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贺诗歌的意象个性特征 李贺诗歌意象

关键词李贺 诗歌象 美学特征。

摘 要李贺是以“辞尚奇诡”著称诗人诗歌象风格独具。

李贺诗歌象性特征具体表现虚荒诞幻、阴幽飒沓、设色�妙、雕锼刚硬等四方面。

李贺诗以凄艳诡激诗风“惊迈辈”屹然别立国诗歌长河其诗歌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美学追。

李贺诗歌象性特征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

、“虚荒诞幻”。

黑格尔曾说“诗人杰出艺术领就是想象”艾青也认“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国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富想象作。

李贺想象是种常人思维很难进入、甚至近病态天才幻想。

正是这种丰富奇特想象使得李贺笔下诗歌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

李贺诗歌象这美学特杜牧《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象“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量超现实象塑造。

诗歌极繁荣唐代诗坛上能作超现实想象、并以构建超现实象审美追诗人寥寥无几李贺无疑是这极少数诗人杰出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影响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超现实象世界如“长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鸾”、“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松花”、“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起”等。

比如样是称颂丝织品精美奇绝白居易《缭绫》基上是从现实存事物提炼出象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有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却是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象表达“依依宜织江雨空雨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出洞千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象“虚荒诞幻”还表现塑造现实象不按照客观事物样式加以描摹而是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起带有很虚幻和想象成分。

比如李贺笔下风可以是酸“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金钗可以言语“晓钗催鬓语南风”;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马骨嶙峋刚硬敲打其响如铜“上前敲瘦骨犹带铜声”;太阳光洁明亮击则声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声”;铜人能哭且泪重如铅“忆君清泪如铅水”;香气有形且能咚咚作响“玉炉碳火香冬冬”……如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感受。

钱钟有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但用它概括李贺诗歌象这种特则是再恰当不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①――李贺诗象确就是这样怪诡。

二、“阴幽飒沓”。

李贺生活各种矛盾复杂交织唐贞元元和年虽然才华横溢、富幻想、有远抱但腐朽政治、险恶世态、沦落境、卑微官职乃至孱弱多病身体等无不给他以致命打击使他陷入了老先衰生命悲愁“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我当二十不得心愁谢如枯兰”、“庞秋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年轻身躯包裹着竟是颗临老心。

正是这种与其生理发育极不相称临老心态赋予了李贺以老人般审美感受能力将他审美发现和审美选择引向了相当特殊围那就是“昏黑杳冥写出派阴幽飒沓景象令人毛悚”。

王思任曰李贺“人命至促景尽虚故以其哀激思变晦涩调喜用鬼、泣、死、血如类幽冷溪刻”;谢榛云李贺诗“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山精鬼火出焉;苦涩如枯林逆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张表臣说“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钱钟先生指出“若长吉境阴凄悚然毛骨者无闻焉尔。

……《神弦曲》所谓‘山魈食人森寒’正可谓长吉作诗境。

”②确李贺刻画物象津津乐道物象老、死、枯、瘦、冷而对物象雄浑壮阔面仿佛视而不见由也就形成了他诗歌独特象群如牛鬼蛇神、白骨幽魂、血雨腥风、荒坟野墓、寒蟾老兔、青狸白狐、老木魅、漆炬阴火、怨月啼花、枯枝败叶、瘦蛟毒虬……这些象无不具有“阴幽飒沓”美学特征。

《南山田行》诗较能体现李贺诗歌象这特。

秋野明秋月白。

塘水缪缪虫唧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骄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芽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松花。

诗写秋野凄清幽冷景月色如霜西风萧瑟寂寥旷野上杂草丛生苔藓遍地庄稼谷物稀稀落落;秋虫夜幕下唧唧哀鸣山花寒风里幽幽啜泣流泉石缝低低呜咽残存萤火荒芜田陇路上飞飞更有那鬼灯似磷火黑暗松林飘荡闪烁。

秋月、寒虫、冷花、荒畦、蛰萤、鬼灯等等象织成了张阴冷使人不寒而栗。

如说《南山田行》关“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松花”类描写尚有现实依据性可言话那么李贺生机勃勃三月看到却是“花城柳暗愁杀人”、“曲水漂香不留梨花落尽成秋苑”萧条并将花团锦簇、风景秀丽四月描绘成“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则更多地显示出了他对幽凄阴冷象独特嗜爱。

