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安全飞行显得尤为重要。机场助航灯光就相当于飞行员的眼睛,对飞机的安全着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助航灯光,将直接导致夜航安全无法保障,对航空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机场电工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机场助航灯光电工、电气设备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而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和教学运行的纲领性文件,对机场电工专业的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就是在深入调研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一、机场电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機场电工技术专业是培养与民用机场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和创新创业五个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民用机场建设、技术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控制原理、机场助航灯光基础、机场助航灯光标准与规范、机场助航灯光站内设备、外场灯光维护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机场助航灯光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机场电工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1.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服务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机场助航灯光电工》初级、中级技能考核知识及操作要求,确定了机场助航灯光电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如表所示。

2.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较系统地掌握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自动化基础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有维修电工的基本操作能力

(3)掌握恒流调光器的组成、光级标准、恒流原理和恒流精度范围,了解恒流调光器的基本控制原理,具有恒流调光器简单故障的检修能力

(4)掌握低压电器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维修程序,了解低压配电电器的构造、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了解低压配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低压配电设备的操作技能和运行维护方法。

(5)能够操作柴油发电机组,掌握发电机组的结构和技术参数,掌握柴油发电机组控制屏的使用方法;了解发电机组的基本原理,有初步分析和判断故障类型并排除简单故障能力

(6)掌握跑道助航灯光设备监控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监控程序数据查询方法和操作权限设置方法,具有通过监控系统分组控制灯光回路的能力,能根据监控系统报警信息判断故障类型和能够检查监控系统机柜的运行工况的能力

(7)了解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系统组成,掌握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的操作技能和运行维护方法。

(8)了解顺序闪光灯的系统组成和灯具编码方式,具有对顺序闪光灯设备的故障判断和排除简单故障能力

(9)掌握灯光回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初步分析和判断故障类型、排除简单故障能力

(10)掌握助航灯光设备专用电缆及隔离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具有灯光电缆中间、终端头的制作能力和回路主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能力,具有隔离变压器绝缘电阻值、线圈通断的测量能力

(11)了解不间断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对不间断电源进行操作和故障分类。

三、机场电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广泛调研、研讨听取来自机场目视灯光保障部门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建议的基础上,课程设置按照“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机场助航灯光电工》,以培养机场助航灯光电工一线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来设置课程和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首先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其次,立足于职业岗位的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技术、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主题内容,构建理论体系精简适用、实践教学体系与岗位衔接、理论实践体系并行互动、共促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发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探索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机场助航灯光电工》中的考证内容纳入专业课程模块中,使学历证书与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证书的内容衔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构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岗位、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四、机场电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构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接受良好的课堂教学,还要积极参与校内外实验、实训环节的训练。通过校内外实验实训环节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安全用电操作、电子元器件识别、电子测量仪器使用、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等多项技能,还可以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操作流程和设备维护流程等工作任务,完成简单的维护工作任务等。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学习现场知识和技术规范,培养电工技术应用能力或应急处理能力,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会与人相处,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履行职业岗位职责,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圣春.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4(2):38—41.

[2]吴万敏,姚琳莉.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108—110.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