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院陪护工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

摘 要:目的:对专科医院陪护人员实施规范化培训管理,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方法:通过对医院陪护人员基本情况及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和完善陪护工职责、管理制度,加强陪护人员岗前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定期对陪护工进行生活护理常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并对他们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结果:陪护工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整体素质与生活护理能力得到提高,工作意外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专科医院进行陪护规范化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专科医院陪护工;规范化培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专职陪护人员作为现阶段病房的产物,已成为我国医疗系统内一个特有的职业。开展对医院陪护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对更好地维持正常诊疗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对在岗的陪护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及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探讨陪护工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并实施了陪护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方法, 在提高专职陪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生活护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04年3月~2006年2月先后在金坛巿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老年康复科工作过的56名陪护工的一般情况、工作经历概况及因陪护工造成的不良事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资料来源于医院陪护工用人情况登记表及精神科与康复科各病区意外事件原因分析登记本,探讨陪护工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陪护工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方法,并对其服务对象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跟踪调查,于2007年9月~2009年8月期间再次对因陪护工造成的意外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陪护人员一般情况:陪护工男8人,女48人。年龄45~67岁,50岁以下21人,50岁以上35人。学历:文盲9人,小学26人,初中14人,高中及以上7人。从事陪护工作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从事陪护工的时间不足1年的占了70%,只有17人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20人接受过上岗前健康检查。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2 对陪护工实施规范化培训管理方法后:2007年~2009年两年间随着精神科与康复科入住患者的增加和对陪护工人数需求的增加,因护工造成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培训之前,详见表1。 表1 陪护规范化培训前后意外事件原因分析与比较 时间  陪护工人数  意外事件原因分析(例)     安全意识不强 业务知识缺乏 护理操作不当 缺乏服务理念 未遵守规章制度 其它 2004~2006 56 15 5 8 10 6 6 2007~2009 88 2 2 1 0 0 3 2.3 1次/月的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中,2007年9月~2008年8月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5%,基本满意的占20%,受表扬的人次达86人次;2008年9月~2009年8月满意和很满意的占85%,基本满意的占10%,受表扬的人次达216人次,满意率在两年内呈明显递增趋势。 3 讨论 3.1 陪护管理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如下不安全因素:陪护工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低,陪护人员属于临时工性质,流动性比较大,且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乏护理安全意识、基本卫生知识及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有陪护工超范围工作或兼职现象,上岗前不体检或不能定期健康检查更是成为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隐患[1]。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3.2 规范化管理对策 3.2.1 招聘、岗前培训: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条件和培训计划由医院护理部拟定,要求身体健康,相貌端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5岁以下,自愿从事陪护工作,不怕脏,有爱心者。对下岗工人或有护理经验者优先考虑。通过健康体检、面试合格后进行培训护理部派1名资深护士长管理,并指派相关科室护士长作为培训老师进行培训,方法为集中学习和分散指导。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规章制度,陪护人员工作职责,基础护理技能如:喂食、患者搬运法、床上擦澡法、翻身拍背的方法、便器的使用、配合护士为卧床患者更换衣服、更换卧位、更换床单法以及应急处理(如发生窒息的紧急处理等)。另外还包括卫生洗手,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知识及一般消毒隔离知识。各专科护理要求在其进入病房后再进行辅导。培训结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医院签发的上岗证[2]。 3.2.2 定期培训考核管理方法:医院制定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包括陪护员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内容、工作质量、业务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内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陪护人员统一着装,并佩戴工作牌,并签订用工协议。陪护人员上岗后,结合科内病种和实际工作定期组织培训考核。每年定期免费为在岗的陪护工进行健康体检,医院护理部有权根据有关条款单方面辞退不合格的陪护员,以确保工作质量和队伍素质。3.2.3 病房分管患者及排班方式:采用两班倒与时间段弹性排班的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需求分配陪护人员。原则上排好基础三班制,确保24 h病房有1~2名护工随时协助护士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重患者或特殊需求的再加排一对一、一人分管2~3个或多个患者班次,全面负责患者的生活照顾、看护工作、陪同检查、卧床患者的肢体被动锻炼和下床活动等。早中晚交接班时间段结合患者数和自理情况加排3~5名生活护理班,协助护士做好患者三餐洗漱、进食、洗头、擦澡、更换病员服等基础护理工作[3]。具体调配和排班由病区护士长和所选举出的陪护小组长负责。同时要求陪护员多与患者家属联系,正确反映患者的情况。根据提供的不同等级护理执行不同收费标准,做到按需服务,按劳取酬,既满足患者需要,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同时还可让陪护人员有充足的休息和自由调配时间,达到患者医院陪护工三方多赢的结果。??????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4 参考文献 [1] 朱 恺,张武军.医院陪护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现代医院,2008(3):137.[2] 喻茂娟,黄德远,夏曙华,等.贵阳市不同等级综合医院陪护现状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4):350.[3] 段 琼,苏 曼,胡玲智.医院陪护的现状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25):13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