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形象诗学】 中国形象诗学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赵炎秋教授就致力于从新的视角、新的层面探讨文学形象论的问题,推出了他的新著《形象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该书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实际以及当前的文化文学现状,力图在形象语言的辩证结构和辩证逻辑中建构新的形象诗学

形象诗学》紧密围绕构成文学理论基本核心的两大要素“形象”和“语言”,并对“形象论”和“语言论”这两大在传统文学理论和现当代文学理论中具有主导地位的理论进行了辩证的理论探讨,同时对传统诗学中的文学形象论对语言问题的严重忽视和现当代诗学形象问题的抵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辩证地吸取了文学形象论和文学语言论的优长之处。

作者认为,就文学而言,文学必须借助于语言,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学,但语言并不等于文学文学性不等于语言性,文学语言的特性就是它的“构象性”,它的目的就是构成形象语言不是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形象

由此,作者便在形象语言的辩证关系中确立了他的形象诗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充分吸取20世纪诗学语言论的优长之处的同时,以形象文学本质建构作者形象诗学

在提出了文学的本质在于形象的立论之后,作者语言的形式化角度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形式化过程以及文学与形式化的语言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从语言的特性、语言构象性、语言构象性的过程论述了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辩证关系,从文学形象的内部结构和相互组合探讨文学形象的有机结构,从原型、信息、思想、表达等方面研究了文学形象的评价标准。

作者探讨文学语言文学形象的关系,文学形象的自身构成和特征之后,又从价值学和发生学的角度对文学的真理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从文学形象的创造、文学形象的接受和创作与批判的互动关系探讨文学形象的创造和接受问题

由此,构成了从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构成、文学形象评价标准的相对自律性的结构层面,到文学形象的意义阐释和文学形象创造和文学形象的接受维度相对外向性的理论分析的形象诗学

赵炎秋在这部新著中的概括说,文学理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形象语言问题,相对来说,文学形象是一个老问题语言问题则是一个新问题,而这部著作所从事的便是要在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理论视域中探讨更古老的形象诗学问题

作者面对着双重的挑战,既要对语言论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又要对古老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虽然很艰难,但也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学术功力和学术追求。

在学术领域,尤其是在人文科学领域,真正重敲锣鼓重开张的问题相对来说很少,真正有学术功力和出新意的研究大都是老问题的新探讨和新阐发,大都是克尔凯郭尔意义上的“重复”,都是诠释学意义上的新的“视域融合”。

可以说,赵炎秋的《形象诗学》就是一部重新发现老问题、而且在老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并力图解决老问题中的新问题的著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