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述语言的语用分析和读解——鲁迅小说《祝福》语言例析:叙述语言

叙述语言丰富多样又复杂多变。

它可以讲述、显现也可以评议、抒情或结构上渡衔接。

各种流派作法异彩纷呈作身影作品或隐或现。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说终归是作以语言媒介与者进行交际手段是种“言语行”。

任何言语行可能都不仅仅是“以言述事”而是借助话语完成定行即“以言做事”。

譬如“这杯咖啡真正是咖啡”这句话特定语境可能并不表示对“咖啡”真伪判断而是表达对它美味赞许。

语言身能指和所指关系具体言语活动由使用者及语境“义作用”常常表现非对等关系。

叙述语言也是如它交待背景、讲述故事、描绘画面表达种指称性再现性语义这程作也委曲地表现己表达己某种认识、判断、赞许、批评表现己某种化价值取向和喜怒哀乐感情对者施加影响。

说是以客体再现性语义心它主体表现义常常隐蔽指称再现性语义显现验世界背。

说只有系作品外部语境和部语境透“述事言”把握“言所”把握体会作品表层语义下主体表现义才能真正深刻理作品义或主题容。

下面仅以《祝福》几叙述语句试作分析。

、背景概述与语境情景酿造 “旧历年底毕竟像年底”。

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讲述

这是肯定陈述句叙述故事发生背景。

旧历年底对习惯使用夏历(俗称阴历)国人说当然是正儿八年底“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按传统习惯“冬至三戊腊祭神”送旧迎新祷神祈福盛活动便开始了。

然而鲁迅什么说“毕竟像”呢?也许这句话应当这样说 ①旧历年底到了。

旧历年底是热闹。

旧历年底终又到了。

旧历年底毕竟是热闹。

鲁迅不这样说。

鲁迅开始讲述故事这句话显得别扭、生硬起拗口听起似乎也没有什么实信息。

如把说视种会话方式话这就违背了语用学会话合作原则如从语义学角分析则可以认这句话几乎是没有什么义。

鲁迅先生然不会说句毫无义话。

我们不由想到类似些话语 ①战争就是战争。

②雷锋就是雷锋。

③正宗毕竟是正宗。

④伪劣产品毕竟是伪劣产品。

这些话语显然都不能从表面义理它们都是故对会话合作原则某些准则违反然而却因产生了种言外或表达了某种特定情感态。

句①表示强调是说战争必然是严酷言外是说悲痛无益表示告诫或慨叹;②③句并不表示对对象真假判断而是表示褒扬和赞许;句④则表达了种愤慨态表示批评或指斥。

这些句子语境都表现出种鲜明情感态产生种言外语用含义完成某具体行。

鲁迅讲述故事开场白也是如。

旧历年底是我国传统节——春节。

习惯上春节并非单指夏历元旦这天而是从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延续到新正元宵节止其包括腊八、祭灶、除夕年等。

程诸多祭神祀祖礼仪活动庄严而隆重与伴随各种习俗充满喜庆而又热闹。

祥林嫂便死祭灶夜晚死喜庆爆竹声。

成《祭灶词》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

云居车马流连有杯盘丰祀……送君醉饱登天门乞取利市归分。

”祭灶是送灶王爷上天祈福以保下界年平安。

所以鲁迅讲述道“这是鲁镇年终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年运气。

”“年年如如”。

千年传统化习俗少有变化。

鲁镇芸芸众生祈禳神灵际已沦落乞丐祥林嫂发出了魂灵有无疑问“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她是企盼着神祗降临还是怀着希望破灭走向地狱恐惧?她生这浓厚化历史氛围死这化历史氛围浓厚那些“钝响”爆竹“灰白色沉重晚云”闪光种种“新年气象”都成了祥林嫂悲剧命运对比鲜明背景。

旧历年底”不是辛亥革命确定使用公历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指称语义是“传统”、“历史”;“毕竟像”作逻辑系语这里具有强调味系作品部和外部语境理它强调年终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国古老化传统和习俗指向国深遽复杂历史背景。

因背景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

鲁迅这句话以违反规则形式流露出沉重忧思给全部喜庆气象验世界蒙上了层冷峭深沉灰色故事语境情感基调也因悄然确定下。

二、讲述评议与主体表现价值取向 说免不了“讲述”正如瓦尔特司各特所言“行动、语调、手势、恋人微笑、暴君怒容、丑怪相——切都必须说讲述”([美]《说修辞学》)。

说总要向者讲述发生了什么甚至委婉地告诉者怎样看待人物也许还要插进几句相关评议。

作思想观即使是隐蔽倾向性也会“故事情节然而然地流露出(恩格斯)”。

细心推敲作品“以言述事”下“所”体会话语隐含语义总能揭微显幽把握住主体表现价值取向进而感受作品主题。

《祝福》开头便讲述鲁四老爷。

这是“讲理学老监主”叙述者“我”讲道“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留胡子见面是寒暄寒暄说我‘胖了’说我‘胖了’即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叙述者介绍了鲁四身份通其言行概述反映出人物立场和政治态。

“监生”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重封建礼教道德观念;“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顽固政治立场。

系对鲁四房描写那“脱落”对“必完全”《康熙》、摆案头《近思录集》和《四衬》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没落腐朽乡村地主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了。

