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特征及其退化与恢复探析

摘要:文章介绍了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的特征,分析了草地退化原因,阐述了草地资源恢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杂多县草地资源特征;退化恢复青海省

朱振瑛. 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特征及其退化恢复探析[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3):38.

近年来,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严重威胁着自然生态平衡,同时也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加大了草地资源恢复力度,希望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青海省杂多县海拔相对较高,拥有寒冷的气候特点,当地草地资源以高寒类型为主。

一、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特征。

青海省杂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占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 m以上,地势西高东低,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海拔相对较高,因此当地季节更替变化不明显,6—8月为暖季,平均气温高于0℃,9月至次年5月为冷季,平均气温为0.5℃。年降水量在538.8 mm左右,年无霜期为43天。根据这一地区气候特点,当地形成终年霜雪不断的特点,草地资源特征如下:

1、草地类型及分布。

由于当地海拔相对较高,因此草地植被并没有形成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区别,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增加,草地植被呈垂直地带性分布。疏林类草地位于当地海拔最低处,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灌丛草甸、高寒草甸等。

2、草地植物构成。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杂多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草地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包含部分可食牧草。同时根据不同食用价值还可以将牧草植物进行五个等级的划分,其中菊科、莎草科、禾本科以及豆科等植物属于优良牧草品种,而杂多县的矮蒿草、冷蒿、高山蒿草以及细叶苔草等都是当地的优势植物。

3、草地资源生产力分析。

在详细分析杂多县草地产量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沼泽类草地在鲜草中拥有最高的产量,山地草甸次之,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以及疏林草地等产量呈递减的趋势。

二、青海省杂多县草地退化原因。

青海省杂多县在长期的发展中,草地产生了严重退化,这同人为影响因素和自然因素都是分不开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草地资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人为因素对草地资源的破坏性更大。

1、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首先,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由于受海拔、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这就导致当地居民在对草地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合理现象,为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埋下了隐患。例如,部分高山地区由于距离较远,因此草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暖季,牧草资源更加丰富,为牲畜采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因此导致冷季的牧场面积小于暖季的牧场面积;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提升,因此当地养殖的牲畜也越来越多,在不合理放牧的背景下,产生了严重草地退化问题。近年来,杂多县在经营的过程中,草地超负荷输出现象严重,覆盖率逐年降低。

2、鼠害严重导致的草地退化

草地生长的过程中,受鼠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鼠虫过多,会大面积啃食牧草,增加牧草的承载压力。值得注意的是,鼠类不仅会对牧草进行大面积的啃食,同时,在挖洞等地下活动中,更会对牧草根茎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牧草无法继续生长,大面积思维;再加上鼠类在挖洞的过程中,会导致地表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下伏砾石,这就对杂多县整体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风蚀破口在土壤中的形成为草地沙化现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鼠类长期活动中,通过挖洞会导致草地地表下垫面形成严重的破坏,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草地的水分系统、能量系统都将受损,最终转变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加大了土壤蒸发量,引起严重的土壤干旱问题,长此以往,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退化将越来越严重

三、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恢复的有效途径。

1、构建完善的草地资源预警和评价体系。

相关部门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手,加大对农业生态学理论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分析青海省杂多县草地资源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预警体系,确保草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科学评价草地资源的利用率,确保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测草地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变化,针对草地资源退化的现象,寻找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加以监督和改善。该体系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多个阈值对不同草地类型利用程度进行判断,对草地的利用率和利用的具体方向进行实时调整。

2、加大鼠虫草害综合管理力度。

突发性强是鼠虫害的一大特点,而鼠虫害草地资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青海省杂多县相关部门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加大鼠虫害的检测预报力度,对当地虫害的种类以及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掌握鼠虫害发生的周期,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治理。在防治鼠虫害过程中可以综合应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针对黄花棘豆等毒草,在治理中可以使用灭棘豆等化学药品。

3、退化草场恢复

青海省杂多县在以往长期的发展中,由于不合理的放牧、开采土地资源等现象,造成了严重草场退化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退化草场当地有关部门必须综合利用多种措施,在加大对现有草场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增加草场面积。例如,杂多县经营过程中,要想恢复轻、中度退化草场,必须降低草场的利用强度,并有效实施短期封育;而针对退化严重草场来讲,在进行恢复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人工灌溉、合理施肥、长期封育、补播和重建等方式,不断扩大草场的面积。

参考文献。

[1] 惠文森,陈怀顺,焕角,等.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资源特征及其退化恢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8(4):43—4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