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野下研究生成才培养研究

摘 要:人文关怀即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体的生命、维护个体尊严、实现个体价值、推进个体发展,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归旨。

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人文关怀的基本维度,对学术研究生学习增效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高校少数学术研究生呈现出思想困惑、心理困?_、学术困难、实践困难等几种低效表现。

因此,需把人文关怀融入高校学术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三类引导、突出三个重点、采取三种措施,以此提高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人文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149—02   学术研究生为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低效现象。

“有效提高研究生学习效能与培养质量,不仅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迫切需要。

”[1]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的主体、地位、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

”[2]   一、人文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的作用   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会议中都对人文关怀做了重要的论述,主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并随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转变而不断深化。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内涵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人文关怀主要包括生命关怀、尊严关怀、价值关怀发展关怀四个维度[3]。

本文所讲的人文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具有重要增效作用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1.生命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的作用。

生命关怀人文关怀的基本维度,主要内容包括对学术研究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对心理危机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生命关怀方面,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学术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因素,只有懂得珍爱生命的人才能取得较好的发展

学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对学术研究生消极、抑郁、失落的情绪应当加以激励,加强对学术研究生阳光心态的培育,推进社会正能量的弘扬,才能保证对学术研究生的正面引导;对学术研究生心里产生的逆反、厌恶、嫉恨等负面情绪应当加以正确引导,通过心理干预,促进乐观向上心理场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术研究生创造生命与心理的有利条件。

2.尊严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的作用。

学术研究生关怀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正当权益的保障、对家庭经济贫困成员的帮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对心理困惑学生心理引导、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等。

学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内容,特别是尊严关怀,可以全方位、多方面调动学术研究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强烈的自尊心平等地实现学业的提升。

3.价值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的作用。

价值关怀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的教育学生的表彰奖励体系和营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校园育人体系等。

通过表彰奖励先进、鞭策落后,成为学术研究生积极进行学习的重要动力;“三自”体系的创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并积极为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

而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学习,并不断地总结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适时调整学习的目标方案,破解求学之路存在的瓶颈,不断地提升学习效率。

4.发展关怀学术研究生增效的作用。

发展关怀维度为人文关怀确立了基本方向,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学生道德素养发展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专业技能掌握的发展学生职业发展等内容。

注重发展关怀就可以掌握学术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相关调整,改变学术研究生学习内容、课程开设等,激发学术研究生学习的热情。

从道德素养提升、职业发展实践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着手,促进学术研究生发展,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

二、高校少数学术研究生低效的表现   1.思想困惑型。

主要表现是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在对自己的目标期待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要求、低获得而带来的消极、失落、抑郁现象;在行为上少付出、多收获而带来的不满,积极主动性较低的现象;在行为选择上出现的拈轻怕重、寻找捷径而导致预期目标不能实现的苦楚;少数学术硕士研究生价值观念发生偏差,加上西方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致使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增强对“读书无用论”的错误价值认同。

2.心理困扰型。

主要表现是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心理不能保持平衡状态,致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发生扭曲,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会打破他们的心理平衡。

心理困扰型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心理波澜会从微小的刺激中产生,焦虑、紧张、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也会伴随产生。

缺乏自信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当的言行举止,甚至在心理上产生阴影。

3.学术困难型。

同辈群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学术型科研内容相对枯燥,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积极主动性缺乏等原因,致使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行为与思维情感发生偏离,不能全心投入学习,缺乏学习动力。

这类学生不能直面挫折,在挫折的负面影响下,对自己所学专业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产生种种行为失范,以致步入消极堕落的歧途。

4.实践困难型。

主要表现是部分学术硕士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极其丰富,但由于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能积极开展专业实践等原因,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部分学术研究生不能通过具体实践来增强对本专业知识的深化理解,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部分专业学术研究生由于需要长时间地做实验,以及枯燥、乏味、屡遭挫折等具体原因,致使少数学生放弃科研。

三、人文关怀视野下学术研究生增效管理路径   1.加强三类引导,提高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

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一是帮助学术研究生正确地定位自己。

学术研究生通过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通盘考量,对自己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价,正确区分自身所存在的有点与不足,尽可能消除不良的学习情绪,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是引导学术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分学术研究生在“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误导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学术研究所报期望不高。

三是引导学术研究生开展“实践教育”。

学术研究生主要是在学术研究中进行思想挖掘与智慧碰撞,实践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具体实践中战胜自己的胆怯心理,赢得自尊自信,反过来促进学术研究的开展。

2.突出三个重点,提高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

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学术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和行动出现了偏差,源于理想信念发生了变化。

我国高校需对学术硕士研究生加强关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硕士研究生在正确的道路上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产出。

二是提升学术研究生自身修养水平。

具有较高修养的学术研究生能够自动与各类错误的观念和看法做斗争,能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具体实践中锻造自己,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自身修养水平提高了,自然会对学习学术研究产生新的理解,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三是培养学术研究生辩证的思维。

部分学术研究生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认识不到位,以偏概全,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些都是缺乏辩证思维的表现。

3.采取三种措施,提高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

第一,提升学术研究生学术修养水平。

“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

”[4]学术研究生发展需要以前沿理论为指导,提出新的学术问题;以对经典理论的把握来确定学术发展的方向;以系统理论为学术思维拓展与深化的基础。

对前沿的、经典的、系统的学科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加强学术研究生学术修养的培养的重要手段,可采取拟定理论知识研读清单、制订学习计划并采取适当学习方法、强化对理论学习的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学术研究生学习效率。

第二,使研究生形成合理的科研能力结构。

促使研究生形成合理科研能力结构的关键,在于促进学术研究生科研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

为此,要求导师在学术研究生学术思维能力形成过程中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起到启发性、引导性的作用。

导师应指导学术研究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根据事实证实结论;识别出偏见、刻板印象及过分包装等;识别出隐含的假设;辨别过度概括化和概括化不足;识别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

”[5]再如,通过交叉学科、交叉学习方法寻找研究的空白地带,发现课题的生长点。

导师还可以通过文献学习法教会学术研究生在浩瀚的文献中发现问题,并制定可操作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学习,为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建立学习支持性的团队。

作为个体的学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部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建立学习型支持团队是学术研究生坚持学习和获得信心的需要,通常,学习型团队可以为学术研究生学习提供经费、心理、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并能迅速解决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建刚.学术硕士研究生学习低效困境”的成因及其破解――基于对S大学三年级研究生的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9):48.   [2] 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57—60.   [3] 孙国胜,刘时新,刘运显.大?W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叠加效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99.   [4] 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14.   [5] Eggen P.D.,Donald P.K.学习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2.   [责任编辑 刘 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