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 [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

自贸区既是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助力和支持点,也是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篇1。

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以境外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原始股作为质押,为该非居民的境内特殊目的子公司提供并购融资支持,成功发放了1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贷款,并通过试验区内FTN账户,以外保内贷的方式,形成还款资金保障。

突破点:该跨境并购项目面临境内、境外两套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以及债权、债务人权利义务划分和衔接的难题。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充分发挥离岸、在 岸、试验区三位一体业务优势,在离岸完成司法转递和律师见证等工作,在岸实现并购融资,自贸试验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FTN账户)进行资金监 管和还款保证。 该项目中FTN账户的开立较好地解决了在境内处置境外公司原始股东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股权的难题。

应用价值:利用试验区跨市场、跨境交易,帮助跨境客户盘活非居民持有的境内资产,拓展企业跨境并购融资渠道,高效地完成并购

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篇2。

国内一家老牌互联网游戏公司原本在纳斯达克上市,但由于境内外的估值差异,回归A股的意愿非常强烈。东方证券旗下的东方弘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自贸区募集并设立两只人民币跨境并购基金,探索出中资企业境外并购的新模式,也成为昨天入选的创新案例之一。

面临交割时间紧迫和对外投资及外汇额度审批、资金及时调度等不少难点,上海自贸区显现出整体协调、行政高效。弘泰投资总经理马云涛说,我们前后只用了23天就解决了4.3亿美元的出海投资。由于自贸区把对外投资、外汇额度等审批集合在一起,一次申报一次审批,3亿美元投资额以内的正常审批不超过5个工作日,实际上两个工作日就完成了。

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篇3。

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于2014年9月18在自贸试验区正式启动,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品牌。

目前上线三个可在自贸试验区交割的现货黄金合约,分别是:交易单位100克和1千克,成色99.99的iAu100、iAu99.99,交易单位为12.5千克、成色99.5的iAu99.5。

金交所单独设立了一个黄金保税交割仓库,为进口和转口黄金提供交割、仓储保管、清算、物流等配套服务。

在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离岸资金可以在自贸试验区内参与国际板交易,也可以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所有合约交易。

突破点:一是会员国际化自贸试验区内及境外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专业投资机构以及黄金精炼企业均可参与。二是交易资金国际化。在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参与人民币报价的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实现离岸资金与在岸资金的融合。三是定价国际化。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金人民币黄金定价机制和实物交割标准。四是储运和交割国际化。促进上海成为亚太黄金转口中心。

应用价值:推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价格从区域性的价格逐步向国际性的价格转变,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金。有利于促进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的相关搜索内容:

1.兴业银行外汇。

2.全国国家旅游局长旅游工作会议讲话。

3.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材料。

4.证券会议讲话稿。

5.省国税工作会议讲话稿。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