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民族歌舞文化发展及其产业化策略

[摘要]文章通过论述土家歌舞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加强制度和政策管理、整合资源优势、优化资源结构、实施品牌化运作等产业发展对策,并从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规划三方面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鄂西土家民族歌舞文化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0)12—0123—0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歌舞文化资源异彩纷呈。

湖北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离不开鄂西民族文化,尤其是歌舞文化产业化成功运作。

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一、鄂西土家歌舞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鄂西土家歌舞文化的开发利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06]3号),把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设立民族文化专项资金,加强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积极开发打造文化、艺术精品。

恩施自治州更提出“加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在继承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努力建设文化大州”的战略目标,使鄂西土家歌舞文化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首先,民族娱乐演艺业蓬勃兴起,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节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鄂西各市、州、县纷纷推出了摆手舞比赛、土家文化论坛、土家狂欢夜、大型土家歌舞晚会、民族产品展销等文化精品项目,提升了土家文化的知名度。

同时,积极建立以土家歌舞娱乐演出和民情风俗展示为主体的民俗文化村、生态风园,成功推出“比兹卡”、“夷水丽川”等大型土家歌舞,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整合,极大地提高了鄂西旅游的吸引力,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7亿元。

其次,重点突破取得进展,发展层次得到提升。

近年来,鄂西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创新工作。

自2004年起,先后创作和推出了《巴山谣》、《清江姑娘》、《唉到起》、《直尕思得》等一批民歌以及“土苗兄妹”、“比兹卡”、“撤尔嗬”等演唱组合,打造了《梦幻土家》、《清江毕兹卡》、《土里巴人》、《西兰卡普》等土家原生态民族歌舞,制作了《长阳巴山舞》、《长阳情歌》教学光盘、磁带以及清江风光光碟,出版了《巴土文化丛书》等土家民俗文化系列丛书,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最后,歌舞文化事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源整合与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神农溪艺术团、溪丘湾堂戏班、野三关撒尔嗬呈蓬勃发展之势,长阳培育了县歌舞团、县民俗文化村“毕兹卡艺术团”等土家民问艺术团,在全州建立了20多个民间艺术团。

同时,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广泛的宣传,湖北民族地区民间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自觉性逐步增强。

如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倡导和组织了“寻访民间艺术大师”和“寻找原生态民歌手”活动,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组织出版了20多本民间文艺资料集。

但是,总的来看,鄂西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与市场化扩张明显滞后,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不强,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产业链短。

鄂西土家歌舞文化资源丰富,但娱乐演艺及相关产业规模不大,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歌舞演艺事业。

文化旅游外,演艺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

吸引游客较少,游客的消费度低,2009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二是歌舞文化产品单一,特色不鲜明。

产品缺乏系统的整合,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演艺旅游和浅层次娱乐休闲度假功能上,对土家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产品少,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效应。

三是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确立和培育起真正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运作体制和机制。

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

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演艺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产品知名度较低,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

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演艺和旅游业市场主导性文化企业团体,部分文化单位的性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政企不分,企事不分,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四是资源整合与配置不合理,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

文化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对外开放不够,社会资本未能大举进入文化领域,开发经营方式单一,民营文化企业所占比重偏小,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技术和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歌舞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二、土家民族歌舞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制度和政策管理,促进土家歌舞文化价值转换的有效实现   首先,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文化管理机制。

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增强其自我积累发展能力。

政府应制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省及各地、州、市财政对土家歌舞文化的投入,把发展和保护土家歌舞文化所需的基本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同时,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各种渠道的资金,设立各种专项文化基金,形成文化经济互补、文化经济双赢的良好循环机制。

其次,设立鄂西民族民间歌舞戏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将开发利用与传承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越是地域化、民族化,特色化、独立化的传统民族文化,越是具有生命力与广阔的开发前景。

因此,可在普查的基础上设立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对那些濒临消亡的传统民族文化形式通过立法给予重点保护和重点抢救,对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民族歌舞文化予以重点利用和开发,让各种文化形式在共同发展中相得益彰,形成一个互补互动的民族文化生态圈。

