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咬字艺术_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在不同的歌曲中,对咬字的要求也不同。

为能确切地表现歌曲内容,就应重视对歌曲咬字处理问题。

咬字处理,包括咬字的力度方面、速度方面、情绪方面等。

只有在歌唱中正确地处理咬字,才能完善地表现好歌曲

歌唱的演出艺术中,应该把咬字处理看作是歌曲表现的手法之一去重视它,运用它。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关于歌唱咬字处理

一、速度方面   歌唱咬字的速度是指声母的完成动作韵母形成的速度。

歌唱中,咬字的速度也关系到歌曲艺术表演的效果。

演唱较快旋律的歌曲中,应保证声母的完成动作韵母形成动作的较快速度,从而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咬字

不但能把歌词唱的轻快流畅,而且歌词中的每个字都清晰而饱满。

例如在《打起手鼓唱起歌》一曲的演唱中,就必须严格要求声母完成动作韵母形成动作的速度,以保证歌词在快速旋律中,将每个字表达清楚。

而在有些歌曲中。

应将歌唱咬字速度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演唱需要,处理得较为缓慢。

例如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演唱中,就应将其声母的完成动作韵母形成动作的速度处理得较为缓慢、圆滑、连贯。

以柔和、婉转的艺术效果来表达歌曲中的优美意境。

从上述两个例子看出:不同的速度处理,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力度方面   根据歌曲内容不同,其咬字在力度方面的处理是不同的。

歌曲咬字的力度与发声的气息的压力具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歌曲内容表现出发,需要以较大的气息力度进行咬字

例如历史歌曲《大路歌》,在演唱中就应以较大的力度处理咬字

这样既保持了歌唱咬字在气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歌词的稳定与准确,又达到了咬字扎实、有力、坚定的艺术效果,从而很好地表现了歌曲内容坚定、有力的形象,而有些歌曲内容是较为愉快、轻松、自然的,在演唱时气息、压力也一般。

这种情况下,咬字在力度方面的处理则小些。

例如歌曲《南泥湾》的演唱中,歌词咬字力度较小,表现出歌曲内容中欢乐亲切的艺术效果。

歌唱咬字的力度方面的处理,也属歌曲表现技巧的一个方面。

三、情绪方面   歌唱咬字,根据歌词内容的感情,做些情绪方面的处理,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歌唱咬字的过程中,联系情绪上的相应动作,并把情绪在形象中产生的因素贯注在咬字动作中,使歌词咬字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这就要求很好地将感情融入咬字中。

歌唱咬字,有其严格的要求,即清晰性、共鸣性、统一性、连续性。

只有在发声咬字中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完善地表现歌词内容,具有艺术的美感。

1、咬字的清晰性   清晰性就是要求咬字清楚易懂。

歌唱咬字过程中,对声母韵母发声都应具有严格正确的动作

咬清字头,咬准字音,收韵良好的咬字动作必然具备其清晰性效果。

使人们在歌曲演唱中清楚地听懂歌曲内容,以利于听者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歌曲中的形象和意境。

2、咬字共鸣性   歌唱咬字,要求具有音乐性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共鸣色彩,使其在发声中达到美丽悦耳,善于感情表现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歌词发声中的每个字都具有和谐的共鸣,从而保证咬字的字音共鸣性。

字音的共鸣性是由发声器官与咬字器官的协调动作控制的。

咬字时,必须合理地控制发声共鸣的关键部位(即咽腔部位),同时自如地进行咬字器官的动作控制,使字音具有丰富的共鸣色彩。

这样的咬字,才能使歌词演唱中,随着对位乐曲的变化和谐的共鸣中,充分地表现出音乐的性质。

所以说字音必须在具有共鸣性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歌词发声的音乐性。

3、咬字的统一性   有关统一的概念。

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咬字的统一与共鸣位置的统一。

有关共鸣位置的统一性,就是要求歌唱咬字中的每一个字,不但具有谐和共鸣的性质,而且应在头腔共鸣的位置上,取得咬字共鸣的位置的统一,达到歌唱咬字共鸣的位置上的统一性。

另一个方面的统一,就是指在咬字动作中,取得歌唱咬字的字形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歌唱咬字中的每个声母有其发声的规定动作,每个声母有其正确的规范动作,并保证其在任何不同的组合形成或乐曲中都保持正确的咬字动作

4、歌唱连续性   在歌曲演唱中,除休止或间奏外,一般规律中音乐是连贯的,歌词演唱也应具有乐曲曲谱的对位的连贯性。

歌唱咬字中,我们要求声母韵母发声自如地过渡。

保证其歌词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而且在歌词组成的乐句和内容的整体中,要求自如地予以过渡,保证歌曲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切不可割裂地片面要求咬字的清楚而不顾歌词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造成歌曲内容的断续和散乱现象。

歌曲演唱中,我们必须将动作熟练地协调起来,保证歌曲内容的清楚表达和连续完整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咬字具有艺术的美感。

(作者单位:海北州民族歌舞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