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朔州特大假酒案【1998年:朔州假酒案】

年关变成“鬼门关”   1998年1月23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医院接到了一名危重病人

病人的症状是呕吐、头疼、瞳孔散大、呼吸困难,还没来得及推进抢救室抢救就死亡了。

医护人员确定为“酒精中毒”。

对这位病人,医生们只当是普通事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起震惊全国的“假酒中毒案”的前奏。

1月24日下午,平鲁区医院又接到了两个病人

其中一个病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另一个病人有高血压史,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医生建议转院到朔城区医院做CT检查,但在转院的途中这名病人就死亡了。

1月26日上午11点,医院的内科又接诊了一个病人,其症状与24日的两例相似,并且都在病发前饮过白酒

这时,医院的医生开始重视起来。

午饭过后,内科又接了一个病人,到达医院时,病人已经没有呼吸了。

下午4点,调查的人回来说,前几个死者都饮用过散装的白酒

据此,医院初步认为是散装白酒出现了问题。

下午6点,医院向区政府办公室、区公安局、防疫站报告情况:仅1月26日当天,就已经死亡4人。

晚上7点,区政府召集相关的领导开会,做出指示,由工商局负责连夜封存散装白酒,由公安局负责立案侦破。

那时,朔州的老百姓已经买走散装白酒1万余斤,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将出现无法想象的后果。

晚9点,内科当日已经死亡6人,加上前几天的死亡人数,一共是9人。

朔州市领导、平鲁区领导在医院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医院拿出抢救方案。

晚上12点之前,内科的19名医护人员全部到岗。

当晚,平鲁区政府所有已经放假的官员被紧急召回,并奔走各个乡、镇、村,挨家挨户下达警告,并回收了部分散装白酒

同时,工商局也连夜查封了100多个散酒销售点;公安局抓获了文水县贩卖掺有大量甲醇假酒的涉案人员。

后经测定,中毒者所喝的假白酒中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即使喝得较少,也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1月27日(除夕)凌晨,医院又接诊了5个病人,早上8点以后,病人剧增,至28日,病人已达到106个。

这种紧张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月4日。

从2月5日开始,就没有中毒者入院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者,电视台选择了在除夕夜大家都收看春节晚会的时段,在电视荧屏下方播放警告:我市近日流入清徐、文水、孝义生产的散装白酒,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希望广大市民不要再饮用此酒。

1月31日,一份紧急材料送进了中南海。

在此后的数天内,朔州市各电视台、电台不断发布消息,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再饮用散装白酒

据统计,自1月26日开始,短短数日内,因喝散装假白酒而死亡的人数达27人,中毒入院接受救治的222人。

从真酒商到假酒贩   山西省朔州市是新建城市,经济不发达,百姓的生活不富裕,到了年根儿都会去买点儿便宜散酒喝。

而犯罪分子也是看准了这一市场,做出了让人所不耻的事情。

1998年1月27日,公安局查清出售假酒的源头:朔城区南关杨万才的白酒批发点。

公安人员顺藤摸瓜,很快就查到了散装假白酒的制造者是文水县农民王青华,并连夜对他和他的妻子实施了抓捕。

审问得知,王青华用4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散装白酒57.5吨,出售给个体户批发商王晓东、杨万才、刘世春等人。

而这些批发商在从王青华处买酒的时候都知道白酒甲醇的含量严重超标,但为了牟取暴利,他们不惜铤而走险,置广大乡亲的生命于不顾。

王青华是文水县的农民,最初的时候开过酒坊,卖的都是真酒,但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倒闭了。

因为这个原因,王青华家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

王青华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开始他并不知道甲醇或工业酒精能导致人死亡的常识。

1998年11月的一天,他对妻子武燕萍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难了,想办法再做点白酒生意。

