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与政府监管

论文关键词:信息 失灵 效益分析 政府监管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是一种商品,而会计信息市场则是这一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信息市场并不能成为理想中的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会计信息市场不能使福利达到最大化。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实行适度的管制措施,以帮助会计信息市场正常合理的运行,最大限度的扩大其社会总剩余并使之接近帕累托最优。      1 会计信息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会计信息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具体分析如下:   1.1 竞争性分析 不论是代理理论中受托责任的解脱,还是资本市场上筹资的相互竞争,企业都有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压力和动力。在现实中,甚至有不少会主动公布没有被强制要求披露的新一年度盈利预测的信息,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存在着竞争。   1.2 非同质性分析 在会计信息市场中,公司是会计信息垄断供给者,由于各企业的具体状况和经营成果千差万别,所以导致与此对应每个企业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实质内容是不同的,因此会计信息市场上的商品——会计信息——是非同质的。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2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学分析   经济学家将是否实现帕累托最优作为评价市场机制的标准,同样的,对于会计信息市场而言也是如此。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物品性和外部性,以及会计信息市场市场势力和信息对称性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即会计信息市场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   2.1 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所谓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物品。判断会计信息是否为公共物品,也应从有无排他性与竞争性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排他性分析 会计信息的收费具有不可行性,因为如果企业试图对会计信息收费,那么他们极有可能吸引不到者或债权人,所以会计信息具有非排他性。第二,竞争性分析 对于会计信息,一个人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它的能力,因而会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   正是由于它的公共物品导致了诸如价格信号失灵和搭便车等现象,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   2.2 会计信息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从会计学角度看,外部性可以理解为:一家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信息用户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却不能通过市场来交易。根据这种影响的对使用者的有利与不利,会计信息外部性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某些消费者来说是有用的,且这些消费者又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则这种会计信息就给这种消费者带来了正的外部性;然而,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导致某些消费者做出了错误决策,企业却不承担消费者错误决策的成本的话,则这种会计信息就给消费者带来了负的外部性。在会计信息市场中,正是由于这种外部性的存在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   2.3 会计信息市场市场势力导致市场失灵 如上所述,会计信息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从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方来看,由于不同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非同质性”,所以企业当局可以被看作是企业会计信息垄断供给者。在会计信息垄断供给的情况下,垄断者凭借自身的市场势力及垄断优势,使会计信息的价格和产出水平偏离市场需求,以不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且,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还会产生诸如公布误导信息或者虚假信息等激励因素,因此企业管理当局还有可能因此对会计数据进行不正当操纵从而谎报会计信息。   总之,由于会计信息市场市场势力——垄断供给,最终会导致市场失灵。   2.4 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信息商品与普通商品在人们的购买途径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们在购买普通商品时,首先要了解它的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但是对于信息商品,这种购买途径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人们之所以愿意购买信息商品是因为它具有不可知性,相反一旦它被了解了,人们就没有必要再购买了。因此,市场本身的作用被这种信息商品的特殊性极大的限制住了。   会计信息市场同样是信息对称的,正是这种不对称信息导致供求双方持有不完全不对称会计信息。进一步研究可知,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从发生的时间上看,可以分为事前的不对称和事后的不对称。进一步的,研究事前不对称信息的模型可以称之为逆向选择模型,而研究事后不对称信息的模型则可以称之为风险模型。   综上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市场信息对称性所造成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市场失灵。   3 政府的监管——治理失灵的措施   在经济学中,针对市场失灵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私人解决和政府管制。对于私人解决方法又称为“科斯定理”。但是,科斯定理也并不总是有效的,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当利益各方人数太多时,达成协议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协调每个人的代价太高昂,但这时政府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即政府管制。   3.1 完善会计制度,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在政府监管的一系列措施中,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增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定上规范性,使上市公司在会计处理时没有太大的可选择余地,在这里,尤其要规范注重和加强收入和费用的计量规范,以避免上市公司操纵会计利润,扰乱经济秩序。其次,还要对具体准则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正,使之能够与时俱进,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进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制定制度和准则时要遵循高质量准则制定原则,考虑准则的经济后果以及保证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等。最后,有关准则的制定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允当程序”,即在形成正式的法规和准则之前,给予企业界和学术界充分表达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这样能更有效的保证制度和准则制定的允当。   3.2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管制,增强打假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对企业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督,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问题应该迅速公布于众,决不滞留,决不姑息,从而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企业的寻租行为。此外,造假行为一旦发现,应当立即严格的进行处理。在处罚过程中,应该重点追究其具体当事人的责任及其相关领导的连带责任,加强问责制在企业中的应用。其次,改善会计信息披露手段,鼓励和提倡化的发展也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