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

洪丽莉。

摘 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高校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下,本文研究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思政融入教学的切入点,给出了一些具体实施案例。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融入案例。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现各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做好价值引领的工作,注重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如何将思政融入教学呢?教师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从而决定怎样培养人。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坚定信念上下功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全方位育人,就要在这几方面深挖思政元素,做好学生思想引领。

二、教学案例。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面向刚入校新生的基础必修课,授课时间长、影响大、覆盖广,决定了本门课程学生德育培养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的融入德育元素,将德育与知识融于一体,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理念。

1、以数学家的品格与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拼搏的信念。

高等数学中有很多的定义定理,都是由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伯努利方程,傅里叶级数等。每一位数学家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精神,他们对于真理的渴望,对于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善的青年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如,在讲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幼年家道中落的拉格朗日是如何爱上数学,进而成就辉煌人生的;讲到费马引理时,提及费马笔记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如何在三百年间让无数数学家前仆后继,在艰难求证的路上奋勇前行的。讲到柯西中值定理时讲一讲柯西的一生是怎样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在数学上取得卓越贡献的,还有他临终的名言——“人总是要死的,但是,他们的业绩永存。”讲到伯努利方程时,说说伯努利家族如何的人才辈出,以及约翰伯努利挑战牛顿学术造诣的小故事。

2、结合中国数学发展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

翻开高等数学教材,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课本中出现的数学家基本都是外国人,没有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定理。作为世界近代科学发展贡献最为突出的一门学科,我国难道就没有数学家在史册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么?其实不然。

比如,战国中期的庄子就提出“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便是早期极限思想的体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更是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还有明代著名数学家王文素,他在16世纪就已率先发现并使用了导数,比牛顿的“流树术”理论早了一百多年。这些古代数学家的成就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联系我国明清时期重人文轻科技的思想导致科技逐步落后西方的史实激发民族责任感,树立报国之志。

3、诗词融入数学概念,关注学生人文素养。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韻味滋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每每诵之,沉醉其中。在高等数学的概念理解方面,不妨从古诗词入手,既让学生耳目一新,感受数学之美,又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讲无穷小量时,可以用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孤帆”渐行渐远直至不见来体会极限为零的变量。在讲解无界的量的定义时,用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里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理解。“园子”就是那个足够大的正数,“红杏”相当于变量,即无论怎样大的园子,结果总有一只红杏越出园子的范围。讲原函数存在定理时,从唐朝诗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可以形象的感受一类原函数存在却难以求出的积分问题。

4、结合数学思想联系做人做事的道理。

高等数学的很多知识点可以深入挖掘,融合人生的哲理。比如分析数列为什么在没有极限时,教导学生要设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向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如果像这个数列一样一会儿向着—1接近,一会儿又向着1靠拢,最后可能一无所获。再如曲边梯形面积的求解问题。我们没有相应的求解公式,需要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曲边梯形,用矩形面积近似每个小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再求和求极限,最后成功求出原曲边梯形面积。从这个问题的解题思想中能够引导学生遇到困难不要畏惧,再复杂再难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化繁为简,从小处着手,逐步解决问题,遇事要平静理性的对待。

5、解决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与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找一些实际生活相关又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完最值部分,让学生帮助市场商贩解决如何定价才能保证最大收益问题。学过微分方程一章后,利用微分方程中的传染病模型对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性肺炎进行简单的数学建模。虽然大一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得到的结果未必理想,但是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意义非凡,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有了一种社会重担我也有力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结语。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对于所授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课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时的融入德育元素。注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理念,杜绝说教,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观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上册)[M].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朱家生.数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36—37.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0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