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嬗变

[摘 要]“互联网+现代农业”与“互联网+合作社”的提出,将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成为创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新趋势,也有助于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构筑全新平台。供销合作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供销产业及企业文化建设、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服务农民的科技文化建设,全面构建自身独特的、与“三农”深度融合、凝聚力强、生命力旺盛的文化体系,影响十分深远。通过客观分析当前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机遇,简要论述发挥供销合作社文化价值功能的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文化供销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供销合作社若是没有自身的独特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品牌文化,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失去坚实的发展根基,失去创新发展的动力,失去壮大做强的良好机遇。互联网+,为开创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新载体、新方向。供销合作社人应当站在服务三农”的制高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供销产业及企业文化建设、产品品牌文化建设、思想与科技文化建设,创造服务三农”新业绩,有力支撑中国特色供销合作事业的振兴和繁荣。

1 互联网+时代供销合作社文化现状。

1.1 主流文化现状。

1.1.1供销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各部委领导与支持下,在《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交通运输部会同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农业部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意见》(供销合作总社印发)等文件精神的引领下,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有着明确的基本目标,就是这四个“必须”:一是必须与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适合自身特点,彰显供销合作社的特色;二是必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三是必须是能延伸影响到广大群众中,并得到社会认可的文化;四是必须是高品位、健康向上的,不断潜移默化地传播有特色、有感召力、有吸引力的供销合作社品牌文化。加强文化建设是解决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中突出问题的紧迫需要。

1.1.2供销合作社文化内涵与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供销合作社文化内涵概括为“民主、平等、开放、参与、互助、合作”。供销合作社文化特征集中体现以下方面:(1)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扎根基层,深情地心系“三农”、大显身手爱农为民的互助奉献精神;(2)不畏困苦与勤俭坚韧的激情创业精神;(3)埋头克难、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4)热情地投身深耕大地、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

供销合作社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社会发展不均衡、社会需求不旺的情形下,传承并弘扬供销合作文化精神,勇于应对各种社会挑戰,发挥党联系农民的有力助手作用,突破重重困难和发展阻力,取得了服务三农的骄人成就和文化建设成果。

供销社产业经济方面:(1)2016年实现销售总额47760.6亿元(农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7986.7亿元、日用消费品类销售额15435.3亿元、再生资源类销售额2664.6亿元);(2)商品交易(批发)市场交易额8829.1亿元(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6949.7亿元、再生资源市场交易额660.8亿元);(3)全系统连锁企业销售额8887.6亿元;(4)年度商品进出口总额535.1亿元(进口额198.5亿元、出口额336.7亿元);(5)综合服务营业额中居民生活服务业营业额113亿元、物流业营业额26.1亿元、房地产开发经营额140.9亿元、资产经营额98.6亿元。

供销文化建设方面:(1)稳步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与2015年相比增加1270个,全系统有基层社29016个;(2)全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169896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22599个;入社农户1483万户;(3)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等认证的专业合作社37347个(有机认证的有3312个、绿色认证的有9655个、通过无公害认证的有24380个);(4)拥有产品注册商标的专业合作社12843个;(5)有经市、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品牌的专业合作社3468个;(6)建立科学实验示范田270万亩,全系统配方施肥面积3758万亩,统防统治面积2812.4万亩,农机作业面积2527万亩;(7)提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33.9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920.7万份;(8)全系统共建立综合服务社(中心)37.4万个;(9)建设农产品协会6951个、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1406个、农业生产资料协会1408个、再生资源协会851个、烟花爆竹协会824个、其他协会3026个。

1.2 非主流文化现状。

1.2.1企业文化积弊多。由于盲目追求利润及不正当竞争等原因,有的企业或经营户的生产产品,或加工产品或服务产品,或经营的产品,以次充好、价高质次、假冒伪劣、广告失实,给农民与居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消费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直接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严重损害了供销合作社的社會形象。假棉、假种子、假农药事件频有发生。江苏2016年抽检了2575批次农资产品,其中农药合格率为79%,肥料合格率为85%。全年依法取缔违法经营户520户。南京六合长乐农资经营部销售的“美国嘉吉”’牌复合肥的钾含量标注为15,经工商部门实际检测结果只是0.5。宿迁宿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所销售的益康牌农药所检测的有效成分0.01%,被戏称为“喝不死的农药”。洪泽县水稻种植张农户老汉因使用了不含任何有效成分的假农药,而导致1500多亩水稻减产绝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万元。