最后,改革民族艺术团体演出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大量培养民族歌舞艺术人才。

艺术表演团体是展示歌舞戏剧文化的载体和窗口,要繁荣艺术文化市场。

必须对旧的艺术表演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如改革剧团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建立剧团内部管理和经营的新的激励机制,激活艺术表演团体。

此外,要大力培养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人才,保障民间艺人的生活和知识产权,尊重他们的劳动,通过宣传教育的 方式传习民族民间技艺。

(二)整合资源优势,突出鄂西土家民族歌舞文化的地域特色   整合资源优势即把零散的、有特色的、真正有价值的资源,以项目为纽带进行有效整合

形成打造文化品牌的合力。

应着力挖掘和整合土家民族歌舞的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项目运作等方式,打破行业壁垒。

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各种要素,以达到共享文化资源,降低成本,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的最终目标。

首先,突破地域障碍实现区位经济联动发展

鄂西土家歌舞文化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应在遵守整体与重点相结合、资本转换利用与资源保护相结台、聚集与整合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原则的前提下,注意与各自的区位文化特点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谋求错位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产业整合区域经济,实现多赢发展

如恩施自治州依据社会发展需要与时尚特点,把全州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景点、景观、景色形成整体旅游开发。

不求形式一样,只求突出特色;不要贪大求洋,只要民族品牌,并力求各县不同景点,各具特色。

恩施以“恩施土司城”、利川以“腾龙洞”、“大水井遗址”“鱼木寨”、咸丰以“唐崖土司皇城”、宣恩以“彭家寨土家吊脚楼群”、来凤以“舍米湖土家摆手堂”、鹤峰以“容美土司古迹”等为突破点,并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地方歌舞文艺、特色饮食、节庆文化贯穿其中,大力发展具有恩施地域特色的民族旅游业,使之带动和拉动全州民族文化产业开发。

其次,突破行业壁垒,实现产业经济整合

文化价值的充分转换,不在于它能制造和创造多少文化,而在于如何将其充分利用。

土家歌舞文化只有以市场化、资本化、企业化运作为手段,突破行业分割的樊篱,通过创意策划包装,实现土家歌舞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转换和价值增值。

一是推进土家歌舞与现代演艺影视业的融合。

组织力量,创作和发展有标志性的土家歌舞文化作品,通过现代包装和营销手段,在都市、旅游地、风景区或庆典活动中进行定点歌舞演出或大型主题文艺演出,不断扩大土家民族歌舞的对外影响。

将一些与土家歌舞相关的民间故事题材制作和改编成电视剧、演出片或动漫片等进行表演传承。

二是促进土家歌舞旅游休闲业的结合,赋予旅游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

或将歌舞文化作为满足游客欣赏、娱乐和运动的旅游活动项目进行推广,如在旅游活动中,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舞;或现场教给游客一些代表性的动作,让游客在旅游中不自觉地融入这种文化中;或将歌舞中表演者佩戴的首饰、挂饰、头饰和服饰等制作成为旅游纪念品;或开发独具特色的土家歌舞文化空间,如土家的传统吊脚楼、摆手堂、民族歌舞风情园、陈列展览馆等。

此外,歌舞文化还可以作为旅游中的体验式服务产品租给游客进行推广。

三是加强土家歌舞与会展博览、图书出版、音像制作、教育体育、饮食等民族文化产业的结合。

通过举办各种土家文化艺术节、博览会,制作和出版土家歌舞文化为主体的图书、音像制品,借助网络、报纸、书刊、杂志、电视等对土家歌舞文化资源知识进行整合传播,创办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土家歌舞会馆、健身房,制作雕刻有关的文化艺术作品,甚至将土家民间歌舞文化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之中,从不同方面满足消费者接受与弘扬土家歌舞文化的需求,打造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土家文化产业

(三)优化资源结构,实现产业资源型向制造型、创意型转变   歌舞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转换的相对独特性。

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其由文化力不断向经济力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文化产品的特性。

目前,根据鄂西土家歌舞文化转换利用的现状,应高度重视优化资源结构,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土家歌舞文化产业开发的新亮点,以丰厚的旅游资源土家歌舞文化产业开发的突破点,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土家歌舞服饰产品。

