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货店老板的生意经

街头有三家旧货店,几年下来,大浪淘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吴厚农旧货店生存下来,而且越开越火。

他的生意经是: 下载论文网       给足秤赢得信任       做这行的有个潜规则:大秤进小秤出,不然就赚不到钱。

所以每个来卖东西顾客都对秤心存疑虑。

为了打开局面,吴厚农给自己立了规矩:绝不玩秤。

来卖旧货的大都是家庭主妇,大爷、大妈,没事了常会聚在一起家长里短地经常交流。

社区里有个妇女,是店里的常客,她自家有一台进口的体重秤。

卖东西之前,她自己先在家里称过,然后不动声色地听吴厚农报重量。

观察了3个月,发现吴厚农称得实。

她在街坊里一传播,为小店带来了很多忠诚的顾客

其它两家店常搞鬼,一些顾客宁肯舍近求远,把东西提到吴厚农店里卖。

管闲事拉近顾客       这条街属于闹市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居民楼混杂其间,治安情况比较复杂。

有些挑担子收旧货的人,看到居民楼管理松懈,楼道里有些值钱的东西,见财起心,就顺手牵羊偷走了。

作为"同行",吴厚农感到很痛心,就常管这些闲事。

做了几年,这里的居民大多数认识吴厚农

他身材魁梧,声音宏亮,时常拿着编织袋和秤在几个小区里转悠。

只要看到形迹可疑的人,或不像是通过正常交易程序得来的旧货,他都要上前问一问。

谁家晾晒的衣物掉在楼下,煤气灶不好用,老人需要看病等,只要碰见了,吴厚农都会主动帮一帮。

这种义务关照员,也进一步拉近了他与顾客的距离。

贪心广博赞誉      收旧货属小买卖,本少利薄。

吴厚农始终保持着朴实憨厚的性情,不属于自己的绝不贪心

他对少数粗心顾客卖出的东西进行查验,将好几次"飞"来的财物及时地退给事主,广博顾客赞誉。

有一次,他收了张八成新的大班台。

正装车时,细心的吴厚农把班台里面检查了一遍,意外地发现一个暗格里藏了五本存折和美元存单。

他想也没想,当即把这些存折送还给了卖旧物的老人。

老人很感动,拿出100元表示感谢,吴厚农谢绝了。

此外,吴厚农的收购价格总比别人高一点,让顾客得到小小的实惠。

他还坚持守法经营,对来路不明的旧物要盘根问底,拒收赃物,多次被评为辖区的文明经商户。

足秤管闲事、不贪心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商户做不到。

吴厚农这样开店短期是难见效益,但是他却在这些于细微处积攒着人气,打造出了好口碑,让小店生生不息、财路畅通。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