑,不愿意同被帮扶村签订协议,怕难以兑现。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政策建议。

1、进一步扩大“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活动成效,探索更多更好的民企参建模式。

2、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引导会员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馈社会。

3、建议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对本地企业的培育与引导,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实力。

2014年6月16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