有趣深刻是这里插入段叙述者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骂我因他骂还是康有”。

这是表认知行单句宾语是复句结构形式。

话语面指称语义是清晰骂是康有。

所以骂康有是因康有是戊戌变法改良主义领袖有违央集权封建统治。

由更进步揭露了鲁四政治立场。

但这句话还蕴含了言外。

“还是”仍然是竟然是。

值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已知厦将倾“新党”涵早已发生了变化用指称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

鲁四所骂竟然还是、仍然是康有其不谙世事变迁和社会进步落腐朽性便昭然弥彰了而国农村笼罩封建统治下死水潭社会状况也可想而知了。

这段平实叙述和简洁评议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鲁四形象特征平实寓深刻言近旨远辛辣地对形象进行了嘲讽和鞭挞;绵里藏针含蓄闪烁着尖锐批判锋芒。

面对这样人物“谈话是总不投机了”叙述者“我”与鲁四立场对立其民主进步倾向也清楚地表现出。

叙述者“我”当然不能等作人。

但以人称视角叙述语言却清楚地反映出作品主体倾向性对人物嘲讽批判正隐约地表现出主体价值取向和立场。

冷静没有直接表露情感态叙述语言主体思想情绪仍然曲折地流露出作品主题亦如深藏水面下八分七冰山情节波光渐渐被映射出。

三、渡衔接与情节发展蕴 渡衔接叙述语言有不只起承上启下或前照应结构作用还能推动情节发展概括故事蕴收到“以言做事”效。

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女工说讲述人们对她称呼先出现三结构相似句子 ①都叫她祥林嫂

②仍然叫她祥林嫂

③镇上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句子都是普通陈述句句子表层语义没有什么变化。

①②句主语相主要指称鲁上下人等②句仅增加了副词状语“仍然”;②③句比较只是主语变了多了连系副词“也”。

表层语义似乎仅仅交待了人们对祥林嫂称呼曾发生变化但只要回到情节发展回到具体语境细咀嚼便能体味出三句子不丰富蕴。

祥林嫂是死了男人寡妇。

初到鲁镇鲁四“讨厌她是寡妇”只是因“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又只是顺着眼不开句口很象安份耐劳人”四婶看了她能做看了她驯顺勉强将她留下了。

是“都叫她祥林嫂”从其夫名而呼。

封建代“妇人有三从义无专用道故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丧传》)妇女只能依附男人生存是不能由主宰己命运出嫁甚至姓氏也得“从夫”。

祥林嫂夫是卫山人“那概也就姓卫了”“概”不确切谓。

丈夫姓氏尚不甚了了更不必说祥林嫂人了。

说言及祥林嫂姓这不是作疏忽正是了表现妇女低下地位。

这句话作渡句通称呼语交待人物身份及其深蕴化历史涵也表明她终竟被鲁镇社会暂接受和承认了开始了她鲁镇新生活。

故事由逐渐把情节展开。

祥林嫂悲剧命运并非因她是寡妇而是因她被迫再嫁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礼教观念占统治地位明清两代妇德核心是必须遵守“从而终”、“饿死事极失节事极”伦理信条寡妇倘若再嫁便是“败坏风俗”、“父母、国人皆践”(《孟子滕公上》)。

祥林嫂再嫁是不情愿然而“她有叔子也得娶老婆。

不嫁了她哪有钱做聘礼?”社会贫困逼得穷苦农不顾社会普遍伦理观念强制她再嫁

祥林嫂似乎努力想保持己名节她“真出格”“闹得厉害”“约因念人做事所以与众不”看她是深受“讲理学”鲁四影响深受封建礼教观念毒害是恪守妇道。

然而她终还是再嫁了夫死子亡不得不再到鲁镇做女工。

“仍然叫她祥林嫂”。

称呼依旧。

“仍然”副词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祥林嫂生活和命运已改变了故事情节已发展了再嫁段遭遇绝不是虚无梦幻。

她身改变姑且不论“四婶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

四婶不满也许只是因她“没有先前样灵活”做活已不如从前。

鲁四则“暗暗告诫四婶祭祀候用不着她沾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

是往常忙祭祀节现却轮到祥林嫂清闲了。

祭神祀祖礼礼节原有极严格讲究成《祭灶词》云“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可见祭拜礼凡女人都是不能参加所以《祝福》写道“拜却只限男人”。

祥林嫂连“切饭菜”都不能做了“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就因她是寡妇而再嫁

然而“仍然叫她祥林嫂”。

这淡淡似乎不渡语具体语境却隐含着深刻蕴涵反映出鲁四祥林嫂二次婚姻冷酷而坚地不予承认态。

“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完全否定。

“镇上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了”。

整鲁镇社会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音调变化笑容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严重对立。

“这无聊赖祥林嫂被人们弃尘芥堆看得厌倦了陈旧玩物”终被人们彻底地抛弃了。

故事循着三句子描画出坐标曲线逐渐发展到高潮。

这三句子祥林嫂命运轨迹上三深刻地呈现出人物遭际变化是人物与社会矛盾撞击出三朵火花像三聚光照亮了人物生悲剧。

这三句子是对情节三次概括其隐蔽称呼语丰富社会化义表现出主体批判锋芒所向正是要揭露封建礼教吃人质向人们暗示彻底反封建必要性。

这里作品通“以言述事”实现了主体“言所”完成了主体语言行而作品义也渐渐被显现出被我们所。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