土家工艺品,结合民族风情走廊建设大力提倡修建吊脚楼风格的建筑,发展休闲娱乐业,结合农村文明新村的建设大力推介生态园式的“农家乐”,结合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行演唱土家民族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和穿戴民族服饰,使文化产业发展由单一的资源型呈现式向制造型、创意型多元再造式转变和发展,并以点带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

资源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的聚集、整合、延伸密切相关。

因此,在发展歌舞文化产业时,应以产业园区或文化民俗生态园的形式设立土家歌舞创意产业集群区,结合土家村镇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体验式旅游开发和历史建筑风貌保护,按照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

采用龙头企业带动。

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等模式。

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成长,并发挥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培育创意市场,从而形成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旅游歌舞演艺、休闲娱乐、影视出版产业发展群落,并带动周边领域的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如可依托土家历史文化遗址与自然生态景观打造土家歌舞文化产业园,有机融合产业项目和旅游景点,巧妙整合旅游景区和市场营销,形成一个项目、多个市场,一种投资、多种回报的格局。

园区承担各种重大会务活动,举行重大民间传统礼仪活动,再现古代巴土王国原始风貌,让游客在感受土家歌舞风俗与历史文化的同时。

体验产业园各类表演、休闲、娱乐项目,从而超越中国西部单一型文物景点的传统范式,形成向综合型文化产业园开拓发展的先进模式,并带动以旅游、商贸、文化、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还可通过创意化的服务升级,或将土家歌舞与其独特的服饰文化相联系,提供摄影留恋,设计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产品,或利用剧目、服饰、道具、标识设计出T恤、帽子、钥匙链等衍生的文化纪念品等。

(四)实施品牌化运作战略,树立土家歌舞文化良好形象   只有具有独特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产品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因此,发展土家歌舞文化产业,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

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坚持多样化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土家歌舞文化中最自然原始、朴素优秀的部分,提炼出最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向全社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品牌推广与更新工作,使之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让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提高民族地区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1.现代传播媒体的立体化宣传。

企业应通过广告、新闻、营销推广、公共关系、人际及终端传播等各种渠道向社会传播土家歌舞文化产品信息,凝铸传播组合效应,深度展现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从而强化社会与观众对土家歌舞文化产品的感知价值,成功创建品牌位 势。

如围绕土家族“舍把节”、“牛王节”、“女儿会”等传统或新的节庆活动,可以拍摄体现土家独特风俗民情的系列歌舞专题宣传片,以提升土家歌舞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相关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形式的参与。

积极引入先进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方式,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和经营创新,通过打造定点旅游歌舞演出或国内外巡演继续巩固品牌效应等方式进行宣传和产业化运作。

如《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大型民族歌舞面对旅游观众,定点演出,同时还走文化交流和商业巡演的路子,将项目和运做模式整个的走出去,在演出机制与运营手法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对云南的民族民间歌舞品牌的维护和巩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效应。

3.借用其他知名项目,制作主题,组合大型文艺演出。

如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昆明商品交易会等,这些活动一方面给当地的民族民间歌舞以再度包装和登台的机会,另一方面,以歌会友,广交天下,吸呐大量沿海及国外资金到云南来投资,同时为旅游创造了氛围,为增强云南的经济实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发展土家歌舞文化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一方面,政府要有效发挥公共服务工作,注重“硬件”公共服务,同时加强“软件”公共服务建设,如信息发布服务、构建资源整合平台服务、引进、管理和培训文化产业人才服务、管理和融资服务、推介和树立文化产品品牌形象服务等。

另一方面,政府要对文化产业相关的市场环境的营造和维护进行管理,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

第二,注重构建和完善土家歌舞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

产业集群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它强调通过系统配套的公共政策塑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以促进产业整合和空间集聚。

目前土家歌舞文化产业集群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科学的指导,基于此,构建和完善土家歌舞文化产业集群体系显得格外重要。

第三,发展土家歌舞文化产业要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方向,合理规划,制定合适的制度和政策,同时给予丰富的配套设施,实现歌舞文化资源价值转换的多样化。

要注意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人文情怀,杜绝对歌舞文化资源的盲目开发和无序开发。

发展过程中要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和方案设计,不能草率或盲目开发,更不可急功近利。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