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典型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

摘要:创新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国内外很少学者从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对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

文章主要把创新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地理纬度,一类基于物理维度

并对其中的典型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三重螺旋模型和部门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不足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三重螺旋模型;部门创新体系      一、 引言      国外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则始于20世纪90年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后,国内在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创新体系的文章数量年均超过1 000篇。

而且创新体系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美丽蓝图。

发展到现在,创新体系理论已经演化成了包括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官产学三重螺旋模型、产业或部门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等众多理论,但国内外很少学者对这些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研究较多的只是对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比较。

本文在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官产学三重螺旋模型、部门创新体系等较为典型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不足、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

论文代写      二、 创新体系研究的分类      创新体系研究创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物理维度进行考虑,基于技术、产业或部门特征描述创新体系(Freeman et al.,1982;Hughes,1983;Carlsson and Stanki—ewicz,1991),包括的相关要素有——制度(法律、规章、规则、惯例等)、政府机构、公共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等)、金融机构、技能(劳动力)。

这是为了探究技术的动力,它如何被更大范围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的框架所影响是这种分析的焦点。

另一类是基于地理维度,即空间层次,对创新体系研究,利用国家区域边界进行区分,如国家创新体系(Freeman,1987;Lundvall,1986;Nelson,1993)、区域创新体系(Cooke,1996;AshEim Isaksen,1997、2002)等。

另外,官产学关系三重螺旋模型(Etzkowitz Leydesdorff,1995、1997)虽然与区域国家创新体系有较大差别,但宏观上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较为一致,微观上则与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较为一致,因此这里把它归入地理维度

因为空间系统的分析基于政治和行政边界,这将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选择提供依据,因此更具有影响力,是近年来创新体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三、 典型创新体系理论的比较 毕业论文      1. 国家创新体系

(1)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

国家创新体系被理解为历史增长的国家经济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中不同的组织和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执行创新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第一,创新活动的执行;第二,创新资源的配置;第三,创新制度的建立;第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赵玉林,2006)。

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超过了国家创新体系概念产生之前广泛运用的投入/产出系统(Leontief,1941),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产业和公司,而且包括其他参与者和组织者,主要用于科学、技术和制定技术政策的重要分析工具。

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是建立在国家水平上:研发活动和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政府政策被看成一个单独国家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们之间的联系被看成是在聚合的水平上(Carlsson et al.,2002)。

(2)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局限性。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局限性是:第一,因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规模和它的复杂性,实证研究中往往进行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所以,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缺乏动态性。

第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另一个理论缺陷是它过于强调国家制度和经济增长,在知识配置上研究不够(David Foray,1995),而创新本质上是知识的产生、扩散和利用,即知识配置的过程,这样使得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缺乏深度。

2. 区域创新体系

(1)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

区域创新体系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

它被理解成许多公私机构根据组织的、制度的以及关系的功能相互作用,由此而产生、扩散和利用知识;这样一系列的参与者产生了深入的系统的效应,鼓励区域内的公司发展特定的植根于社会关系、规则、价值观等的资本形式,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Gertler,2003)。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尽管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AshEIm Isaksen(1997)、Cooke et al.(1998)对区域创新体系的界定仍然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可,他们把一个区域创新体系描述为由镶入“制度结构”的“生产结构”组成,其中,公司和其他组织系统的从事交互学习。

区域创新体系方法的流行,部分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知识循环过程以及在更易管理的区域规模上的学习等难以形容的描述;另一方面,从一个政策的观点看,在区域水平比在国家水平或者全球水平上更容易管理经济和制定创新政策(David Saeed,2005)。

(2)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联系和差别。

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尽管区域创新体系有其固有的特征,但不可否认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内所有区域创新体系共同特征的抽象化,区域创新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

第二,区域创新体系是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工具,因为它能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部门创新体系,即国家创新体系部门区域创新体系组成(Chung,2002)。

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差别是:第一,区域的生产配置经常依赖于形成和发生于区域外的结构和发展(Bathelt,2003),而国家则更多的依赖于国家内部。

第二个不同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鉴别的重要因素,如制度框架、组织之间关系的本质、学习能力、研发密度和创新活动等,因为区域的不同而可能不同;而国家创新体系强调这些因素的相同性。

第三,区域创新体系由于次国家机构和创新参与者的巨大效率补充了国家创新体系(Schiller,2006),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多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水平上的映射(Howells,1999)。

第四,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区域政府、教育体系、工业结构、吸收能力和制度设置不同程度的被公共创新支持系统的集中程度和区域公司的创新策略所影响(Cooke,1998),因此相对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更为复杂。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