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

A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混淆xiáo   障碍zhàng   脊梁jí    惨绝人寰huán。

B痉挛luán   栖宿q    脂粉zh    揆情度理dù。

C糟蹋 tà    譬如pì    诓骗kuāng    玄虚之至xuán。

D诸蕃fán    脍炙huì   赎罪shù    信口雌黄cí。

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信力的有无,壮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B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应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C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意的理解感到惭愧。

D有的人因为食后着凉而发生腹部胀气或者肠管痉挛。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      )。

(2)、没有可以攻击或者批判的地方,形容十分严密。 (      )。

(3)、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       )。

(4)、听任事物自然发展,不管不问。 (       )。

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既    又     从而    B因为    所以   而且。

C既    所以    从而    D因为    又    而且。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他闻所未闻,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

B王刚同学勤奋学习,每遇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C小明犯错误,好狡辩,批评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D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采的活动。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

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7根据下面的情景判断,回答委婉的一项是(    )。

甲问乙:“你看我的文章写的怎样?”如果乙认为文章写得 不太令人满意,乙应该回答:

A“不怎么样”。 B“实在不敢恭维”。  C“还算可以吧。”  D“不敢妄加评论 ”。

8判断修辞正确的是(  )。

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2)“新解”还有一说:“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

3)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

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A设问   反问   比喻  反复      B反问  引用   引用  排比。

C反问   引用  比喻  排比     D设问   反问   引用  反复。

9与下面的句子衔接起来最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

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

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

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

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二、阅读理解。

(一)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了,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的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失望以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信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在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10这段文字出自 ,出自的杂文集。    (2分)。

11上述文字揭示的敌论点是:

揭示的敌论据是:(2分)。

12 作者是怎样批驳敌论点的错误的?用了什么批驳方式?(2分)。

1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2分)。

14第一段中的三个副词“总”“只”“一味”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5哪些文字最具讽刺意味?具体说一说。(2分)。

16联系全文看,作者确立的正面观点是什么?它对批驳敌论点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

(二①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②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③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④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⑤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⑥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一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17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2分)。

18对这段文字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基本一词的用法。

B揭示类似的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C用对比论证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并说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

D基本一词 不可随便乱用。

19“基本”的意思是什么?“基本”一词的使用条件是什么?请从本文外举三例“基本”组成的短语。(2分)。

20第六句中加点的“那”指代什么?(1分)。

21本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1分)。

22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一些,好在哪里?(2分)。

1)基本这个词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2)基本这个词 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三)对于“江枫”的新解尤其牵强。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就算有这两座桥吧,诗人怎么会把它简称为“江枫”写入诗中?显然,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仅不合古人的习惯,甚至也不合最会滥用简称的今人的习惯。像这样的简称,究竟有什么形象和意境可言?有什么美感可言?可以说,除了留给一千几百年后的好事者作考证文章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最后,这个“新解”如果成立,那么,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改为“江村桥枫桥夜泊”了,这行吗?

23这段文字反驳新解是:(1分)。

24概述作者反驳新解的三点内容: (3分)。

1) 2)。

3)其中第三点内容采用了法来反驳

25为什么反驳过程中总提到“形象”和意境?(2分)。

26本段在反驳过程中多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2分)。

B卷。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美丽的桥。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的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四十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四十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多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哥哥说:“你瞧,在小溪的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之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木匠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让你满意的。”。

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他静静的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兄弟俩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的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组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28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木匠己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

这句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5分)。

33某宾馆客放房的床铺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

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他要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3分)。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仿照例句,写句子(12分)。

1)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的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句: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参考答案:。

A卷。

一、1C /2D/3不计其数 无懈可击 张冠李戴  听之任之/4A 5D  6B 7C  8C  9D。

二、(一)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且介亭杂文》11略12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自欺力,用了驳论证的方式13为下文驳论证做铺垫14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5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改位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讽刺了国民党愚弄国人、自欺欺人的丑恶行经16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间接反驳了敌论点。

(二)17、分为四层。1—2句从理论上阐述基本的意义和用法;3句正面举例,证明基本的用法;4—5句反面举例证明基本的用法;6句揭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的严重性18C。

19大体上20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第二句好,套用基本,总结全文,幽默风趣。

(三)23 江枫指江村桥和枫桥24①简称不符合古人和今人习惯②破坏了诗的形象和意境③假如成立,诗就应该改题目/ 用的反驳方法是归谬法25讲究诗的形象和意境是诗歌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分析鉴赏诗歌的重要依据。26采用了反问句式,增强了反驳语气,突出新解中诗的形象和意境全失。

三略。

B 卷。

四28外观精美的像一件艺术品;凝聚了木匠的心血,化解了两兄弟间的矛盾29显示给弟弟看的厉害的行为30开渠 造围栏31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32不愿留在哥哥庄园里,他还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别人。木匠是一个聪明智慧,乐于助人的人。

五33信息:衣服是供洗浴穿的;购买衣服到二楼;每件180元。

意思:衣服不能随便带走。

1 次访问