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摘 要:“三微”即“微课题”“微课堂”“微讲座”的教科培一体的教科研模式,也就是小课题、小课堂、小讲座。“微课题”是问题研究的目标,“微课堂”是问题行动研究的过程例证,“微讲座”是问题研究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三微;教科研一體化模式;教师专业成长。

一、三微“三定”,构建“三微”培育机制。

规范科学的常规管理机制,是教科研工作稳步开展的根本保障。我们的“三定”“三微”管理机制,让“三微”落地生根。

1.“一定”项目团队,明晰方向。确定了培育项目团队,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并确定了每周教研日时间、每个教研组的负责人,组织开展“三微教科研活动。

2.“二定”培育方案,规范实施。结合培育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整体规划,讨论制定项目培育方案,明确各年度绩效目标和专项经费的使用制度,构建了“三微教科研工作的网络体系。

3.“三定”管理制度,保障落实。制定三微教科研工作制度,并由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年段长组成管理小组,实行“每日一巡查,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汇总”,促进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三微“三步”,形成“三微教科研模式。

三微”即“微课题”“微课堂”“微讲座”。

“微课题”是微型科研,主要关注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并且开展扎实的研究

“微课堂”,是指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中展示一个教学的片段,从而验证微课题研究中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微讲座”,指分析性地对前期“微课题”“微课堂”实践成果用“小讲座”的形式进行总结反思、归纳结论。

第一步:细微处提炼微课题

每学年初,教务处就会发布新学期微课题研究的征集告示,各教研组以年段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分析,选题、撰写课题申请书,申请教育办或市级小课题课题立项后,在一学年里,各教研组围绕小课题开展“三微”校本教研活动。

第二步:微课堂唱响三部曲。

课堂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我们以微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着重从课前、课中、课后逐步扎实开展微课堂研究

★课前寻找策略:话题研讨——集体备课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方向,筛选问题形成话题。接着针对要研讨话题首先各自进行话题学习,在课题组里进行交流,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汇总,形成小组对话题的共识,找到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实施策略。紧接着,课题组随即组织集体备课,围绕讨论出的实施策略,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学案解读,形成年段集体备课教学方案。

课堂验证策略:课例验证——课堂观察。

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后,再由课题组的某一位老师,进行20—30分钟的微课教学,验证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而微课堂采用了“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对话、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在微课堂的实践中,引入了课堂观察员旁听,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同伴互助学习情况,并记录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课后反思策略:调整设计——二次教学。

课例验证课后,组织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研讨交流。首先由课堂观察员交流课堂观察所得,提供给执教者和教研组的老师们,让大家分析探讨前期备课中提出的教学策略是否可行,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调整设计思路。交流中,还要求每个听课老师做到发表“三个一”:即“一个亮点一个不足一个建议”,让老师通过评价别人的课堂来反观自身课堂。而后课题组的老师针对调整的教学策略,各自再进行二次教学。以这样的研讨模式构建了学校的研讨共同体,从而提高教研的时效性。

第三步:微讲座梳理策略。

经过微课题研讨话题交流思考、微课堂的实践验证,得出一些理论知识、教学策略,最后开展微讲座。微讲座就是对微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梳理,让“问题的解决”推向“理性升华”的高度,从而形成对今后教学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这种草根式的讲座,“话题小、实效大”,策略的梳理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老师更乐于参与。

三、三微“三特”,彰显“三微”特色亮点。

两年来,我们不断夯实“三微教科研模式,深化“三微教科研的内涵,彰显出“三微”特色亮点。

亮点一:教科研模式有突破。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校本教研模式,形成了“用问题驱动研究——微课题,用课堂验证问题——微课堂,用讲座升华成果——微讲座”的“三微”教科培模式,成了我校特有的教科研品牌。

亮点二:教科研活动有特色。三微教科研具有其独特的亮点,微型课题“选题小、易突破、成本低、周期短”;微课堂“切入准、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活”;微讲座话题小、时间短、易操作、实用强”。

亮点三:教科研途径有创新。三微教科研更好地处理了教研与培训、科研与教研、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做到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让教科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谭永清.走进校本教研新天地:新课改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内涵、意义及其行动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2]高培志.固本培元,课题引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师,2013(19).

编辑 杜元元。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