三、“设色�妙”。

李贺是我国古代诗人运用色彩具特色位。

众所周知我国古诗歌是讲究恬静、不重色彩李贺却敢突破传统局限他“穿幽入仄惨淡营都修辞设色”把己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感触破译成复杂变幻色彩象呈现者眼前。

李贺诗歌这种奇诡非凡色彩美前人有许多精辟论述。

宋代诗人陆游说“贺词如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清代方扶南云“李贺如铁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今人钱钟认“长吉词诡调急色浓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

这些评价颇有见地。

据位日研究者统计李贺诗歌每三十就有色彩而王维诗六十七里才有色彩由可见李贺色彩偏爱程。

可以说国诗歌史上还不出像李贺这样对色彩象情有独钟诗人

法国印象画派艺术师莫奈曾说画画候他忘记了眼前是什么东西“看到只是色彩只是色彩关系”。

李贺塑造诗歌象其实也和莫奈画画样关“只是色彩只是色彩关系”。

千世界众多物象李贺捕捉到诗里成他诗歌象有失了名称有失了形状姿态终这些物象留诗就只有�丽色彩

钱钟先生《谈艺录》针见血地指出长吉“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

纵观李贺诗歌创作我们不难发现被李贺用借代物名多数是与物有关色彩词语。

李贺诗这种借代兹举数例说明比如“甘露洗空绿”“空绿”代指天空;“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代指血;“新翠舞衿净如水”“新翠”代指春柳;“紫腻卷浮杯”“紫腻”代指菜肴;“冷红泣露娇啼色”“冷红”代指秋花;外李贺还常以“细绿”代春草、以“碧华”代暮云、以“长翠”代水等等。

除用纯色彩词语代指事物体外李贺还有使色彩诗歌繁多密集、层现叠出如《残丝曲》、《昌谷诗》、《春归昌谷》、《雁门太守行》等其以《雁门太守行》人称道。

《雁门太守行》是首写战争诗按照朱世英先生说法写悲壮惨烈战斗场面般不宜使用表现�艳色彩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色彩象比如黑云、甲光、金鳞、秋色、燕脂、夜紫、红旗、玉龙等这些象共构成了幅浓重艳丽面画有力地烘托出了酷烈战争场面产生了极强表达效。

四、“雕锼刚硬”。

李贺写诗新奇刻雕琢用其母话说就是“要呕出心乃已耳”。

关这前人早已明确指出如高�“若长吉者天纵奇才惊迈辈所得离绝凡近远笔墨畦径”③胡震亨“长吉天才奇旷……故能镂剔异藻”④黎简“从琢句妙无有长吉者”叶衍兰“李长吉诗如镂金雕玉无不炼真呕心而出者也”如等等。

李贺己有诗证“寻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日夕著罢惊霜落素丝”。

正因李贺“句句欲传世”所以其诗歌象虽然新颖奇特但“刿�无天真然趣”人工斧凿痕迹比较明显“皆雕锼”“微情固掩真质伤”不如李白诗歌象那样清新飘逸。

我们不妨以《恼公》“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例子进行说明。

这句诗乍看确实令人费歌声怎么会像春天草上露水呢?原这里用了逻辑思维推移法歌如珠露如珠所以歌如露。

“劫灰飞尽古今平”也是如劫乃事平乃空事两者并无关;然劫既有灰则变如空可扫平矣。

值得是李贺雕刻象如钱钟先生所说“取金石硬性特征作比喻”“变轻清者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所以其诗歌刚硬坚锐富力量和官能感受。

众所周知然界声、光、月、云、风、霜、泪、水等是虚空易流、轻清柔婉物但旦进到李贺诗就摇身变化凝重、坚锐、刚硬象如“临歧击剑生铜吼”、“剑光照空天碧”、“晓月当帘挂玉弓”、“黑云压城城欲摧”、“剔天磨刀割紫云”、“莫嫌金甲重且捉飘风”、“霜重鼓寒声不起”、“忆君清泪如铅水”、“荒沟古水光如刀”等。

综上所述李贺不愧是位天才诗人他匆匆二十七年生命旅以五彩笔构筑了多姿多彩、瑰丽奇异艺术世界。

虽然他艺术追和风格也遭到了些批评非议但其呕心沥血用全部生命和智慧浇灌出这些散发着幽香艺术花将魅力永存使人获得历难忘美感享受。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马学林(968 )学硕士湖南邵阳学院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学研究。

钱钟钱钟散〔〕浙江浙江艺出版社,997。

钱钟谈艺录〔〕北京华局,98。

③ 高�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

④ 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