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鄂西特色经济体系

摘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体系建设中,不仅要突出生态文化内涵,还要体现鄂西经济发展特色优势,更要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兼顾物质、精神、生态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循环经济特色经济的原理为指导,通过对鄂西圈8个市州(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体系特色经济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鄂西 特色经济      一、循环经济特色经济      循环经济

本质上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体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代写论文   特色经济是一个区域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经济结构。

特色经济的构成要素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产品。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以公平竞争为生命线,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因此,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经济结构。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经济是相对于特色经济而言的,是在鄂西地区依据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产品特色经济结构。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持特色资源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特色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一个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与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是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于资源环境依赖性与主要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等固有特性和发展要求。

论文网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体系构建的基础分析      根据鄂西不同市州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情况及资源禀赋,我们选取了若干指标,经过对指标进行数学处理将鄂西8个州市划分为如下三个圈域:即第一圈域为“宜昌襄樊”圈域,包括宜昌、襄樊2市;第二圈域为“荆荆十随”圈域,包括荆门、荆州、十堰、随州这4个市;第三圈域为“恩施神农架”圈域

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不同圈域特色经济优势分析   “宜昌襄樊”圈域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川鄂湘三省交汇点。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地处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

宜昌市共有景点350多处,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地、融现代化和文化历史于一炉的旅游城市。

襄樊市共有各类名胜古迹和景点70余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3个,是一个同时具备旅游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的旅游大市。

三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宜昌是中国巴文化、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襄樊是一座有2800多年建成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灵秀,文化悠久,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

四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近年来,襄樊、宜昌作为鄂西北、鄂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积极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潮,在与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相互合作和竞争中较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襄樊、宜昌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稳步提升。

毕业论文   鄂西生态圈第二圈域包括十堰、荆门、荆州、随州4个市。

特色经济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

圈域内拥有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

圈域内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种类齐全。

三是旅游资源级别高,品种齐全。

武当山这一世界级旅游景区位于该圈域,特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等古文化遗址,荆州、随州、钟祥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历史文化品牌,优势明显。

“恩施神农架”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第三圈域

是实现鄂西圈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分层指标显示本圈域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优越,未来以旅游业为带动的产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特色经济优势一是生态环境良好。

其中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达62%,被称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并且有中国“三大后花园”之一的美誉。

神农架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8%。

物种极为丰富,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称。

二是文化特色鲜明。

圈域民族、历史、民俗等文化特色鲜明,恩施州拥有数量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

神农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其具备了发掘和开展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体育健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的独特优势

论文代写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宜昌和襄樊作为湖北省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渐明显。

其主要表现: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不足。

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依据不充分,资源数量和承载能力不符,资源价值特别是潜在价值把握不准而造成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或低水平开发等问题。

二是市场运作乏力。

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手段落后,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主题形象。

三是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与粗放经营并存。

反映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缺乏,旅游商品趋同,富有特色的晚间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结构简单,更新缓慢。

不能满足多层次旅游市场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的粗放经营特征明显。

中国论文联盟。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