”   妻子没好气地说:“做生意?我们还有钱吗?”   王青华小声地说:“咱们以前太傻了!只知道卖真酒,赚不了多少钱不说,还倒闭了。

我最近打听到用工业酒精加水稀释,制成假酒卖,会赚大钱。

我们只要出去借一点买工业酒精的钱就行了。

”   想想家里的境况,再想想大把大把的钞票,武燕萍开始动心了。

于是,夫妻俩借了点钱,接着就寻找购买工业酒精的地方。

王青华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一处价格比较便宜的卖家,太原市南郊区陈春明的“宇誉溶剂加工部”。

他从这里买回第一批工业酒精后,夫妻俩人连夜将其勾兑成白酒,第二天就联系买家了。

因为价格便宜,加上又快到春节了,王青华白酒很快就卖光了。

王青华先后从“宇誉溶剂加工部”购买过15次工业酒精

就在他第十三次去购买的时候,陈春明告诉他:“你买的酒精中含有甲醇的,喝了是会有很大危害的。

”   回到家后,王青华心事重重,心想:“会不会真的出事?”就在他一愁不展之际,一个叫王晓东的经销商来和他结算酒钱,他就和王晓东提起了这件事情。

王晓东听后说:“没事,你放心,买你酒的人都知道你的酒是什么做的,他们知道回去之后要经过什么样的加工。

”听到王晓东这么说,王青华想:“我做了3个月了,酒都卖出去了,也没听说哪儿的人因为喝酒出事的。

”这样,王青华的心算是放到肚子里面去了。

同村兄弟照样画符   武保全、武保利是俩兄弟,他们知道了王青华的生意内幕,也打起了制造假酒的歪主意。

兄弟俩商量了一番,决定学王青华制造假酒

两兄弟第二天就到了太原,跑了许多地方,也没找到一家合适的购买酒精的地方。

第二天,武保全、武保利兄弟邀王青华到家里来吃了顿好的,趁着酒意向王青华讨要酒精的售卖地点。

王青华将“宇誉溶剂加工部”的地址告诉了他们。

保全、武保利凑齐了钱,到陈春明处购买酒精勾兑白酒

与武保全、武保利兄弟一起做假酒生意的还有一个叫王瑞的。

王瑞的家人曾提醒过他工业酒精中可能含有甲醇,而甲醇有毒的,让他不要错买了有毒酒精

1月4日,王瑞去替武保全酒精时,他去了“宇誉溶剂加工部”的进货源头太原化肥厂销售公司打听酒精一事。

他向公司的一位中年妇女打听道:“你们这里有没有酒精卖?”那位妇女说:“没有酒精,只有甲醇

”   王瑞开始有点怀疑他们购买的酒精有毒的工业酒精

于是,到了“宇誉溶剂加工部”之后,他就问陈春明的儿子陈广义:“你这酒精是不是100%的甲醇

”陈广义说:“不,有点甲醇,但还是酒精多一点。

”陈广义对王瑞撒了谎。

王瑞回村后,对武保全说:“我们拉的这酒精好像有问题,里面有甲醇,我听人说是有毒的。

”   武保全说:“别担心,上锅蒸一下甲醇就对人没有生命危险了,只会对人的眼睛有点危害。

”   王瑞说:“这也不行啊,要是有人喝多了,会出大事的啊。

”   武保全说:“这事儿你就别操心了,我会在酒精里多兑点水的,然后再经过蒸馏,做出来的酒的甲醇含量比正常酒略高一点。

”   王瑞听着这么专业的解说,相信了武保全的话。

假酒案”的参与者被抓获后。

按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判处王青华王晓东、武保全等6人死刑,立即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以生产有毒食品罪,销售有毒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分别判处武燕萍、贾建有、刘世春、朱永福等4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而且以上被告皆被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剩余的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了5~15年有期徒刑,而剩余的政府管理部门人员也受到了行政处理。

朔州假酒案”发生之后,全国人民谈“山西酒”而色变,直接导致山西酒业一蹶不振,所有“山西酒”的美誉一夜间跌至谷底,那些与假酒没有关系的知名酒业也受到牵连,销量严重下滑,甚至当时的报纸上还做出了《劝君莫饮山西酒》的报道,标题非常醒目。

(摘自中国长安出版社《中国二十年重案追踪〈造假案〉》 作者:元坤)。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