1.2.2品牌文化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供销行业中所经营销售的农资、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蜂产品、畜产品、日杂、再生、中药材、衍生农产品、丝织品、其他土特产品,这些是为三农服务的传统阵地和核心领域。根据2016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的统计,从品牌专业合作社数量比看,占总数比只有2%;从品牌种类看,总占比为7.6%;拥有有机、绿色、无公害的产品总占比21.98%。总体状况是量少势薄,亟待培育与提升品牌产品、品牌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

1.2.3文化科技服务三农的广度显不足。在提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方面,加大力度,但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经营的需求。目前为农服务的功能比较弱,特别是基层组织与农民联系密切程度还比较松散。

在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创建中,怎样主动发挥文化科技服务到农、到户、到田间、到车间、到消费者,形式多样地开展针对性强、个性化满意的帮扶服务,其潜力与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比如:一方面因标准多、产销信息不对称,对“绿色”“有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有疑惑,消费者购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因对“绿色”“有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或生产投入大、质量和技术控制要求高、品牌推广难度大、短期盈利能力差、销售成本高、缺少技术力量等,导致的种难、产难、售难问题。还有农民“卖贱”、市民“买贵”的难题。

2 互联网+时代供销合作社文化显存问题的归因。

2.1 商业体制改革中“农民或社员”的主体地位发生错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道路是一条曲折前行之路。系统内部先后实行过的“五定一奖”岗位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抵押租赁经营责任制、出资租赁经营责任制(独资承包、合伙承包的两种方式)、产权制度的改革,造成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错误地占据着主体支配地位。合作社的财产应该属于全体合作社社员“共有”,但是社员与之无缘,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供销合作社农民、社员的关系,处于松散、脱节状态。在为农服务中极少供销合作社经营个体或经济组织至今还残留一些唯利至上、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劣的现象。

2.2 供销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供销合作社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滞后、不健全;法人与企业职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陈旧。产品生产与加工的技术能力不高,盈利能力不强。主营业务运营模式、产品及产业盈利模式缺乏精准定位,防抗自然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压力低。

3 互联网+时代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是服务三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新常态下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建设强调指出“四个不能”的要求。无论怎么试、怎么改,都不能把为农服务的宗旨改丢了;不能把系统优势、规模优势改没了;不能把社有资产改少了;不能把市场经济的方向改偏了。为此,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所有举措必须要以服务三农”为主线,发挥引擎功能。实践路径:

一是将文化建设纳入供销合作社“五位一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从组织机构、投入保障、人才培育、效能评价、监督反馈机制等方面,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文化體系建设的新高度。

二是牢固树立农民利益的忠实伙伴理念,实行党建促为农“走帮扶”活动接地,增强与农民关系的紧密度,使供销合作社文化成为一种富民文化。将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互联网+合作社,全程贴近农产品整个环节,主动开展专项服务、综合服务,如:测土、施肥、种苗、育培、虫害防治、收购、加工、配送、仓储、销售、市场舆情等,助农增收节支致富,分享供销文化建设成果。

三是加快供销合作社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现代服务文化建设、会展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助力社有企业创新经营理念、改革商务模式、转变管理机制、开发研究新产品、激发活力、增强产能、狠抓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教育,使企业诚信、社会诚信沁入供销企业员工内心深处,确立社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促进诚信体系建设。培育科学先进的服务理念,制定特色创新的服务策略,加强全国供销系统电商运营规范化建设,实施诸如淘宝售后服务后的五星评价机制,使供销电商在消费者面前接受常态化监督,促进其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四是依托“互联网+”的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建设好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营销信息服务中心,助力供销合作社开放、合作、共享精神的大提升;同时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助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如:供销E家、微信公众号服务;助力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农村地区,逐步缩小城乡间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差异。

五是加强国内外的农业大学、商业大学、农林农牧农科类及商贸类高校的联合,发挥高校智力优势、科研优势,为供銷产业的快速发展之需,订单式培育专业人才,既能壮大供销产业及企业的人力资源,又能带动供销企业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是将特色的地域文化凝聚于农产品品牌中有利于塑造独特的农产品品牌文化农产品品牌文化是产品文化的外在体现,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若要发展好品牌文化,被广大消费者认可,除了“三品一标”认证,供销合作社尤需重视建立品牌农产品入网质量检测机制、质量可追溯机制、检验检疫监管机制、动态发布机制,严控有害物质投入,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使用安全。

4 结语。

供销合作社文化是推动供销事业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根本动力。增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自觉,让文化成为引领供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旗帜,是直接关系到为农服务宗旨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国供销合作事业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让文化成为引领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精神旗帜[J].广东合作经济,2012(02).

[2]王喜武.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水平[J].中国合作经济,2016(03).

[3]周鹍鹏.品牌定位与品牌文化辨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01).

[4]马文生.我国将建立供销合作社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N].中国国门时报,2016—05—2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